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观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性

人才观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数量少,实际门槛很高,而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的今天,知识分子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身份,而不能直接作为界定人才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系统的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扩大,对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科学的教育模式,我国现在活跃在学术界的人才基本都是通过学校教育输送出来的。人才评价是人才观的最终归宿。

人才观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特色人才观的发展规律,我国人才观在未来将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而发展,但其中的理论内涵则会继续保持。鉴于此,我国人才观的发展规律对于新时代学术研究发展的启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是人才界定会更加社会化,学术研究应以贡献社会为导向。人才界定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是否对社会有专业贡献是界定人才与非人才的基本标准。从知识分子到改革发展的重要资源再到创新动力的能动体,人才的门槛看似提高,其实是变得宽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数量少,实际门槛很高,而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的今天,知识分子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身份,而不能直接作为界定人才的标准。从肯定人才对改革发展的作用,到人才是第一资源观点的提出,再到把人才看作创新动力的主体,今天,对人才的界定再不能简单地从身份入手,而要从人才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进行界定。只要能为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只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都是人才,这与其是什么身份无关,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人才的界定会完全依据人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来进行,学历、出身、性别、背景等界定工具会逐渐消失,人才界定将会更加社会化。学术人必须以对社会产生实际贡献作为研究活动的导向,这是学术人成为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是人才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但必须遵守学术伦理。除了特殊时期外,人才地位在我国一直处于高位,早期的尊重人才和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后来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先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才对国家、社会发展的价值已经不言自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人才的地位必然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将会更加倚赖人才的创新竞争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也要依靠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人才的责任变得更重,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报国思想、负责任地开展研究等针对人才的要求也将相应提高,因此学术人必须要积极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多做创新性的工作,严格遵守学术伦理,杜绝学术不端,避免学术不当。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会更加多元化,学术训练要更加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系统的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扩大,对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科学的教育模式,我国现在活跃在学术界的人才基本都是通过学校教育输送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渐渐成型,实践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检验培养效果的试金石,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学术训练的必然要求。多元化的培养方式首先体现在教育模式的变化上,教育要以培养人才创新自觉为导向,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模拟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实践教育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等新的组合方式将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尽管人才培养方式变得多元,但培养和发挥学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永远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内核,所以学术训练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方向。(www.xing528.com)

四是人才使用会更加自由化,学术自由是其中的基本要求。人才使用的目的是使人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使用从一开始的“人尽其才”到通过知识产权等收益促进其积极性再到“以用为本”的用人理念,体现了一以贯之的发挥人才作用、帮助人才实现自我的使用导向。在新时代,人才使用要更加注重保护和促进人才的创新动力,所以更加自由化地使用人才的实质就是为人才营造自由发挥才能的氛围,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挖掘人才潜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人才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目的。这要求学术人从事学术研究不能受到太多不必要的限制,也不能被烦琐的会议、文件、表格所束缚,要在制度引领下给予学术人开展学术研究的充分自由。

五是人才评价要坚持实践性,学术评价同样如此。人才评价是人才观的最终归宿。无论是界定人才、保障人才地位还是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都要以评价人才为落脚点,是不是人才有一个界定标准,是不是好的人才、优的人才也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培养好的人才,使用人才是为了使人才变得更优秀,人才的地位随着评价的结果而升级。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就是要看人才在实践中是否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是否能践行党管人才要求,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做出实际成绩,是否能在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是否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今天,我国针对人才评价和学术评价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破除“SCI至上”等均以实践标准为导向,坚持实践标准是人才评价和学术评价不跑偏、不变形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