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秀校长邓继新的现代化教育之道

优秀校长邓继新的现代化教育之道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楼前,胸佩“主考”牌的校长邓继新被一群考生家长簇拥着,热情地解答着他们的提问。1987年9月,34岁的湖北省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邓继新走上沙市三中校长领导岗位时,就依靠这两条认识,使沙市三中成为全省普教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教师,承认个体劳动的特殊性和个体意识的合理性,是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将教师的意识提高到现代教育的境界上来。

优秀校长邓继新的现代化教育之道

他要用一双年轻的大手,将绿色的希望和热情,播洒在教师的心中,哺育好特区教育事业这片富有生机的青春芳草地。

5月22日,深圳入夏以来最炎热的一个星期天,深圳中学教改实验班的选拔考试试场前,聚集了3000多考生和他们的父母。预备招收30人,却有1200名考生报名,以致今天的熙攘场面使深圳中学的主考官们也有些始料不及。

教学楼前,胸佩“主考”牌的校长邓继新被一群考生家长簇拥着,热情地解答着他们的提问。面对社会如此的信任和厚爱,他脸上带着诚恳而自信的微笑,心里边,为深圳中学几年来的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就如一位得胜的将领对战士的情谊一样,在这样的时刻,邓校长由衷地感谢老师们对他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深中教职工为祖国教育事业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告诉他,校长的最大成功,是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校长,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1987年9月,34岁的湖北省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邓继新走上沙市三中校长领导岗位时,就依靠这两条认识,使沙市三中成为全省普教战线的一面旗帜。1993年7月,事业正红火的他辞别苦心经营6年多的沙市三中走上深圳中学领导岗位时,他依然是将人、将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跃上现代教育高境界的突破口。

一、邓校长的“师说”——山谷相依方是风景

中唐时期的文学家、“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写过一篇名重一时传之后世的《师说》,意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大意义。邓继新校长的“师说”,则主要从现代教育管理的角度,来思索教师的主体作用。

刚到深圳中学,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同在,辉煌与困惑共存的这所名校,邓继新明白,特区教育事业赋予他的使命,绝不是安稳地重复昨天,而是要执着地创造未来。他为自己立下了开展工作的三个立足点:奏响改革的主旋律;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建立一支能成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教师队伍。

当今世界进入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时代,即将关心人的成长、尊重人的价值、信任人的才能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邓继新的管理观也同样贯穿了这种原则。他有很多业余爱好:集邮、桥牌、读人物传记、欣赏古代山水画。尤其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无论是宋代的马远王蒙,还是清朝的“扬州八怪”,都会令他伫立卷前,吟味沉醉。

邓继新认为,所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要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良好地结合起来。教师是一个文化档次相对较高的群体,特别富有独特的个性和见解,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有突出的优点也会有各自的不足。作为领导,除了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应注意管理的艺术。要有适度的宽容、宽阔。即如一幅山水画,无谷不成山、无川不成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看人如观画,看其主流,正确认识他的不足,千万不能为了扭转他的一点不足而破坏了他宝贵的创造热情。

有位音乐老师,为使自己的活动不受其他学科辅导的冲击,就将自己表演队的辅导安排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很多人有意见,认为是搞特殊化。邓校长认为,她这样安排固然不合学校要求,但鉴于她的活动的特殊性,可一时找不到另一个适当的活动时间,与其强行令其放弃个人主张而对学校工作和教师事业造成损失,不如以大局为重,暂且承认她的“特殊性”。在学校的支持下,这位老师指导的艺术团连创佳绩,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有一定素质的文艺骨干。

对教师,承认个体劳动的特殊性和个体意识的合理性,是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

自去年以来进行调整机构的考察,许多人对一位中年业务骨干有不同的看法。邓继新经过多次的谈话了解,认真地征求总支和其他校领导的意见,感到这位老师勤于思索、见解独到、对工作富有热情和创新精神,这是主要的:至于对生活的态度,各人会有各人的想法,不宜强求一律。于是毅然任命这位老师为一个新成立处室的负责人,这位老师上任以后,全身心地投入这份并不能带给他什么虚名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有的老教师,因职称评定等问题发一些牢骚,有的似乎还有些“过头”,传到邓继新耳中,他说:这有什么呢?不平则鸣嘛。谁能说我们的评价体系就很完美呢?这些老同志,牢骚归牢骚,工作态度和水平还是一流的。所以,他们不仅不会挨“整”,反而依然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并分担各科重要工作。

