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集中体现。“课标”下达后,我们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走进语文新课程》等一系列文件,一致认识到抓好语文教育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教育教学中去,并注重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对最终形成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过去的陈旧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先后采取了“听、说、读、写”四步走的活动形式进行“理论充电”:“听”——或请进来,或走出去,悉心聆听专家报告,我区语文教师先后受益于张华、郭元祥、巢宗祺、洪宗礼、雷实、徐国英等著名专家的指导;“说”——通过学习理论、聆听报告后,分段讨论,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学习认识和体会;“读”——要求自主阅读配发给每位老师的辅导资料,并不定期抽查自学情况;“写”——撰写有关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及论文,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全国、省、市、区四级“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经过“学习——认识——再学习——再认识”的循环“充电”,大家逐渐树立了这样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搞宝塔式培优,不搞畸形应试能力的发展;二是要提高素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以及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这么说,“素养”涵盖了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语文学习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认为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我们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人文性的内容会在不同的学生大脑里产生不同的内容反应,所以教育者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独特感受。母语课程,实践的对象不止限于书本,还应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另外,汉语书写形式、语法结构、思想模式、内容涵义等极为丰富的民族性特点,也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www.xing528.com)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实际是改变一种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移风易俗”。要一改过去的传授性学习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就应在注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来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来整合课程。不断地优化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学习主体。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且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综合性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标的实施核心是教师,教师的转变关键在观念。基于这一点,我区坚持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经过“洗脑”“充电”式的课标学习后,语文课堂面貌一新,教师实验劲头倍增。实践告诉我们:“课标”的实施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