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恶有报:有科学根据吗? 或者 善恶有报:科学根据存在吗?

善恶有报:有科学根据吗? 或者 善恶有报:科学根据存在吗?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长期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由此可见,人们是认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因果报应”论的。那么,善恶有报是否有真正的科学根据呢?前不久,据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是有科学根据的。

善恶有报:有科学根据吗? 或者 善恶有报:科学根据存在吗?

中国长期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如果大家公认的好人,突然遭遇了不幸,人们就会这样议论:是前世作孽了啊。要是恶人死前未遭到报应,人们会诅咒:这种人死后也一定会下地狱。由此可见,人们是认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因果报应”论的。大量的实例,虽然也证明善恶有报的真实性,但因为受到科学手段的局限,因此,尽管千百年来,善恶有报一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善恶中间的过程如何运作,却难以使人们接受和理解,毕竟,谁也看不见过程的转化关系,只能单纯的看到报应的结果。

那么,善恶有报是否有真正的科学根据呢?

前不久,据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是有科学根据的。

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些,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发病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被破坏。

美国有份杂志曾发表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水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向水杯吐气,凝聚起的物质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所以心存恶念的人往往会出现身体健康问题。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 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科研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科学家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而且都能被精密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而改变。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其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

当水接触到慈善、博爱、幸福、鼓励等良性资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如果当水接触到负面的资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为什么人做了坏事后要遭到报应?在这物质世界的表像背后,是不是还有着人们看不见的造化之手在安排这一切?古人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宇宙运行的法则是公平的,是稳定平衡一切物质运转的保证,让善者得好报,让坏人获恶报,这是否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物质世界的背后有其固有规律或运动特性存在,而“善”恰恰与这特性相契合,故得长久,而“恶”终因有违宇宙特性,而易于败亡,正如老子所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的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www.xing528.com)

那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的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资料,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讯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助人、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言行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中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澹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从以上的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宣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一条规律。

从我一生的经历来看,对善恶有报有自己亲身的感受。由于小时候受到父母善良、仁爱、宽容等美德的熏陶,后又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党反复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因此,这些思想品德逐渐融入了我的心中,使我对人民抱有深厚的感情,关注人民的疾苦,对弱者具有同情心。例如,长期以来,不管在什么地方,我只要看到乞讨的老弱残疾人,我总会给他们一点钱。1961年夏天,我在湖南郴州市休假的时候,正是国家严重困难时期,有一天,路上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大概10岁左右,突然跪在我的面前,说他们的父母已饿得快不行了,求我给点粮票救救他们,我听后心中很难过,马上把我身上带的二十多斤粮票全给了小孩。其实我自己也吃不饱,这些粮票是夫人省下来给我的。另一件事是1965年5月,在大连市青泥洼桥附近,一对大约三十多岁的夫妻带着一个小孩,走到我身边悄悄对我说,解放军同志,求你帮帮我们,我们回辽阳的火车票和钱全被人偷了,能不能给我们买两张回家的车票。我看他们衣着整洁,不像是说谎,于是也没有多想,就和他们一起到火车站买了两张车票,还给了他们几元钱买吃的,他们问我是哪个部队的,我没有告诉他们。无论是救灾或助学,我少则100元,多则1—2千元。在《大连晚报》开展的乡亲送你上大学活动中,我多次给贫困大学生捐助,每年帮助一名考生上大学等等。

现在看来,我的善良做好事,不但心中总是感到愉快,而且应该说得到了真正的回报。除了我一生中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幸福之外,在我身上发生的两件生死存亡之事,使我永生不忘。

第一件事,1976年的冬天,因暖气不太热,我于是在住的大房间安装了一个火炉,有一天我没熄灭炉火而是封死了,不知什么原因炉筒接口松开了,煤气从接口中泄漏了出来,我和夫人、两个小孩因此煤气中毒。我最重已神志不清,我夫人也已经有些昏迷,幸好老二白微哭喊头痛,把我夫人弄醒了,但已经不能起身,她心理明白是煤气中毒,于是从床上滚了下来,爬着去打开了窗户,四口人才幸免于难,真是“福兮祸所伏”啊!

第二件事,1991年7月,一次车祸差点又让我这个新组合的家庭破碎。大概是7月中旬,我和其他4名干部(两名大校、一名上校、一名上尉)要去旅顺办事,但车队已没有合适的车辆可派了,值班员说,如果一定要去的话,还有一辆救护车可以用,不知你们愿不愿意。由于大家都有急事要办,于是就同意了。上车后开始我是坐在左边第二排靠里,不知为什么鬼使神差,开车后我突然换到右边靠车门的座位上,不过确因我位子一换,才使我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并救了全车人的性命。车刚开出学院大门不远,我就发现油箱漏油,而且从司机旁边往外喷油,我立刻高喊,司机停车,可话音刚落,车内司机附近就冲起了大火,我不知道为什么反应这么迅速,右手一下把车门推开,因身子失去平衡,一头栽了下去,双脚在车上,头朝下,由于我紧紧抓住车门把手,头离地大约10厘米被车拖着前行,幸好车速已经减慢,才没有使我发生危险。起火后,司机已跳车。我于是大喊,车上人员赶快离车,他们4人相继从我身上跳下。我于是立即放开抓车门的右手,趁势滚了下来。车在没人操控的情况下,继续前行约20多米撞到墙上发生爆炸。如果不是我迅速推开了车门,后果不堪设想,除我轻微摔伤外,全车人员安全脱险。

多年来,我对这件事总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且心中的疑问,一直不得其解。

孟子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就是人这一生最大的底气和福气。

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不至,福已远离。做善良的好人吧,那是因为善良是武器,是唯一能对抗邪恶的武器。那是因为善良是人性,是“人之初,性本善”那与生俱来的人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