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已知未知,未来已来未来。
新时代中国好少年除了要在重建新知识谱系、新见识谱系、新智识谱系的“新三识”谱系中,寻获自身的“远见、定见和看见”(三见能力),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三有”——有爱、有望、有信。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极其重要的关键成长环节。
“有爱”是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能力创造爱与被爱的条件,从有小爱到有大爱,从有爱心到有终极关爱(博爱)的理念与能力。
“有望”是对当下和未来有希望,生活与道路才能继续;希望比黄金更重要。
“有信”是个人有信心,人与人之间有信任,社会有信用,国家和民族有信念,中国、世界甚至整个人类都有信仰。
新时代中国好少年,归根到底,就是要成为“三有少年”:从有“三见”(远见、定见和看见),到有“三有”(有爱、有望、有爱),“三中”精神(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成为这两大场景、维度和界域的“桥接之介”。
如何培育新时代中国好少年的“三中”精神?再次以先贤、先烈、先进为榜样标范,从重读中国好人物、重讲中国好历史、重阅中国好经典……重述与重塑“中国好文明”开始,培育自己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第一,换个立场:从“付出”到“得到”——最重要的是讲回报(这是“结果”)。(www.xing528.com)
先把“结果”讲给大家看:因为这样做,他得到了什么?不管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信任上的,还是物质上的……然后用“结果”来倒逼:他是为何、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
第二,讲“过程”:从起点、过程到结果,还原思维逻辑、能力和智慧的形成和成形过程。
先把知识点、考点和关键点嵌入进去;然后在标准化的议题设置和程序中,一步步引导大家看这些杰出人物是如何形成和成形的,也引导大家形成自己“个性化VS多元化”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智慧。
第三,最后回到自我、家国和整个时代的核心需求上: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这些先贤、先烈、先进……的故事?就是因为在当下,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问题,倒逼着我们从这些人物故事上汲取力量,重塑价值观,重铸整个社会的核心原则,重铸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
就像俄罗斯为什么要在索契冬奥会上打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因为民族需要这种精神信仰。
相反,我们现在为何不能理直气壮地提倡我们自己的精神?新时代中国好少年,如果不能倡导和培育自己的“三中”精神,那凭什么说,我们培育和培养的是“中国好少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