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份识别,除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对于如何证明“我是我”这件事情,到底还有多少种可供解锁的隐秘方式呢?
一种新的人身识别方式——步态识别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步态识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走路时的姿态来进行身份识别。“姿态”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具体到一种生物特征层面,则是人人不同,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特征。每个人走路时都有大约24种不同的要素和动作,这使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行走模式。
总的来看,步态识别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采集步态、分析图片、特征提取、数据比对。先由不同角度的摄像机采集人的步态,通过检测与跟踪获得步态的视频序列,之后,经过预处理分析提取该人的步态特征。这其中包括对图像序列中的步态运动进行检测、运动分割、特征提取等步态识别前期的关键处理。之后,再经过进一步处理,使之成为与已存储在数据库的步态的同样模式,最后,将新采集的步态特征与步态数据库的步态特征进行比对识别。
“步态识别包括走路的姿势,也包括人体的体形,我们是根据这两个部分共同决定一个人的步态特征的。”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黄永祯说,与其他识别技术相比,步态识别有其独特的优点——“远距离、非受控”。首先步态识别范围比其他识别都要广泛,从数字上来看,虹膜识别一般需要目标在30厘米以内、人脸识别需要目标在5米以内,而步态识别的目标可以在50米以内。其次,步态识别非受控,不需要识别目标的配合,这是与其他识别不同之处。即使有意躲藏和伪装,也难做到不被认出。体型、肌肉、走路姿态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步态具有更好的识别度。
“每个人的步态都是唯一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医学研究的认同。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步态唯一性的物理基础是每个人生理结构的差异性,不一样的腿骨长度、不一样的肌肉强度、不一样的重心高度、不一样的运动神经灵敏度,共同决定了步态的唯一性。(www.xing528.com)
一个人的步态会因为疾病、衰老、受伤、体重增减、着装舒适程度等因素而发生改变,因此,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无法通过系统识别步态,是很有可能的。
要解决这样千变万化、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得依赖于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把各种形态下的数据都采集到,并且用一个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去模拟各种情况。黄永祯表示,步态识别目前还有很多情况和环节需要进一步解决,如成千上万人的识别还有待突破;在速度和精度上能否进一步改善;还有适用的设备,比如,手机等产品上的应用,都是步态识别研究和突破的方向。
作为远距离复杂场景下唯一可清晰成像的生物特征,步态是唯一可清晰成像的生物特征。即便某人在几十米载着面具,背对着摄像头,步态识别算法也有可能对其进行身份判断,可适用于各种分辨率、光照和角度。
黄永祯说:“现在我们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野外步态数据库,以期对步态辨认的作用有质的提高。从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步态识别能够用于安防反恐,应对机场、车站、海关出入口的嫌疑人员筛查与反常做法检查,也能够为公安部门获取远距离、非受控环境下监控视频的有用身份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未来智能识别将成为智能摄像的标配,并通过3D深度传感器来提升步态识别的准确率,不同识别方法进行组合之后,可以扬长避短,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