不要一定在修正了老师的某种不足时再去利用他的优势。首先要考虑利用每一个人的哪怕微不足道的优势,从正面促进他们的性格人格趋向完美。这就是邓继新认识、使用教师的出发点。“聚集起每一朵浪花的能量,就可以形成汹涌澎湃的浪潮”。他说。

二、将教师素质提高到现代意识的境界

正如每幅风景中的山和谷、川和岭搭配得都并非完美一样,每个教师的优势并非都足以抵消他性格和能力上的不足。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对集体有过形象的比喻,他说,集体就像一只需要箍的水桶。没有“箍”,接合不密的木板就会露出罅隙;有了“箍”,各部分才能聚合在一起,才能达成集体预期的目标。

对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科学的“箍”,更要让他们明白这种“箍”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将教师的意识提高到现代教育的境界上来。在这方面,邓继新从来不吝惜付出,他相信,只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意识和能力而付出,收益将会远远大于付出。

于是,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有了小小的变动,即隔一周由校科研处组织一次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从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市教研室及其他权威机构,请来专家学者讲学,在全体教师的心中,布下现代教育的大景观,理出完善教育体制新思路,使老师们常常从教育实践的微观世界中抬起头来,观赏一下现代教育的灿烂星空,进而产生起点高、立意新的创造意识。

1993年10月,深圳中学第一批赴外地考察队出发了,这是深圳中学为提高教师认识境界的一个新举措。用邓校长的话说,就是要在三年内分期分批让全校教师走出去,接受最领先的教育实践的熏染。参观第一流的名校、走访第一流的名师、学习第一流的改革经验。自那以后,先后有四批教师考察团,带着自己的课题,踏上了更新观念、领略现代教育奇峰异岭的征途。景山学校、北京四中、建平中学、南开中学、南昌一中等全国名校,都留下了深圳中学教师考察学习的辛勤足迹。由于每次出去时间安排都很紧,所以考察是十分辛苦的,尤其对一些老教师。但所有的人都说:“值!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奋斗目标,也找到了深圳中学走向辉煌的信心。”

深圳中学退休教师李亮,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笃诚思索、勇于质疑,写出了20余万字的教学札记和论文,在退休之际,他很想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既是对自己教坛生涯的一个安慰,又可供年轻的同行们借鉴参考,但苦于没有出版资金,十分焦急。邓继新认真阅读了这些书稿,感到其中宝贵的学术和精神价值,便会同其他领导做出了一个富有创见的决定:由学校拿出十万元建立出版基金,成立深圳中学教育科研丛书编辑委员会,每年拨专款,鼓励教师著书立说。现在,委员会已成立并开始了正常的运作,李亮老师的书《语文教学的质疑与探索》也在出版基金的资助下正式出版。邓继新还为这本书写了序。“……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既可自我提高,又可以泽被后世,养育来者。我们需要能讲能写的名师,需要有理论能实践的教育家。……”

邓继新对理论和权威总是抱着一种谨慎的尊敬态度,他坚持认真又广泛地了解各种教育理论和最新动态,也十分勤勉地不断将自己的思想结晶总结出来。仅到深圳的两年来,他就已经发表了6篇近2万字的教育理论文章。

一个偶然的机会,邓继新和广东省教科所领导在交谈中,思想碰撞出一个闪亮的火花——如何发挥教科所的理论优势,帮助深圳中学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经过商讨,他们很快找到了良好的合作方式:合办中青年教学骨干硕士学位培训班。今年3月28日下午首期“硕士班”在深圳中学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深圳中学向培养造就能教书能育人会科研的高素质教师迈出的又一大步。

不仅如此,为了使教师自觉地适应和探索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深圳中学还在教师中实行了“电教合格证”制度,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会使用综合电教手段、熟练进行课堂教学。现在,深圳中学教师中卷起了一股电脑热,每星期六在电脑室举行的讲座都人满为患。

