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体形成机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研究结果

群体形成机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体的形成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个体满足这些需要的愿望也间接地促进了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有明确目标和结构的一群人称之为群体,而共同目标又促进群体的形成。在谢里夫的“强盗营”实验中,详细展示了群体形成的过程。通过上述实验,谢里夫等人提出现实群体利益冲突理论。

群体形成机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研究结果

从本质上讲,人类是群体生活动物。群体的形成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因素上看,人类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抵御肉食动物的袭击、提高觅食效率、更好地抚育后代等生存需要组成了群体,现代人加入群体则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抵御危险情景,获得群体内部知识资料,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等。从内部因素上看,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与他人联系与交往,其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安全感需要、归属感需要、获得积极自我认同的需要等都要由群体来满足。如果与他人隔绝开来,会导致需要的剥夺进而变得极度不安甚至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独身者寿命更短[3],一些隐居者通常都死于绝望——情绪低落,与世隔绝,最终对外界刺激变得反应迟钝[4]。人类个体满足这些需要的愿望也间接地促进了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有明确目标和结构的一群人称之为群体,而共同目标又促进群体的形成。在谢里夫的“强盗营”实验中,详细展示了群体形成的过程。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2岁左右的儿童被分为两组,相互独立,互相没有意识到另一组的存在,每组成员都需要积极参与有趣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各组成员的角色分化并稳定,拥有了自己的非正式领导和群体结构;第二阶段,安排两组进行竞赛,赢的一方会获得奖杯或令人羡慕的奖品,而输的一方什么都没有。这一阶段中,各组成员形成了明显的“我们”、“他们”的群体分化,内群体团结增加,两组成员互相憎恶;第三阶段,实验者让两组进行如吃饭、看电影之类共同参加的非竞争性活动,但这些活动没有减少憎恶;第四阶段引入了需要两组合作才能完成的超然目标,这时和平出现了,两个群体的敌意逐渐减少,另一个群体的形象几乎变得和自己的群体一样好。(www.xing528.com)

通过上述实验,谢里夫等人提出现实群体利益冲突理论。该理论认为群体形成后,群际关系是由群体间的现实利益关系决定的。如第二阶段所表现的,如果群体的利益是要以对方无法获得此利益为前提,那么群体间的关系就是竞争关系;如实验第四阶段,如果群体的现实利益需要群体间互相合作才能获得,那么群体间的关系就变为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