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办学之道

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办学之道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继新深圳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制定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办一流学校,育高素质人才,出系统改革经验”的奋斗目标。“一纲多本”和充实学科内容相结合。在“中小学教材可以一纲多本制度”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校有些学科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逐步由学科型向科技型过渡,迄今为止,已成立兴趣小组43个。

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办学之道

邓继新

深圳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制定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办一流学校,育高素质人才,出系统改革经验”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认真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条件,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

要落实办学宗旨,实现奋斗目标,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学校内部运行系统。只有根据教育规律,认真分析校情,将学校的人、财、物等因素进行最佳组合,发挥整体效能,形成科学运行机制,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中蕴藏的创造力,使学校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最近,我们依据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建立了包括管理制度、聘任制度、分配制度、评估制度、奖励制度在内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部运行体系:

1.建立校长负责制。它是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关键。我校建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系包括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保证监督机构、民主管理机构、后勤服务创收机构等六个组成部分。它有效地实施了对学校的全面科学管理,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

2.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它是学校内部运行体系的核心。教职工的聘任步骤分为:(1)定岗——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设立各种有效岗位,并明确岗位的职责权力;(2)公开岗位——让教职工对学校的岗位及工作要求有整体了解,提供工作选择的机会;(3)自荐——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填写自荐表,参与竞争;(4)校长聘任部门干部——校长首先聘任部门干部,为优化组合创造必要条件;(5)各部门优化组合——按学校制定的编制定岗位并实行优化组合。根据部门组合方案,在进行协调的基础上,聘任教职工。对落聘人员根据目前教育面临的实际状况,采取微调、过渡的方针,尽量妥善安排,分期分批达到完全优化的目的。

3.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它是学校内部运行体系的杠杆。科学地制定岗位工资系统,使得待遇和劳动直接挂钩,使岗位工资分配直接成为教职工尽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同时,体现“对老年教师照顾、对中青年教师激励、对后勤职工补偿”的指导思想。

4.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它是学校内部运行体系的有效保证。它能使教职工在学校内科学地确立工作目标,并找到客观可行的全面工作质量的比较标准,检查工作效果,具有导向、改进、激励功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内部运行体系充满活力的保证。为此,学校成立了教研评估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5.实施有效的奖励制度。这是学校内部运行体系的动力。它的实施对教职工的积极性能产生持久的效应。在奖励上采取多种尺度,建立全方位、系列化的奖励体系。制定教职工奖励条例,将教职工的奖励分为荣誉型和实绩型。荣誉型是给从教20—30年以上的教师授予“耕耘者”“园丁”的光荣称号;实绩型是对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分别给以育人奖、教改奖、服务奖等。让教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各显其能、各有奔头。

我们力求内部运行机制各个组成部分正常运转,形成整个运行体系良性循环的最佳运行状态。

二、寻找突破口,深化课程结构改革

基础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而以教学为中心,深化课程结构改革,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

我们从新的知识观、人才观价值观出发,探讨新型的课程结构,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等方面寻求突破,在调整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了活动课程,开发了潜在课程,逐步实现了学科课程效能化,活动课程规范化,潜在课程系列化。

1.调整学科课程,实现效能化

(1)改革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在教会学生如何迅速、准确地把握知识和信息,从而进行加工、整理、研究、消化,最终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求学生,要敢于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大胆设想,进行再创造。我们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也是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再创造的效果如何。观念的改革带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们按照知识结构、认识过程、教学规律,组织教与学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形成特色学科。多年来我们加强英语学科的教学,已形成特色。特别是在口语教学方面,我们在高中各年级每周增开一节口语课,请外籍教师执教。在课堂教学中,适用多种媒体,强化口语训练。数学亦是我校的特色学科,除了通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外,还通过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纲多本”和充实学科内容相结合。在“中小学教材可以一纲多本制度”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校有些学科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如音乐,人教社版与沿海版同时采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理科则加强了世界地理、环境科学、人口学等适应外向型、多功能的社会经济和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我们创办了高中实验班和初中超常班,初步形成了普通和实验两个教学系列。

(4)设置选修课。我们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人才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打基础的不同要求,开设拓宽型、深化型、应用型三种类型的选修操,如数学思维方法与解题、英语语法物理概念与实验、化学概念与实验、天文观测、现代科技概论、形式逻辑、计算机、英语口语等。这些课程,能反映当前最新科技和研究成果的内容,是人们按照时代精神人类认识世界的需要对文化内容的不断选择和更新。

