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与实现人类永生

人工智能与实现人类永生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6年3月27日举办的IT领袖峰会上,许多商界和科学界知名人士提出了人类能不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生命的永生呢?库兹韦尔坚信“奇点”绝对存在,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一名试图得到永生的人,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自己的精神意念移植到智能载体中去,对于这个加载了人类意识的智能体,暂且称之为“精神人”。最近,一种所谓“人类扩张”技术正在出现,“人类扩张”指的是通过科技将人体置换为机械,以此

人工智能与实现人类永生

在2016年3月27日举办的IT领袖峰会上,许多商界科学界知名人士提出了人类能不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生命的永生呢?对此,不少科学家是持乐观态度的。例如,作家、发明家、谷歌未来科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认为,我们正在开始重新改造人体过时的“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来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人体内的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人的衰老过程。

库兹韦尔说:“我认为在2029年左右,我们将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那时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日期计算,我们延长的寿命甚至将会超过已经度过的时间。”

库兹韦尔坚信“奇点”(The Singularity)绝对存在,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据他推测,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

登上过《时代》杂志,而且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我们时代三位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的美国再生医学和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科学主任Robertlanza博士,写了一本《生物中心主义》,书中有个爆炸性结论:人死后生命不会结束,会永远活下去,而且,会穿越进不同的宇宙。他的这个观点对传统意识很有冲击力,他的论点有三:

一是认为,宇宙的结构、定律、力量、常数看起来都是为生命所精细调整,这表明智慧比物质还要早就存在。换句话说,是生命创造宇宙,有个人意识才有宇宙的存在,实质上的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接着才有宇宙,宇宙本身并不会创造生命;意识才使得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他还说时间和空间不是一个东西,而是我们的认知。我们会到处带着时空,就像乌龟的壳一样,所以当壳脱落后我们还会存在。

二是意识不会死亡,我们的身体接收意识的方式跟卫星接收讯号一样,因此没有身体还是会有意识的存在。从量子物理学角度出发,有足够证据证明人死后并未消失,死亡只是人类意识造成的幻象。兰萨的研究发现,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即物质元素处于停顿状态时,人的意识讯息仍可运动,亦即除肉体活动外,还有其他超越肉体的“量子讯息”,或者说俗称的“灵魂”。

三是认为“多重宇宙可以同时存在。在一个宇宙里你的身体死亡后,另一个宇宙会吸收你的意识而继续存在,会到另一个类似的宇宙去继续活下去。”当下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在对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Universes)中也同时进行,当我们开始质疑,重新思考关于时间与意识的问题时,也同时影响另外一边对等的我们的意识。兰萨认为,当生命走到尽头,即身体机能尽失时,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多重宇宙观不仅被普朗克太空望远镜的数据支持,还得到了史丹佛大学教授Linde强有力的支持。

以上关于人类可以永生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库兹韦尔认为,人的生物肌体,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到2045年可以实现永生。而《生物中心主义》的作者兰萨则认为人的生物肌体死亡后,人的意识(灵魂)不会死亡,而且还会穿越不同的宇宙。对于第一种观点,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科技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使人活到120岁,甚至150岁,但人的生物体绝不可能永生。

对于第二种观点,则完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违背,我是教哲学的,始终认为意识只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更不相信人有什么“灵魂”。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能不能重新说明人的意识的本质呢?在寻求“生命能否得到永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首先就需要明确关于生命体死亡的界定。关于一个生命是否已经死亡,是需要通过“生理角度”和“精神角度”两个方面来衡量的。严格说来,我们只有对在生理和精神均已宣告灭亡的生命体,才能做出“死亡判定”。而在这两条准则中又以“精神消亡”更为重要。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温特尔曾针对“死亡”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说道:“一个生命体的死亡,是应该根据它的个体意识来判断的。就好比说医学上的植物人,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思维、情感的躯体,一块可以长久保鲜的肉。你跟他的交流不会得到任何反馈,它的体内也不存在任何关于世界的记忆,所以我认为,被医学界定的植物人,虽然在肉体上保有外在化的存在,但实际上他们已经离开人世了。”

对于温特尔的观点,日本著名生命学家山中伸弥是表示认同的。他说:“意识的存亡才是生命最基础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实体来执行由意识主导的活动,那么即便是肉体不复存在,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个生命体是‘存活着’的。”(www.xing528.com)

温特尔和山中伸弥的观点,实际上在很多科幻影片中早有体现。一名试图得到永生的人,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自己的精神意念移植到智能载体中去,对于这个加载了人类意识的智能体,暂且称之为“精神人”。在这个新诞生的“精神人”当中,生物性质的肉体和躯干已不存在,而是由机械材质构成了生命的外在主体。虽然从外部形态来说“精神人”在思维、主观意识方面完全和“生理人”一模一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那个参与肉体的“生理人”并没有消亡,只是换了一种形体继续在世界上生存罢了。

针对自己的观点,山中伸弥的补充解释也很有趣,他说:“假如有一天我的精神意念全部抽离了肉体,被植入到了一头牛体内,那么这头牛就是我,假如移植受体是一台冰箱,那么这台冰箱就是我。研究者需要做的,就仅仅只是想办法让牛能听说人话,给冰箱设计好信息收发装置。”

这就是说,在持有“精神意念为生命之本”的学者看来,只要为人类意念找到合适的载体,这个人就不会死。不管他的外在形体是其他任意的物体,他都是存活着的。

温特尔和山中伸弥的这种观点是否可行呢?就技术角度而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将人类思维、意识等精神元素抽离或者复制出来,建立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再依据这个网络模型和模型当中的精神意愿来引导形体动作,在目前来看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最近,一种所谓“人类扩张”技术正在出现,“人类扩张”指的是通过科技将人体置换为机械,以此改变人类的行为和精神世界。

DWANGO人工智能研究所正在进行“泛人工智能的研究,该所所长山川宏说:“现有的人工智能除了围棋能力强大之外,似乎别的都不能干,但是我们要搞的人工智能则是能够和人类一样,什么都能干。人脑具有五种感知能力以及运动和决策等各种各样的机能。目前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线索,分别通过对应的人工智能完成这些动作。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研制出能够将这些组织在一起的泛人工智能。”

大脑分为负责思考和语言功能的新皮质、负责运动协调和认知的基底核、负责情绪的扁桃体、保存记忆的海马体等区域。山川宏他们所作的就是要把对应每一种区域的人工智能连接成网络,再现整个人脑的功能。山川宏说:“要想再现人类大脑的功能,需要将对应人脑200到300个区域的人工智能互相连接才行。”

目前,人脑控制人的感情和情绪的机制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山川宏认为,事实上通过人工智能模仿人脑的运转将会成为我们完全理解大脑运转机制的捷径。

2014年上映的科幻电影《超验骇客》讲的就是将一名已经死去的科学家的意识下载入电脑继续进行研究的故事。理解脑部运转的技术虽然取得了进展,但山川认为,“问题在于如何读出人脑的信息,人类的大脑新皮质中有约140亿个神经细胞,我们还不掌握能够读取所有这些细胞中所包含信息的技术”。

现代生物科学界的学者提出“精神消亡即死亡”的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默认和接受,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保存“精神”的方式来实现生命永生,或许就会离人类社会越来越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