在邓继新的管理哲学中,始终把激发教职工的集体向心力和创造的热情放在第一位。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通过对员工激励的研究发现,在现行的劳动制度下,一个人若没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9%,而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他得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动机激发。

深圳中学教师有大批是来自各地的精英,高学历高职称较为普遍。邓继新认识到,这批人和深圳中学已有的老年教师,正好可以构成精神和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是十分优化的师资力量,对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有效激发、催化每个教职工潜在能力的奖励机制。为此,他和学校领导一班人很快纳入了对这种新的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制定中。邓继新认为,一说到评先进,往往被误解为评完人,因为没有完人,所以大家对评出的先进人物总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很多人还觉得自己和先进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改变用一把尺子量各有特长的人的奖励原则,用多把尺子,发现每一个的价值,激励所有员工为深圳中学的再一次腾飞“闪光”,使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各显其能,各有奔头,各得其所。(www.xing528.com)

1994年9月,经邓继新和领导集体的深思熟虑,一份新的《深圳中学教职工奖励条例》交由校教代会讨论。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使在深圳中学任何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都感觉到自己是潜在的奖励对象。它共设教学奖、教育奖、科研奖、第二课堂辅导奖、管理奖、服务奖等六项,分别奖励在学科教学、年级及班主任工作、实验科研、辅导学科竞赛、教育教学后勤部门中的成绩突出者。这条例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一致通过。

邓继新是教职工以各种方式为学校的改革大业“闪光”发热的不懈鼓动者。“闪光”这个词也几乎成了深圳中学教职工的一个口头禅。是的,不要小看这每一次可能微不足道的“闪光”,它能构成灿烂的星河,汇成迷人的星海。

三、高悬起一盏盏耀眼的航标灯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真正的集体并不是简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

一个有效的集体,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深圳中学是一个重要的集体,它需要更具体更能形成内聚力的目标。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学校、老师、学生都需要明确的目标,而且要理解自己的目标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深圳中学被社会上称为“大学预科班”,很多学生和家长也自觉不自觉地将上重点大学当成了深圳中学学生的追求目标。邓继新认为,深圳中学作为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作为迅速成为国际性都市的深圳市的人才“输送源”之一,所培养的学生决不能是一心只想考大学的实惠而狭隘的考试机器,他应是能成功面对跨世纪考验的复合型人才。

一天,邓校长听到一位老师说到一名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这位女生在参加足球赛时不慎摔倒右臂骨折,在同学的陪伴下,到医院打了石膏,但她仍坚持完成每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她受伤的第三天,语文默写,老师在交上来的试卷中发现了她用左手写的工整准确的答案,虽然因不熟练,没写完,但老师给她批了100分。

这就是合格的深圳中学学生!邓继新说,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会不怕挫折,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为此,他认为深圳中学学生应该具备三个意识:全面发展意识、示范学生意识、最佳最优意识。这,就是深圳中学学生所应追求的目标。对教师,深圳中学提出的追求是: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的完美统一。

今年元月,在邓继新亲自撰写的《深圳中学争创千所名校,深化改革意见》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目标:办一流学校,育高素质人才,出系统改革经验;

办学宗旨和特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

办学方针: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改善,全面抓质量。

这一个个崭新的目标,犹如一盏盏高悬耀眼的航标灯,矗立在深圳中学师生的心中,指引着一条条通向改革和收获的航道。

改革的航船要开始新一次扬帆搏浪,它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发动机。于是,1994年下半年,邓继新在总支的大力配合下,开始调整学校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关系,设立了学生处,以增强德育、体育、美育教育的力度,立体化、综合化地开发深圳中学学生的优秀素质,使深圳中学的学生能力更全面,精神更健全。新设立了科研处,创办深圳中学教研杂志,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着力解决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提高深圳中学的科研水准,为特区教育事业积累一批观点独到、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这是作为市普教“龙头”的深圳中学义不容辞的使命。

除此之外,邓校长还大力支持成立了深圳中学技务委员会,聘请了12名既是业务骨干、又有思想深度的中老年教师,作为学校咨询、反馈、考评和监督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学校大决策的讨论和重要工作重要活动的评议。

