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当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有成效?张志公先生说:“教作文要教给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不断自行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或者,用个时髦的说法,教给他们在写作方面的‘应变能力’,也就是适应今后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素质教育观下的作文教学有综合性、主体性、实践性、自由性的特征。在作文教学中,以育人为总目标,以“情(情感)”为纽带,以“知(知识)”为支点,以“理(理性思考)”为核心,以“活(灵活)”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自由、持续、全面的发展。具体目标可分解为“四培养,四学会”: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培养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筛选素材;培养想像能力,让学生学会丰富素材;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编织素材。
作文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离不开学生主体参与。在训练中教师要导情、导理、导法:导情是创设生活情景或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导理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悟出生活道理;导法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做自训主体。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主体作用的途径:尊重主体,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开发主体,让学生说更多的话;优化主体,让学生说优质的话。打破封闭的、僵化的、静态的训练程式,构建开放的、活泼的、动态的学生全程自主作文训练体式:学生自主命题(学生会选自己感触最深的题目,可提高知情意的商值,这样的命题能开启心灵之窗,打开记忆闸门)——立意自主 (有自己的观点)——体裁自主(文体不限)——题材自主——字数自主——评改自主——投稿自主。这样就解决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三大难题:一是积累生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原料素材关,这是重在解决“没话写”的难题;二是教给方法、作好示范、揭示规律——手法技巧关,重在解决“不会写”的难题;三是优化思维、陶冶情操、锤炼语言——思想语言关,重在解决“写不好”的难题。(www.xing528.com)
经过一年的实验探索,笔者任教的高一三班(共44人)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43篇习作(其中省级以上34篇),取得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