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群际冲突是群体关系的表现形式,但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常态。不管哪种形式群际冲突的存在都会产生高昂的社会成本,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因此,群际关系总会在冲突—化解—冲突中发生变化。群际冲突化解的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1)群体类别交叉。即对于个体而言同时属于不同的群体,成员资格范畴出现交叉。杜瓦斯和尚德采用了两种或交叉,或没有交叉的自然范畴(男女,青年成年),发现在交叉情况下降低了群际歧视[34]。Hall等人对社会类别化的多个标准问题进行研究[35],实验1揭示了产生与给出的靶子类别无关的另外社会类别能够减少群际偏见,实验2重复了这个结论,即无关类别的分类而不是相关类别的分类,能够减少群际偏见。这就需要设置能激起恰当的多重身份类别的情境。例如社会人类学家经常注意到具有交叉血亲关系和部落体制的社会比金字塔结构的社会更不易于内在结仇[36]。(2)群体接触。群际歧视一定程度上是由对另一群体的无知,获得信息的不完全造成的,那么充分的群体接触可以提高相互的了解而降低群体冲突,例如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法律中承认民族平等,废除了种族隔离政策。简单的群体接触并不一定能保证群际和谐,它有最优条件:长时间而不是暂时的接触;涉及合作性的活动;有正式的制度性的框架支持融合;同等社会地位。美国许多整合学校尝试把白人学生同黑人学生安排在同一所学校,但是,因为受教育经历的不同,白人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作了更好的准备。这样,这种接触反而突出了黑人与白人的差异,并常常增加冲突。(3)超然目标,根据谢里夫的理论,群体冲突是由群体间的现实利益冲突造成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调整群体间的目标关系,加入一个需要冲突双方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超然目标,那么在超然目标的维度上冲突双方的利益达成一致,减少了群体冲突。例如中俄两国在各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互补的,所以中俄两国从冷战时期的对手,变为了战略合作伙伴。(4)重构认同策略。民族国家在合理的制度基础上可以调动认同建构资源,调节和干预公民的多元认同建构,即强化以共同文化资源和共同命运为基础的公民认同和文化认同,使之超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认同冲突[37]。例如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不管是汉族人还是藏族人都是中国人。(5)观点采择。观点采择是指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一些研究者发现,观点采择可以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办法用来减少群际偏差、改善群际关系,并可能在其他群际关系的干预策略中扮演核心角色[38]。Hewstone、Cairns、Voci、Hamberger与Niens的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群际接触与外群体观点采择、态度、信任和原谅之间存在正相关[39]。(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