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大学图书馆史: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效果

湖南大学图书馆史: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效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新馆的使用,1985年,湖南大学采购IBM-PC微型机一台,迈出了自动化建设的第一步。从1995年开始,借助争进“211工程”学校这一契机,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入快车道。至1999年年底,湖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采用软件为ILAS5.0,操作系统为Sco Unix Open Server5.05。提供的电子文献资源有:EI、重庆维普中英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清华全文期刊、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法律法规大全、中国专利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等。

湖南大学图书馆史: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效果

随着新馆的使用,1985年,湖南大学采购IBM-PC微型机一台,迈出了自动化建设的第一步。PC机首先应用于外文新书目编制和查询,并且于1985年开始试验建立外文图书采购系统。1991年,图书馆投资5万多元,引进了美国《工程索引》1987—1991年光盘数据库,以及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1989—1991的磁盘数据,于当年10月下旬起,开展上述两项计算机文献检索业务。至1995年,拥有美国《工程索引》《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人民日报》等多种数据库,面向校内师生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并着手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与Internet连接,建立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开展国际间的信息检索与交流。

1993—1995年,学校先后投入30多万元专项资金,逐步建设并开通了图书采访系统、图书编目系统及部分书库的流通管理系统和目录检索系统,并建成了中文书目数据库,实现中文图书从采访、验收、编目、典藏入库到流通借阅及馆藏书目检索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

这一阶段,湖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UNIX下的微机多用户系统,硬件采用COMPAQ586服务器作系统主机,各业务岗位采用中西文终端,并配备条形码阅读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1993年,图书馆购进深圳市图书馆开发的ILAS采访编目系统,从而逐步使中文书刊采购工作程序实现计算机管理。至1995年年底,拥有工作终端20余台,书目数据18万多条。存储系统在磁带备份的基础上,采用双硬盘备份方式,每天硬盘备份一次,每周再进行磁带备份一次。

从1995年开始,借助争进“211工程”学校这一契机,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入快车道。1995年学校一次性投入25.4万元,购置了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所需要硬件设备、软件、材料及配件等,实现了文艺开架书库和基本书库一楼的自动化管理。1996年,学校投入18.6万元,实现了基本书库二楼计算机流通管理,使图书馆流通借阅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1997年、1998年,学校继续加大对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投入,1997年,完成了全馆的综合布线;1998年,实现了目录检索、期刊管理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并通过校园网与国家教育科研网互联,开通了图书馆门户网站;并追加投入25万元,建成了小型电子阅览室、购进了光盘塔,开始提供光盘检索服务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服务。(www.xing528.com)

至1999年年底,湖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采用软件为ILAS5.0,操作系统为Sco Unix Open Server5.05。采用服务器机/终端工作模式,主机型号为HPLH 3000。公共检索系统为基于WEB访问方式的馆藏书目、期刊信息和读者借阅信息提供查询、检索。

提供的电子文献资源有:EI、重庆维普中英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清华全文期刊、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法律法规大全、中国专利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等。

网络基础设施采用临时走线方式,以连接必要的工作岗位;网络为高速100M以太网网络设备有Inter520T/24*10M/100M自动交换机和Acton12*10M HUB各一台,连接4台服务器和20个信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