在新的办学目标的牵引下,深圳中学追求的境界更加开阔,追求的层次更加深化,不仅在高考中考、学科竞赛上显示出更加强劲的势头,而且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显示出更加多元的追求。校艺术团进一步正规化,专业分工更细;军乐队迅速组建,并在一系列学校活动中一展特有的丰采;深圳市第一个学生体协在学生处团委的领导下成立,每天下午各种体育运动队在老师的辅导下认真训练,与热火朝天的群众体育活动一同形成了一幅“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青春画卷。

一位外校的老师说:“要论学习压力,深圳中学的学生是最大的,但要说文化活动,深圳中学又是开展得最广泛最充分的学校之一。”

四、在教师心中播下一片浓绿

邓继新提出的“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改善,全面抓质量”的办学方针,深圳中学老师都能背下来。两年来,深圳中学教职工的福利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在局领导的关心下,的确改善了不少。深圳中学自己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设立“深圳中学服务津贴”,提高课时津贴的比例,为宿舍楼代装天线,实行早餐免费,中餐补助的措施,等等。

但在邓继新和学校领导看来,“改善”并不仅仅意味着教职工手里的钱多一点,福利待遇提高一点,而是要从实际利益的角度,给教职工以自尊心、荣誉感、自豪感。同时,“改善”的目标也不仅指福利待遇,还包括和谐的工作气氛、现代的工作环境。在与其他校领导的合作中,邓继新充分放手,充分信任,井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党总支书记何恭伦认为,深圳中学的党政关系十分和谐,这是党总支连年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的有力保证;副校长唐海海对改革创新始终保持火一样的激情,在他主管的教学和宣传工作中,很多新的设想,常和邓校长一拍即通、不谋而合,这两位年轻校长的清新的思维,使深圳中学的工作表现出令人羡慕的活力;副校长蔡水兴主管后勤工作有丰富经验,邓继新对他十分信任,从不横加干涉。

为了增强改善的实力,深圳中学以领先的姿态成立了校董会,包括邓校长在内,领导带头邀请优秀的企业家做学校的校董。此举得到企业界的积极响应,邓继新欲在两年内成立一个500万元的“深圳中学腾飞基金”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

邓继新是一个讲效率,不拘小节的人。一天,他正在办公室和部门负责人谈话,一个电话告诉他说他上初一的儿子晕倒了。他只说了句:“他欠缺锻炼,休息一下就会好的。”就放下了电话,继续自己的工作。但对教师,尤其是新调来的教师的妻子、孩子、房子等切实问题却表现得格外细心,他和其他校领导常常不惜时间,亲自奔走于小学、幼儿园和各职能部门之间,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直到问题最终解决。

退休教师韩秀媛,有感于西双版纳的旖旎风光,很想利用自己的余热,在深圳中学建立一个高科技的生物实验室,这个设想得到邓继新和其他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于得到学校热情的信任,已经退休的韩老师赴上海,奔广州,成了广深线上的常客。而邓校长也成了她最忠实的听众,听她的想法、计划,也听她的苦恼、要求,并及时汇同其他领导帮她解决一系列的麻烦。如今,这座雄居于新宿舍楼顶的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已经建成,它透明的墙壁反射着五彩的阳光,宛如一座空中楼阁,闪烁着高科技的灵光。韩老师,作为一个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心中油然产生一种事业心、成就感得到满足的自豪。这,就是邓继新追求的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

对邓继新和深圳中学的领导班子来说,在改善方面的一个大动作,就是要在两年内完成深圳中学校园的整体改造工程,不仅要按现代教育的规律和美的规律重新调整校内建筑面布局,更要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雄心壮志,重新修建图书馆、科学馆、体育中心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为深圳中学的再一次腾飞,插上崭新有力的翅膀。到那时,老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深圳中学,将会更加年轻而充满活力。

来去匆匆,毫无矫饰的邓继新,总在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总在热情执着地追求,他要用一双年轻的大手,将绿色的希望和热情,播洒在教师的心中,哺育好特区教育事业这片富有生机的青春芳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