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朵的秋天-童年故事,父女情感-艺术鉴赏

初朵的秋天-童年故事,父女情感-艺术鉴赏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鉴赏《初朵的秋天》以女孩初朵的视角讲述了她童年时期在槐花洲生活的故事。出于各种无奈,初朵一怒之下将家里的花生株拔光了。父亲和初朵极其微妙的情感关系的表达是这部作品值得称赞之处。B.《初朵的秋天》部分情节来源于她童年的亲身经历。D.《初朵的秋天》是她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初朵的秋天-童年故事,父女情感-艺术鉴赏

王秀梅/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四岁的初朵作为家里的多余人被送到了外婆家,十二岁时又被父母接回了家。她与这个陌生的家格格不入,甚至会被父母当作坏情绪的发泄口。愤怒的初朵一气之下偷偷拔掉了家里的花生株,这成了她心底里不能说的秘密,令她忧心忡忡。无人可诉说的她,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变成星星,藏在魔盒里……

艺术鉴赏

《初朵的秋天》以女孩初朵的视角讲述了她童年时期在槐花生活的故事。作品中真实的场景描述,饱满的人物形象,回忆式的故事情节,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真挚的感悟和匠心独具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自然地分为三个章节,内容独立,又融会贯通。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初朵的秘密到底会不会被发现。初朵重新回到槐花洲被陌生和孤独包围着,姐姐们对她爱搭不理;母亲又整日忧心拔野草和养兔子父亲作为村支书,操心着村里的大事小事,常常不苟言笑,甚至有时会拿她当坏情绪的发泄口。出于各种无奈,初朵一怒之下将家里的花生株拔光了。事发之后,公安前来询问父亲,初朵的小伙伴也组成了“布谷鸟小组”调查这件事,忧虑重重的初朵小心翼翼地洞察着周遭的动态和变化。在儿童思维的驱使下,她想到了把秘密装进奶奶送的魔盒里——“我把所有我不想跟别人交流的话,都变成星星,藏在魔盒里。当然,最重大的不能跟任何人交流的话,就是跟花生有关了。”

父亲和初朵极其微妙的情感关系的表达是这部作品值得称赞之处。文中多处暗示了父亲对初朵的关注,在初朵心理活动的描述中能够领会到她的疑惑。直到初朵上了中学,她再次走上花生地,发现父亲一声不响地站在身后,才恍然大悟父亲早已知道她所有的秘密。

阅读评测

1.《初朵的秋天》讲述了“我”童年的一段经历,以第一人称为视角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其中的“我”指的是:

A.初树    B.初苗

C.初朵    D.初果

2.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母亲的关怀呵护,然而文中谈到“我”对母亲却感到很陌生,这是因为:

A.“我”几乎很少见到母亲。

B.“我”从小就很讨厌母亲。

C.“我”的母亲一点也不喜欢“我”。

D.“我”的母亲长年在外打工。

3.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方言,“小闺娘”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关于“小闺娘”这一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闺娘”实际上就是出嫁了的女性。

B.“我”并不喜欢“小闺娘”这个称呼。

C.“我”觉得“小闺娘”和“小姑娘”的称呼是一样的。

D.“小闺娘”是“女孩”的意思。

4.《初朵的秋天》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初朵童年发生的故事,下列选项中关于初朵家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初朵的父母一直想要一个男孩。 B.初朵有三个疼爱她的姐姐。

C.初朵家很穷,几乎养不起她。  D.初朵家女孩很多。

5.小文看了《初朵的秋天》这本书后,想要看一部和它题材相似的小说,请你给她推荐一本:

A.《小王子》   B.《我的名字叫丫头》

C.《女巫》    D.《朝花夕拾

6.中国当代作家写作时常常会虚构一个地方,本书的作者也是如此,她将自己童年生活过的两个村庄进行记忆整合虚构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

A.高密东北乡  B.香椿树街

C.槐花洲    D.枫杨树

7.初朵在外婆家住到了十二岁,后来被妈妈接回了家。“母亲接我回家时,脸上的表情比阴沉沉的天气好不到哪儿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表明“我”的母亲接“我”回家时并不高兴

B.这从侧面表现了“我”母亲不太想接我回家。

C.这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并不受母亲待见。

D.这表现了“我”母亲的性格,她从来都是不苟言笑。

8.《初朵的秋天》这部小说是围绕着初朵偷偷拔掉家里的花生株这一事件展开的,初朵拔掉家里的花生株是因为:

