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敬业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敬业乐业的优良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遗产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雷锋、焦裕禄、徐虎、李素丽、孔繁森、袁隆平……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祖国的建设和美好明天而奋斗着。
他们的行动,赋予了敬业观新的时代意义:“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只有爱岗、敬业和乐业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才能不断吹响中国梦“凯旋曲”的最强音。
新时代的少年,如何塑造自己的敬业观?
没想到吧?
“敬业”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学记》中,指的是专心于学业,取得良好的造诣,逐渐进入“敬业乐群”的境界。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意思是说,学生入学后,每隔一年就对其学习成就检查一次。第一年检查学生辨析经文义理等基础;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能和同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是否尊敬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在学术上的造诣见解,择友的眼光,这一阶段如果合格便叫“小成”。
唐代孔颖达注解道:敬业,为艺业长者,敬而亲之。宋代理学家朱熹进一步解释: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由此看来,从“学有所成”延伸,敬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专心致志地努力工作,精益求精,掌握好本领,力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这种敬业的思想理念早在《礼记》之前,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孔子讲君子有九思,其中提到的“事思敬”,就是要求君子要“敬业”,做事要全身心投入,非常恭敬地去完成。孔子又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安于他所处的地位,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求本职之外的名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这都可以视为孔子对敬业观的阐释:在其位,谋其政,敬其事,尽其责。
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敬业观逐渐形成。
敬业首先就是忠于职守。孔子在回答子路“问政”时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身居官位者不能疲倦懈怠,在执行政令、处理政事等本职工作时,要忠于职守。
由此形成了勤政敬业的价值传统。为官从政者要把勤、敬放在第一位,勤勉努力,恪尽职守,就能事务通达。宋代权知相州、右补阙田锡在谈到治国理政时说,臣道务勤,勤则职业修而事无壅塞。说的就是勤于政事,尽职尽责。只要“百职如是,各举其业;千官如是,各得其人”(各个职业的人都尽职守业,所有官员都忠于职守),又何愁不能造福于民呢?清代名臣曾国藩把这种“勤政敬业”总结成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怎么做到这些呢?这就需要专注、专心和专业于某一工作、事业和领域。敬业要锲而不舍。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刻木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成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敬业要精益求精。徐春甫说,凡业者必要精心研究,以抵于极。从业者要对本专业进行精心研究,臻至极致,“术求精绝”——《庖丁解牛》中的匠人就是“敬业精绝”的典范。
敬业要爱岗尽业,就像朱熹所说的“竭尽自己之心”,对自己所服务的对象真心诚意、尽心竭力;并能担当责任,勇挑事业的重担,且把这副重担挑到底——这就有必要培养“弘毅”的品德,所以朱熹说,弘乃能胜得重任,毅便是担得远去。
这就回到了要求敬业之人要有品德、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能勇挑重责大担,并有能力挑到底。于是,敬业不但是君子的安身之道,也成为其人生建功立业所必需的道德品质和能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人皆须通过建功立业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敬业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唯有敬业修身才能肩负起治国、平天下之大计,完成人生之伟业。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敬业者追求的大志向。
但是,悖论也因此产生。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在国家、民族和社会层面建功立业。百业皆须有人为。只要能在自己的“业”上尽心用力,就能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到回首往事时,才能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在“勤政敬业”和“建功立业”的精英敬业观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敬业观中包含了“百业皆须有人为,人人皆可各举其业”的大众敬业观。
《吕氏春秋·上农》说: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吕不韦认为,女人养桑,男人种田,是从统治者到人民都需要做的事情;执政者有执政者的职责,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职责;不但为政者要“在其位,谋其政”,普通百姓也都应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非老了不休息,非得病不停止,非死了不舍弃……这就是说:君要做好君的工作,臣要做好臣的工作,为父者要承担为父的责任,为子者要尽为子的义务,老百姓也要做老百姓的工作。当每个人都能认清各自的社会角色,在各自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才智、尽心奉献,那么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造就真正的“和谐社会”和“盛世时代”。
这就是“敬业者成事”。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必须敬业;如果失败了,一定是因为对事业的怠慢。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更如是。
于是,从履行其工作职责应当具有的基本态度,提升为一种真诚而庄重、高尚而热烈的道德义务感和时代责任感,爱岗敬业就在国家和个人层面高度统一起来,构成了中国传统敬业精神的最高境界。
正是在这种传统敬业观的影响下,成就了一个个成功佳话。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战胜了洪水猛兽;
司马迁忍受宫刑而作《史记》,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奇;(www.xing528.com)
诸葛亮治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勤政敬业的楷模,为千古传诵;
马革裹尸还的马援,成为大丈夫忠君报国的典范……
只有专业的敬业精神,才能塑造出高贵的民族精神;只有培育和践行敬业价值观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当下更需要这些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脊梁,推动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
因此,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培育和践行这种稀缺的敬业素质与精神。
汉字精灵让你想一想,你怎么看?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敬业的故事很多。“业”从最初的学业发展到职业、所从事的某项事业等;敬业也从单纯的个人修身养性发展到追求“三不朽”,成为传统士大夫终身的追求和荣耀……如果说这是帝王将相高大上的精英敬业观,那能不能试着挖掘一些从古至今各行各业的敬业故事,看看古代的普通中国人(亦即所谓的贩夫走卒)的大众敬业观是什么?
B.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敬业精神,会对该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敬业精神也就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现。美国盖洛普公司《2013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报告中说,中国的敬业度只有6%,远远低于世界13%的最低水平。另外,德国一家机构也曾做过调查,说中国员工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员工。这就矛盾了,为什么说现在的中国人“很勤劳却不敬业”?对此,你怎么理解?
C.天上不会掉馅饼。考取满意的成绩、考上自己梦想的学校、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让自己幸福同时也让家人幸福,进而惠及周围人……哪一样离开了敬业能做到呢?但,敬业是拼命加班吗?累死累活就是敬业吗?针对当下学习、职业和事业现状,你觉得中国人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敬业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敬业观,和中国传统的敬业观与西方敬业观有什么样的关系与差异?
综上所述,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敬业是个人修身养性、提升修养、践行礼和仁的精神原则,也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与方式。只有做到了敬业,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敬业观的培育和践行。正是从执政者到普通民众的敬业乐业精神,造就了整个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拼搏不已的优良敬业传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敬业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敬业乐业的优良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遗产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雷锋、焦裕禄、徐虎、李素丽、孔繁森、袁隆平……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祖国的建设和美好明天而奋斗着。
他们的行动,赋予了敬业观新的时代意义:“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只有爱岗、敬业和乐业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才能不断吹响中国梦“凯旋曲”的最强音。
新时代的少年,如何塑造自己的敬业观?
雄狮少年战疫记
场景13“罩”摇过市
绘画/沈亦茹 上海市亭新中学八(3)班
前方战疫,后方防疫,前后方“口罩连接”!
2020,爱你爱你——就戴口罩!
口罩成为2020新冠全球的最爱!
以生命和健康的命义,全民“罩”摇过市!
每一个中华小当家,都成为领秀潮流的“口罩”少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