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城年糕:皇帝的美味,尊贵传承

慈城年糕:皇帝的美味,尊贵传承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从捣臼内挖了火热年糕团,裹了自家腌制的咸菜,双手捧给皇上。当下叫随从将捣臼内剩下的年糕团全部起出带上。倒是其中的一随从文官将小康王吃年糕团经历绘声绘色地记录下来,并收入御膳房进贡备品目录。口述人:龚滋耀收集人:钱文华口述时间:1985年8月口述地点:慈城镇龚冯村年糕在慈城也叫状元糕,据说与“三娘教子”中的三娘有关。

慈城年糕:皇帝的美味,尊贵传承

口述人:周亨茂

收集人:周亨茂

口述时间:2008年4月

口述地点:洪塘街道西江村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受高人指点,家家户户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向一户人家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逃窜。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劫后余生,纷纷换新衣戴新帽,碾磨粮食蒸制糕点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种因庆祝战胜怪兽年而诞生的糕点后来得名为“年糕”。

讲述、整理人:佚名

相传南宋初年,金国人大举侵犯江南,朝廷像受惊的鸟群四处逃遁。小康王被一小队卫兵簇拥着逃至浙东慈城(时属慈溪)一带,整日里东躲西藏,十分狼狈。有一天夜里,小康王走到城外躲藏,好不容易熬到天明,肚饥身寒,忽见前方不远处一户农家升起缕缕炊烟,围墙内水汽飘散,又隐约传来似歌非歌的号子,当下派人过去要求进家息脚。农户一家听说皇上驾到,诚惶诚恐,跪拜在地不肯起身。

虽说是落难潦倒,但毕竟是当朝天子啊!小康王这时也顾不得纲常礼仪,叫人扶起农户一家,忙问有否吃的可充饥。农户想来想去,这战乱年月,家里哪里还有什么像样食物可招待皇上的呢。正急出一身冷汗,倒是小康王随口问道:“朕刚才闻听朗朗歌声,尔等在做什么?”。农户答:“春年糕!”小康王问道:”何为年糕?”农户紧张得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只好边讲解边示范,抡起植树舂棒往石捣臼里的米面团边春边唱:“嘿吆嘿呀!春舂年糕,苦尽甜来年年高……”农人将捣臼中的米面团边撵边舂,渐渐地,米面团越春越软,越春越滑溜,香气四溢,直扑小康王面孔,看得小康王口水直打转,肚子咕咕直叫。农户这时候也忙活完毕,见状也悄悄乐了,想:“嘿!干脆拿现成年糕团应付得了。”于是从捣臼内挖了火热年糕团,裹了自家腌制的咸菜,双手捧给皇上。小康王也顾不了帝王尊贵,大口吃将起来。哇!这味道又摘又香,不粘牙齿,越嚼越香,越嚼越鲜!宫廷各式御膳,还从来没有比得过这香糯、滑爽的年糕团!当下叫随从将捣臼内剩下的年糕团全部起出带上。

■“琴棋书画”年糕模板

不久,战火平息,小康王回到了杭州,又沉湎于歌舞升平、花天酒地之中,把这段经历忘到脑后。倒是其中的一随从文官将小康王吃年糕团经历绘声绘色地记录下来,并收入御膳房进贡备品目录。

口述人:龚滋耀

收集人:钱文华

口述时间:1985年8月

口述地点:慈城镇龚冯村

年糕在慈城也叫状元糕,据说与“三娘教子”中的三娘有关。

相传,南宋年间,慈溪城里完节坊附近有一户薛姓大家,由于信差谋取了薛老爷的银子并谎称老爷去世,害得薛老太悲伤而逝,而大太太、二姨太又守不住寂寞与清贫,席卷家里的细软离家而走,薛家仿佛陷入了树倒猢狲散的困境,薛老爷的三姨太怜惜薛家的唯一骨肉,二姨太的儿子——倚哥,留了下来。

三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算让娇生惯养的倚哥痛下决心读书。然而薛家实在太穷了,三娘一时拿不出值钱东西来奖赏将要上学的倚哥。

开学的第一天,三娘早起三更,从年糕甏里捞起一根因发酵而变红的年糕,嗤噗嗤噗弄了好几个时辰。年糕在水里已浸了半年多,天热,年糕浸在水里要发臭了,三娘一次又一次勤换水,她就是舍不得吃,一心指望着年糕好派上大用场。这一天三娘煮了一大块糖年糕,年糕耐饥,倚哥吃了去读书不会饿,三娘痴痴地想。

那天清晨,常与三娘顶撞的倚哥也变得乖了,边吃年糕边听三娘的叮嘱,老管家见此情景,打心眼里替三娘高兴,就对三娘说:小公子吃了年糕,将来一定会高中状元。

不知真是年糕的功劳,还是三娘教子有方,以后的日子,倚哥是复读三伏,冬诵三九,从秀才、举人,一直考上了进士。

落难书生倚哥吃年糕考中进士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小城,渐渐地慈城流行起读书郎吃年糕的风俗,到了明朝姚镆之子姚涞高中状元,读书郎吃年糕的风俗更加盛行,有的人干脆称年糕为状元糕。

讲述、整理人:佚名

宋代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深受台州百姓的爱戴。至今台州民间每到年底,家家都把年糕浸在水里,称“水糕”也叫腊糕。

据传,宋代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逼近台州城时,正值年关,军中粮食已尽,军士都希望赶快进城搞点吃的。方腊想到城中百姓一年辛苦,应当让他们过一个安乐新年,所以仍率部屯居乡间,以糠菜为粮。城中百姓早听说起义军要到,准备用年糕慰劳,可总不见来。百姓怕年糕放久了变质不能吃,就把年糕浸在水里。从此,相沿成习。

