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我们冷落了诗歌教学,从而也湮没了许多写诗的科学。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写诗虽有万种玄机,但它是最适合我们对学生讲解创作规律的最经典的文学形态和开展写作系统训练的最简洁可感的文学形式。文学是语言艺术,诗是一种最严格的语言训练形式,是最为广大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具区别特征和育人优势的重要体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何不举一反三,以写诗为突破口,联系实用,还学生以“诗意地安居”,寻觅写作成才之门径呢?
诗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种美学形态。我们对诗的逃避,也带来了我们审美上的贫弱。作为美学形态的诗,代表着一种神圣、简洁、高贵、强烈、激情、理想等审美意蕴。因此,我们强调诗,也是对这种美学形态的再生性呼唤。曾几何时,人文素质的沉沦令人堪忧,而这与诗意的安眠不无关系。从本质上讲,我们倡导诗歌回归,实是想让诗歌与诗美重返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课堂、人生、爱情充满另一种诗,让一切都强烈地诱惑着我们并把这种甜美播撒给别人。(www.xing528.com)
在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荷马史诗》与《诗经》使诗与人的成长经常交织在一起。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重要的成员是诗人,但对那种只知单纯摹仿的诗人诉以罪状。在中国,孔子教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科举制度兴起以后,以诗举士之风促使诗歌的天国群星璀璨,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这样一些名字。同样,普希金在皇村学校毕业典礼上的诗朗诵也令当时的杰尔查文欣慰后继有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诗束缚人,同样也造就人,这就叫做“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语)。进言之,并不是高考不能写诗,而是我们缺乏对诗的评判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