2.加强活动课程,实现规范化

为了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发展,使其初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我校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把第二课堂作为开发潜能、发展特长的最佳突破口。我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各类活动小组。逐步由学科型向科技型过渡,迄今为止,已成立兴趣小组43个。(www.xing528.com)

为了使第二课堂活动深入持久、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健全了活动的组织,并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和管理。狠抓硬件建设,建立了电脑室、语音室、舞蹈室、音乐室、电工室,打字室、烹调室,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将第二课堂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内容、定专款”的六定原则;在活动课的管理中做到规范化,即由一名校长领导,教导处具体管理,年级组、教研组、指导教师具体实施,最后落实到学生,逐步形成“普及——提高——特色”这样的四级管理网络和三十层次的活动。从计划到内容,从布局安排到评议考核,都形成了健全的制度。

3.开发潜在课程,实现系列化

潜在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为学生组织和设计的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隐性课程。它的主要功能是“熏陶”。近年来,我校的校园文化已创造了一种积极健康、严肃紧张而又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催人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

根据需要不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是对校园文化主旋律的补充,如:“深中十大歌手大赛”“音乐欣赏”“美术作品展览”“海湾战争报告会”“科技知识讲座”等,这些活动都给学生以知识和品德方面的教益。

三、探索途径,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品格

健全、高尚的精神品格是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按照“校园文化多元化、德育阵地网络化、政治课形象化、班会课主题化”的德育四化模式构建育人环境,并进行了实践。

1.校园文化多元化

首先,我们建设了积极的、催人向上的校园文北,使学生具有一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的精神面貌。我们按照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规划布置校园,用优美的环境,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和联想,使他们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

其次,我们抓住学生渴望成才,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各种讲座、报告汇集成校园精神文化的覆盖面和强烈的冲击波,推动学生理想,道德、意志力量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德育阵地网络化

我校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建立了良好的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利用深圳“人杰地灵”的特点,挖掘德育资源,建立了由东江纵队大亚湾核电站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平湖武警驻军、南岭村等单位组成的德育网络,定期举行参观、联欢、军训社会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大舞台上不断强化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3.政治课形象化

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我们抓住学生求知、求新、求美、求真,求有价值的人生、渴望理解尊重的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变抽象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自我教育。比如通过参观沙头角工商所和“张华人生价值是什么”的专题辩论会以及写调查报告进行《科学人生观》中“人的本性”一章的教学;通过师生座谈自己的成长史、家史的方式来进行“共产党的作用”一节的教学;利用谈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思想,用理解、尊重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此外,利用德育基地进行现场直观教学,专题辩论会、报告会、时事讲座以及播放电视录像亦是政治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授课形式。这些形象、生动的政治课,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交汇,使每一堂政治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收到育人的实效。

4.班会课主题化

近年来,我们根据针对性、阶段性、实效性的特点举行了主题班会100多场,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的中华”,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我和新集体”,就某一学科举办的研讨会等。主题班会不但充分展示了它的巨大生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校几年的改革试验,在“培优促特”思想指导下。学生全面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在1993年高考中6个班平均分达660,高考升学率99.4%,英语、数学学科涌现了一大批尖子生,高二(6)班杨乐嘉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讲演大赛获第一名。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大为加强,数学方面竞赛的成果就更显著,有30多人获得美国第11届数学邀请赛资格。在1993年全国高中教学联赛中,广东省前4名是我校高三(6)班学生,在广东赛区获全国一等奖的21人中,有9人是这个实验班的学生。在1989—1993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我校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总人数分别为11人、14人、13人、12人、11人,五年均居全省前三名。从1989—1993年3月,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市的各项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其中获国际金牌一枚,银牌一枚,全国一等奖33人,二等奖38人,三等奖94人;全省一等奖27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54人。1993年4月由我校辩论队参加《赶超四小龙,深圳当先锋》辩论大赛,全市共109个队,我校夺得第一名。1993年8月我校合唱团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合唱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深圳参加北京举办的“93中国首届童声合唱比赛”,获优秀合唱团称号。我校“海潮文学社”6年来在全国写作比赛中获奖作品有70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必然趋向高层次化,我们的学校教育更面临着社会、世纪的挑战。我们将不懈努力,为培养出新一代适应跨世纪要求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