A.她回到家后还不适应新环境,她本能地讨厌这个家。

B.她讨厌花生,不想去地里干活。

C.她只是为了帮妈妈分担家务,却不小心拔掉了花生株。

D.她什么都不懂,分不清花生株和草。

9.小说中除了描写“我”之外,还描写了“我”的一些好朋友,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鲍小武——校长的儿子

B.杨梭子——爸爸是做梭子的好手

C.米月月——和“我”同岁

D.李一——能模仿布谷叫

10.“笔记本上的秘密”这一章透露出了“我”拔花生株的始末,这一章采用的叙事手法有: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11.小文要给本书的作者做一个简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她出生在胶东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

B.《初朵的秋天》部分情节来源于她童年的亲身经历。

C.《大雪》是她的作品之一。

D.《初朵的秋天》是她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12.通过小说的封面,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

B.小说的故事内容和农村有关。

C.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

D.故事中的女孩正用扁担挑着水桶,走在田间。

13.小文看了本书后,想穿越到书中的那个年代瞧一瞧,如果她穿越成功了,她能看到的景象有:

A.当时家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很少。(www.xing528.com)

B.当时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

C.当时最火的电视剧是《血疑》。

D.当时实行包干到户。

14.这部小说用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初朵的故事,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

A.抒情    B.描写

C.议论    D.记叙

15.初朵回到自己的家,虽然不喜欢自己的爸妈和姐妹,但是和自己的奶奶感情不错,下面对初朵奶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她是一个小脚老太太。  B.她最偏爱初芽。

C.她是一个迷信的老太太。 D.她是一个大方的老太太。

16.初朵的童年物质资源有限,但物价很低,初朵问奶奶要了一块钱,这些钱在那个年代可以买到:

A.一双鞋子   B.一支钢笔

C.两根油条   D.一根冰棍

17.小说中几次提到了“我”学的诗歌《悯农》,下列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悯农》相近的有:

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B.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C.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8.奶奶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她给我讲了一个长工家的孩子的故事,下列关于这个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奶奶受这个故事的启发,也要初朵种苹果

B.奶奶受这个故事的启发,让初朵种星星。

C.这个故事是奶奶虚构出来的,充满了幻想。

D.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奶奶亲眼见过。

19.初朵离家出走后回到家里就生了一场大病,她醒来后得到的新东西有:

A.塑料凉鞋   B.可以藏秘密的盒子

C.大金鹿自行车 D.新本子

20.紫槐树街是槐花洲的中心街道,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紫槐街上的槐树开的全都是紫色的花朵。

B.紫槐街最东头是奶奶家。

C.紫槐街的一头是紫槐广场。

D.紫槐街上有一棵古老的紫槐树。

21.马老师是一个十分谦逊的老师,然而他却被同学们起了一个外号“酸老师”,这是因为:

A.他喜欢喝醋。       B.他一堂课上念了十八次“酸”。

C.他把“梭”念成了“酸”。 D.他家里是酿醋的。

22.在离家出走遭遇的那场暴风雨中,“我”丢失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分别是:

A.小胡琴      B.小钢琴

C.红塑料皮笔记本  D.藏秘密的盒子

23.关于本书的语言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优美隽永   B.沉郁顿挫

C.平淡质朴   D.华美绚丽

24.下列选项是章节标题,其中排列正确的是:

①锄禾日当午   ②难忘的清明节

③勤工俭学的收获 ④逃离槐花洲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25.郑老师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自然老师,在讲述《秋、冬季的预测》这节课时,郑老师可能会讲到的有:

A.恐龙的种类 B.宇宙大爆炸

C.黑洞    D.外星人

26.初朵的叔叔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会背许多现代诗歌,尤其是舒婷的,下列诗歌不属于舒婷的是:

A.《致橡树》   B.《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C.《神女峰》   D.《五月的麦地》

27.清明节去英灵山扫墓是班上学生的无上荣耀,萧萧是初朵的同学,如果她想去英灵山烈士陵园,她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家里必须有烈士。

B.期末考试中名列班级前五名的同学。

C.父母有当村支书的。

D.优秀班干部。

28.小文读了本书后,写了一篇感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部讲述“我”成长的小说。

B.虽然“我”爸爸不说,可是“我”的秘密爸爸都知道。

C.一年后,“我”变得比以前更孤独了。

D.“我”终于融入到了新环境中。

29.初朵受委屈后决定离家出走,请你根据作品内容,画出初朵规划的出走路线图

30.阅读作者的短篇小说《去槐花洲》,比较两部作品中对“槐花洲”的描画有何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