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慈城年糕传承现状,虽然有出于经营生产的考虑,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这一传统食品的纯正性。目前,慈城年糕的一些生产企业签订年糕专用稻米种植基地合同,这样做自然提高年糕的生产成本,削弱慈城年糕竞争的价格优势……在追求速度、规模以及效益的全球化经济格局下,慈城年糕面临着“保护”与“利润”的两难,在诚信缺失、信用失位、信心不足的经营困难中,慈城年糕首先面临是食品添加剂的挑战。
年糕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流传至今,除了一直是人们的年节食品,还因为其是人们喜爱的主食。经久流传的东西自有其价值,慈城年糕仍然是当今的华人世界过中国年的重要食品,2008年,约有5000万吨的慈城年糕出口北美、欧洲和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自然是慈城年糕的独特文化魅力所决定的。然而在文化被作秀或者矫情地成为一种幌子的无意识思潮中,慈城年糕必将要面临“被作秀”抑或“被成为幌子”的问题。
■今日的年糕甏成了另一道风景
上述的两个问题提醒着人们,保护慈城年糕刻不容缓。
慈城年糕的另一魅力是印花艺术。印花艺术包含印花、制作的两道手工艺术,前者是模板的雕刻手艺,后者是塑米手艺。目前这两类手工艺人已越来越少,笔者做慈城年糕的田野调查,在收集年糕模板的几年中,试图找到雕刻年糕模板的工匠,却久寻不遇;手工年糕制作人也是如此,大多已为鹤发老人,好在手工年糕的制作者是广大农民,他们的后代自幼参与父辈们的手工年糕制作,因而在慈城至少还有合作制作、作坊制作、合作与企业混合三大类的传承形式,详见表8。
合作制作传承是慈城年糕制作最普遍的一种,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农民家庭的代代传承,以三勤村农民徐根源为例,今年88岁的徐根源自幼随祖辈做年糕,并无师自通,传承了乡邻捏鱼、羊、猪、鹅等动物的米塑手艺,然而如今却没人传承徐根源的手艺。一是非农户的代代传承,以妙山楼增良为例。楼家世居妙山楼家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强盗扰乱楼家堰,楼增良的爷爷迁居县城慈城。进城后的腊月,楼家是请农民做年糕,十年后,楼父返回老家,腊月便与邻居合作做年糕,并置办了年糕模板,楼增良与乡邻合作做年糕一直到机器年糕的出现,楼家的手工年糕传承是一种请人制作与邻里合作兼容的形式。慈城年糕的作坊传承,以“莊永大”最为典型,详见前庄国平口述资料。慈城年糕的传承形式还由合作制作到工厂化制作的发展,分为本地农民合作制作到工厂化制作,本地与外地农民的合作制作到工厂化制作两种。表8所示的三类五种传承形式,除了俞伟国创办的年糕企业还制作少量的手工白条年糕外,已基本不制作手工年糕了。
表8:慈城手工年糕传承类别
■梅兰竹菊主题年糕模板
2009年,慈城年糕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还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其结果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宝贵的国家文化财富,想必这是当代人的共同意识,也是当代人的共同责任。目前,全国已有10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只重申请,不重保护”似乎成了各地的“非遗现象秀”,慈城年糕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巴黎举行第32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照公约,目前的手工慈城年糕已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笔者认为,关键要保护并传承慈城年糕民俗文化与手工技艺。
根据公约的条文,就慈城年糕而言,需要保护的至少有四项内容。
一、制作的传统手工艺;
二、制作与饮食习俗,包括岁时的祭食习俗;
三、手工年糕制、祭、食等过程所产生的文化;
四、年糕模板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和创新。
根据公约的精神,上述保护内容可以通过确认、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措施来实现。就慈城年糕的地域性、专业性、大众性和艺术性,年糕的保护、传承具体可以通过与年节等传统的节日,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诸方面的结合加以实施。
与我们的节日结合 目前,年节被冠以“我们的节日”正越来越回归传统而温暖我们的心灵。年糕本来是年节的产物,自然也该回归传统,恢复年糕的手工制作。在中国年糕之乡的慈城没有手工年糕作坊不能不说是种遗憾。目前,在慈城,年产量达到1.5万吨的年糕产业,居然没有利用年糕的文化去开发类似手工印花年糕,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结果,那么机器制作替代手工制作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不可能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的条件下,是否可以采用机械与手工结合的方式来传承慈城年糕文化呢?首先要恢复(建立)一个慈城年糕传统手工作坊,定期演绎式制作手工年糕,以全面保护与传承这一农耕文明的文化符号;二是机械年糕工艺化,利用科技进步的工艺,利用各式各样的年糕模板,采用前机械后手工的制作技艺开发慈城印花(花样)年糕。
与慈城的保护结合 自2001年以来,宁波市政府作出了挖掘慈城千年文化底蕴、塑造宁波城市文化品格、彰显宁波城市个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了慈城的保护开发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江南第一古县城”的慈城已渐显“儒魂商魄”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众所周知,慈城古县城保护的同时也旨在推动古城的旅游产业,那么,年糕作为古城独特的传统食品,是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使之其成为旅游五要素之吃、购两大要素的特色产品呢?
