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家证据披露要求及改革后专家报告核实

专家证据披露要求及改革后专家报告核实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事人申请援引专家证据的,专家证人必须出庭接受质询。在任何诉讼或事宜中,除非法庭认为有任何特别的理由可以不如此行事外,否则必须指示专家口头证据的内容,必须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在法庭指明的期间内向法庭指明的其他各方进行披露。如前所述,改革后的专家报告须以属实申述进行核实。

专家证据披露要求及改革后专家报告核实

当事人申请援引专家证据的,专家证人必须出庭接受质询。在任何诉讼或事宜中,除非法庭认为有任何特别的理由可以不如此行事外,否则必须指示专家口头证据的内容,必须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在法庭指明的期间内向法庭指明的其他各方进行披露。如前所述,改革后的专家报告须以属实申述进行核实。法庭通常会命令各方当事人同时交换专家报告。[33]专家证据披露之后,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据以作为证据。当事人传召已经披露的专家报告的拟备人作为证人时,在对拟备人进行主询问时或法庭指示的其他时间,已披露的专家报告可以被提出作为证据。如果专家报告的主要内容未根据法庭的指示进行披露,则专家不得在庭审中提供其他口头证言。[34]

【注释】

[1]王叔文主编《: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260 页。根据1997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六十条处理香港原有法律的决定》,该条例由于与《基本法》相抵触,不采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

[2]香港《证据条例》现行版本可从香港双语法例资料系统下载,http://www.legislation.gov.hk/chi/home.htm.

[3]Simon N.M.Young,Hongkong Evidence Casebook,Sweet & Maxwell Asia,2004,p.31.

[4]对相关性的判断,参见齐树洁主编:《英国证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20 页。

[5]James B.Thayer,A Prelininary on Evidence,1898,p.266.转引自张卫平主编:《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 页。

[6]Lindy Course,Butterworths Hong Kong Evidence Law Handbook,Butterworths Asia,2000,p.2.

[7]齐树洁主编《:英国证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0 页。

[8]Simon N.M.Young,Hongkong Evidence Casebook,Sweet & Maxwell Asia,2004,p.8.

[9]《立法会参考资料摘要:与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有关的附属法例》(档号:JUDADM1-55/2/9),http://www.legco.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13日。

[10]Fina lRepor tof the Working Party on Civi lJustice Reform,http://www.civiljustice.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13日。

[11]司法机构先后于2010年、2011年向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提交了两份有关民事司法改革实施情况的报告。两份报告从延误、和解、调解、讼费、无律师代表的诉讼人、改革引进的新规则的实施情况等六大方面、32 项指标对改革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督导委员会认为,改革毫无疑问正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目前的实施大致顺利,进展令人满意。参见香港立法会:《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由2009年4月2日至2011年3月31日首两年的实施情况》,http://www.legco.gov.hk,下载日期:2013年6月6日。

[12]Simon N.M.Young,Hongkong Evidence Casebook,Sweet & Maxwell Asia,2004,pp.71~72.

[13]R.v.H ill(1851)20 LJ MC 222,5 Cox CC 250.

[14]R.v.Bagshaw[1984]1 WLR 461,[1984]1 All ER 971.

[15]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 页。

[16]Simon N.M.Young,Hongkong Evidence Casebook,Sweet & Maxwell Asia,2004,p.877.

[17]陈弘毅等《:香港法概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85 页。(www.xing528.com)

[18]Wilkinson,Cheung & Booth,A Guide to Civil Procedure in Hong Kong,3rd edition,LexisNexis,2009,p.626.

[19]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 页。

[20]陈石狮《:事证开示制度与发现真实》,载《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五),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

[21]Robin McLeish,Discovery and Data Protection,Hong Kong Law Journal,2001.

[22]张卫平主编《: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 页。

[23]书证开示的目的在于明确争点,便于对方答辩,避免诉讼突袭,促进当事人和解。See Dave Lau,Civil Porcedure in Hong Kong:A Guide to the Main P rinciples,2nd edition,Sweet & Maxwell,2012,p.196.

[24]Fina lRepor tof the Working Party on Civi lJustice Reform,http://www.civiljustice.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13日。但也有相反的意见认为,在香港,书证开示不够充分,其过错并不在于开示范围标准,而应首先检讨履行开示责任的律师;英国对书证开示范围的改革即使被视为失败,其责任亦不在于规则本身,而在于法庭的管理不善以及当事人对书证的穷尽性追求。See Gary Meggitt,Civil Justice Reform in Hong Kong——Its Progress and Its Future,Hong Kong Law Journal,2008.

[25]齐树洁主编《:英国证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 页。

[26]香港立法会LS3/98—99 号文件:《〈1998年证据(修订)条例草案〉法律事务部报告》,http://sc.legco.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27日。

[27]香港立法会参考资料摘要:《1998年证据(修订)条例草案》,http://www.legco.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27日。

[28]立法会CB(2)888/98—99 号文件:《〈1998年证据(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报告》,http://www.legco.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27日。

[29]Simon N.M.Young,Hongkong Evidence Casebook,Sweet & Maxwell Asia,2004,p.773.

[30]例如香港著名的世纪遗产争夺案。关于该案中法院对专家证据的采信的评析,参见[英]詹妮·麦克埃文《:现代证据法与对抗制模式》,蔡巍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何家弘“序言”。

[31]Interim Report and Consultative Paper on Civil Justice Reform,http://www.civiljustice.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13日。

[32]Fina lRepor tof the Working Party on Civi lJustice Reform,http://www.civiljustice.gov.hk/,下载日期:2009年5月13日。

[33]Ip Min Yeung v.Dr Lo Ni Boon Peter(2005)HCPI 1093/2004.

[34]Herman Iskandar v.Bonardy Leo[1988]1 HKLR 583,CA;Re the Estate of Ng Shum(No 1)[1990]1 HKLR 63;Ng Yeung Lai Lin v.Fung Shui Kwan(1989)P1/19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