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国者新思维:回国获得巨大成就

爱国者新思维:回国获得巨大成就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如何给当下的少年儿童讲这些“爱国者”的榜样故事?这中间,其实也是一种利益、情感和理想信念的思维模式转移:爱国也是一种能够获得回报甚至是能够获得最大回报的行为。所以,我们认为,学成归来的选择和经历,“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代表当下爱国的崭新特点、趋势和未来:回国,才能获得更伟大的成就!

爱国者新思维:回国获得巨大成就

我们如何给当下的少年儿童讲这些“爱国者”的榜样故事?如果还是那种“牺牲报国”的思维模式——尽管我们毫不怀疑这里面的忠诚和真实,那么如何能打动当下的孩子?

或许,我们应该对下面这句格言进行“新说”,从“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到“不要辩称你为祖国奉献了什么,而要思考你从祖国得到了什么”,分析当下爱国逻辑和思路的转折:前者只是强调了他们“爱国”的奉献,却没有强调“爱国”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回报。

近代以来,整整几代中国人都在思考——我能为祖国做什么?

于是,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学成后归国,为祖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如钱学森李四光等等。

当下的“学成归来者”,都继承了这种“爱国的近代思维和逻辑”:“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这是深入每个中国人骨髓里的使命感归属感。”

但在当下,这种“爱国榜样人物”的宣传,遇到了最强有力的质疑:为什么要用放弃优越的条件和机会,回国工作等“自我奉献和牺牲”,来作为报道的角度?

这种看似最符合主旋律的新闻报道方式,其实最不符合主流化利益——这过于强调了个人的奉献和无私,将他树立为先进的典型和典范,符合当下“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发现机制和表彰机制”,却未必符合主流化的利益。这其实损害了“祖国的形象和利益”:祖国已经不只是靠人对“落后”的同情、怜悯以及激发人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来吸引人,而是靠它的生机、活力和富有前瞻性的伟大机会来吸引人。所以,爱国是有巨大回报的——超越一切的回报。只是,这种基于“核心权益诉求”的爱国方式,不符合我们传统的主旋律机制,却符合当下和未来主流化的榜样机制:爱国是“国家核心权益”。

这代人的思维定式都是这样的,因为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祖国正在“危难”之际,需要你回来报效祖国;你在西方取得的成就越大,放弃的条件越优越,你“爱国”的含金量就越大——于是,他们就下意识地用这个来说服自己,也说服别人。

但在当下,这样的“说服”为什么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了呢?因为这种逻辑和思路,只是强调了他们“爱国”的奉献,却没有强调“爱国”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回报——如果没有祖国,他们能达到时代之巅吗?他们能取得让中国震动、世界震撼、举世敬仰的能载入史册的巨大成就吗?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就职演说中提到,“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而我们现在要说的是:不要说你为祖国奉献了什么,而要问你从祖国得到了什么!

这种“格言新说”,更容易调整我们的心态。

因为越是强调“我为祖国做了什么”,就越容易充满心理失衡和怨怼:我待祖国如初恋,祖国虐我千百遍。但事实上,如果考虑到你“爱国”所获得的远超付出的回报,你就会明白:比起祖国给你的待遇,你所受到的冷遇实在不算什么。(www.xing528.com)

离了祖国,其实你什么都不是。世界缺了你,照样转。你不回国,照样有人回国。失掉机会的,只能是你。所以,回国人员也有一个“正确爱国”的问题,需要摆正自己的意识、身份和位置:为什么不是你给祖国机会,而是祖国给你机会?当下时代,中国的骄傲和自豪,在于它能够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和组织,到中国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就像我们在梳理改革开放后学成归来的爱国报道中,我们发觉,整个社会普遍陷入了“牺牲报国”的习惯性思维之中。

第一,他们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成功和条件,毅然回到落后的祖国,报效国家——这让他们的行为有了更为崇高的光环。

第二,但是这样,其实就是把祖国当成了绿叶,来衬他这朵小红花?

第三,或许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思维模式,所以不以为异,但是,现在这一代孩子的思维方式已经不一样,这样的故事是否具有说服力?

我们拿什么来说服孩子?这个人是做了巨大的牺牲,才回国的?

是不是还得用他所取得的一系列社会成就,来告诉孩子他的身份和地位——而他放弃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来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很不容易。

这是不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他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却放弃了这么巨大的回报,回到这么艰苦的条件中(虽然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仍然是一流的条件)——啊,这就是牺牲!让我们仰望!可为什么非得是牺牲才能报国呢?为什么不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们是因为回国,才能获得更伟大的成就?

第四,为什么不转向另外一种逻辑——回国,是成就自己,也是成就报国。祖国、自己,甚至包括世界,是双赢甚至三赢的结果?留在美国,你或许能成为大家,但成不了大师。因为,那种天花板的瓶颈并不一定是学术和技术方面的,而有可能是政治情感方面的——中国巨变,为他的学术和人生攀越山峰、达到时代之巅,提供了强大的内生能量。而美国已经趋于定型的社会结构,很难为他提供更为广阔和可持续的成长空间。所以,回归是有利于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这种抉择既符合利益的驱动,也符合情感的满足(让自己内心充满安宁),更符合理想信念的选择,也能彰显中国真正的吸引力:中国不是靠落后而是靠前瞻,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大师来到中国。甚至,让华人、让更多的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绿卡,加入中国的国籍。这才是伟大中国的真正吸引力之所在。

当下时代,我们面临着一种思维和逻辑的转折点:从爱国者的爱国抉择为立足点,转向思考祖国对自我和人生实现的巨大价值为切入点。这中间,其实也是一种利益、情感和理想信念的思维模式转移:爱国也是一种能够获得回报甚至是能够获得最大回报的行为。因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祖国,才会让我们拥有这样的机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达致个人、社会和时代的巅峰。所以,爱国不只是奉献、牺牲、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回报、权利、机会。

所以,我们认为,学成归来的选择和经历,“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代表当下爱国的崭新特点、趋势和未来:回国,才能获得更伟大的成就!因为祖国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机会——这样的祖国,才是真正吸引我们的“现在的祖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