比如,可根据慈城的“拗孟公”传说,开设“拗孟公”趣味年糕店,将做、吃、购融于一店。做,即为制作手工年糕,将此设计成游客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动手过把瘾,让老年游客怀旧,让年轻游客重温,让少年游客快乐半天或更久;吃,将游客自做的年糕烹饪成各色小吃,让游客在享受口福中体验传统文化;购,即在游客离开前让其选购各式各样的印花年糕。
与文化的交流结合 慈城年糕是中国年糕的一种样式,可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及国际习惯法和公约的情况下,可以年糕为纽带开展国际性、区域性的合作和文化交流。(www.xing528.com)
中国宁波与日本一些城市有诸多的文化渊源,浙江慈城也是如此。慈湖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屐曾让日本人到慈城朝圣;清代慈溪(今慈城)书画家梅调鼎的作品流传到日本后,经晚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中副使张斯桂[6]和著名书法家、历史地理学家、目录版本学家杨守敬共同推介,震动了日本书坛,而被誉为“清代王羲之”[7];大约在1870年,慈溪王氏兄弟东渡日本,边做生意边与日本文人诗文和唱,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前述日本的年节与中国的年节有着差不多的习俗,且有过年做年糕的风俗。这样有着共同文化渊源的两国,可以开展年糕文化海外活动。活动还可以拓展到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当然,全国各地年糕文化的交流活动可以从内地到海峡两岸,或者到世界的华人圈。
■“暗八仙”年糕模板
与年俗的文化结合 慈城素有“慈孝之乡、儒学重镇、望族盈城,进土比肩”之说,还有“冯家屋,俞家谷,钱家吃”之说。传说中的冯、俞、钱是古城的三大家族。慈城望族的过年习俗独特而庄重,可以将上述的岁时敬神祭祖演绎成古城的旅游项目。笔者认为,综合慈城文化的要素,以三大家族为载体,以年节等传统节日为主线,以厅堂设天地桌谢年祭祖、祠堂搭台唱戏敬神、书房挥毫泼墨吟诗等场面,串成“慈城望族文化旅游线”。除了年节外,立春、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都可以演绎,可以采用目前让农民上台演戏的流行手法,让慈城人演绎慈城人的生活,这样真实自然,也能吸引大众参与慈城的保护开发工作。
与新农村的建设结合 年糕的原料为稻米和水,来自农业生产。年糕的原产地保护、年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然而然地要实施原料的原产地,或者说生产基地的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要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因而在实施时,可以将原料基地的保护纳入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或者说制订年糕非物质遗产保护规划时增加有关村庄新农村建设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年糕专用稻米的生产首个指标是无公害,其次才是整米率、垩白率等诸如农艺技术指标,而这些指标恰恰与栽培管理、栽种土地、种植环境有关;同样,年糕制作的另一原料是水,水和水源不也是如此吗?因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对慈城年糕的非物质保护能起事功倍的作用。
与非遗项目的结合 年糕模板是年糕文化最亮丽、最独特的民间美术。据笔者的田野调查:目前,民间年糕雕刻艺人过世的过世,改行的改行,民间年糕雕刻技艺已濒临失传。因而慈城年糕的保护与传承,既要保护、传承慈城年糕的手工技艺,还要保护与传承年糕模板的木雕技艺,首先普查民间模板雕刻艺人,抢救他们的手工艺术;二要广泛收集慈城年糕的印花模板,并开展相关的研究;三要采用现代手段保护记录民间表情的年糕模板。年糕模板相对其他收藏品,其更趋向平民化,收藏价值低,因而损坏严重。据笔者收藏的年糕模板来看,这些有着几近百年历史的木制品有的遭受了虫蛀,有的霉变腐烂,收集、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暗八仙印花手工年糕
宁波朱金漆木雕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认为年糕模板的保护可以与宁波朱金漆木雕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相结合,从人、物和艺全方位加以保护和传承,从而使印花年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以慈城文化为基础,以年糕文化为载体的项目与活动,既可保护传承传统手工年糕的技艺,又可以展现千年古县城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使慈城年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全球化和社会粘型进程中得到保护、传承和利用。
慈城年糕是宁波水磨年糕的一种。笔者在做慈城年糕的田野调查中意外地发现,宁波水磨年糕在全国的饮食文化中有一席之地,宁波水磨年糕以其独特样式而立中国年糕文化之“林”,以宁波水磨年糕和苏州糖年糕为代表的年糕饮食文化,是江南稻米粉食文化的“典范”。中国年糕丰富多彩,又因各地的岁时风俗又各不相同,中国年糕与传统的年节相辅相成,是农耕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虎年开春,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冯骥才提出,我国应该把春节放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位。“无论是文化规模,还是精神内涵与意义,春节都是中国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年糕与传统的年节是因华人逐渐走向世界而在世界各地传播,尤其是年糕这一节日食品于清代传到亚洲的日本、韩国。笔者认为,倘若完成国家级申遗,可以将年糕与年节认作一个主题,进一步挖掘、研究年糕文化、年俗文化各自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表现形态;进一步挖掘、研究年糕文化、年俗文化在全国的民俗风情,继而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以避免重蹈“端午祭”的覆辙。端午祭是中国首创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端午粽子”为中国春节与中国年糕申遗敲响了警钟。
■池沙鸿创作的《慈城打年糕》(2008年)
注释
[1]方言,水溢出之意,漾即为溢
[2]切勿及:方言,意为来不及切
[3]老底子:方言,意即过去
[4]据宁波江北历史大事记
[5]数据由慈城年糕同业工会提供
[6]张斯桂,宇波庄桥(时同属慈溪县)人
[7]《风流千古说慈城》,第1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