(流传于浙江台州)

口述人:曹保明 男 61岁 中国民协副主席、吉林省民协主席

口述时间:2010年10月

口述地点:宁波远洲大酒店

年糕在东北也称切糕,有一个卖切糕人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晚清

据说从前东北有个卖切糕的人手艺非常高,他做的切糕是由东北的黄米磨成粉,然后再放上帘子和屉布子,放在锅里蒸。蒸时,撒一层(黄米)面,撒一层水,最上面撒一层红豆、花豆,民间叫“大豆儿”。做好后,切着卖,所以叫切糕。

这个卖切糕的人,在当地很有名气。一年冬季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出门卖切糕。有个人买了他八斤切糕,却硬说是五斤。当时东北人卖切糕,现场就给买主糖,买主蘸糖就可以吃。这人买切糕后也是蘸上糖把切糕吃了,吃完说买的是五斤。卖切糕的一听就来了气,你明明买的是八斤,怎么偏说是五斤,他越听越来气,举刀就把那人给杀了。之后,当场开腔破肚,把切糕拿出来一称正好是八斤……但这卖切糕的犯了杀人之罪,因此被判死刑,单等秋后开斩。再说当年,李金镛任长春县衙县官。这时期,俄国人正不断越过乌苏里江侵略中国领土,尤其是到漠河老金沟一带偷着淘金采金,肆无忌惮,无恶不作。当时的朝廷想派一批人去治理漠河金矿,收复失地,镇守边疆。派谁呢?派的就是李金镭。当时在长春做了几年县衙的李金镛明白:朝廷撕不开脸面,也没有国力与俄国人硬拼。李金镛思来想去,他想到一个杀鸡给猴看的办法。于是,李金镛让狱头拿出一些死刑犯的案卷供他参阅。当他看到卖切糕人的案情时,李金镛灵机一动,便让狱头带他去大牢,他要见见卖切糕的人。

再说,卖切糕的一听县老爷要来看他,有些激动。

李金镛一见卖切糕的,便开门见山地说:“兄弟,我要向你借一件东西。”

卖切糕的一听,忙说:“老爷,我都是要死的人了,借什么都可以!脑袋也行!”

李金镛也有些激动。说:“我要借的,正是你的脑袋。但借你脑袋是振我国威,赶跑俄国侵略者。”

接着,李金镛单独向卖切糕的说出了他的安排,并嘱咐人一定料理好卖切糕人的后事。

几天后,卖切糕的便穿着清廷七品官的官服悄悄跟随李金镛大人来到漠河。

再说那时,在李金镛等人没到漠河之前,漠河早已传开,说朝廷派了重臣要员来整治漠河老金沟,但俄国金匪却不屑一顾。他们互传:“没事,清朝官员都是些腐败的家伙,他们不会有什么高招。”

从长春到漠河有一千多里路,李金镛靠耙犁走了三个多月,终于在这年开春到达了溪河。(www.xing528.com)

到了漠河这天,一些官员设宴招待李金镛等朝廷大员,漠河各阶层要员也都来参加,其中有俄国的外交官员和一些商人。这些俄国官员、商人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叼着老袋烟嘻嘻哈哈,根本没把李金镛等朝廷命官放在眼里。

这时,李金镛一行人走进屋来。就见李金镛双手—抱拳,提高嗓门说:“各位朋友,诸位客商,我大沽欢迎诸位前来经商、淘金、做买卖,我们会成为好朋友。但有一点我可挑明了,大家来谋生,我一律欢迎,但要遵守我大清的律法。淘金上税,挖金缴租,做买卖公平交易,这便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但如果有人不遵守我大清的律法,胆敢胡作非为,那可别怪我不客气……”

他的话音刚落,便给卖切糕的使了一个眼色。那卖切糕的也早已心领神会。他故意一抬胳膊,只听“哗啦”一声,桌子上的一个酒杯被碰掉在地上,立刻摔得粉碎。李金镛一看,当时一拍桌子,大声怒斥道:“大胆!你当着这么多贵人的面,竟敢把酒杯碰掉在地上,给我拉出去!”

这时,立刻上来两个士兵不由分说,架着卖切糕的,连拖带拽拉了出去。只听卖切糕的一路叫喊:“老爷饶命啊……老爷饶命啊……”不一会儿,只见两个士兵提来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光当”一声放在盘子上。但见那人头还冒着热气,头上还戴着官帽

在场的人全都吓傻了,俄国人更愣了,全站了起来。他们互相打听被杀者是多大的官,是几品等等。当听说被砍杀者是七品朝廷命官,说杀就杀了时,俄国人都惊恐万状,一个个撒腿就跑,生怕跑得慢。从此,李金镛收复漠河金矿,智退俄匪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那个卖切糕人的传奇故事也在东北的民间流传下来,已有一百多年了。民间都夸李金镛退敌有谋,以智慧震慑了猖狂的侵略者,但老百姓也从来没忘记长春这个卖切糕的人奇特的人生经历。

(流传于吉林长春等地)

注释

[1]《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江北区》,第197页

[2]《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江北区》,第201页

[3]《年画手记》,第37页

[4]金猛:方言,意为石榴

[5]大舌头:方言,意为涩

[6]六谷:方言,意为玉米

[7]候:方言,意为随便

[8]朱纪法:《乡土谚语》,2002年3月,第233页

[9]《浙江民俗》(1981年1月弟1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第2页

[10]不张毛:方言.意为不客气

[11]《中国艮间文学集成·江北区》,第216页

[12]新中国成立前小热昏卖搪所唱

[13]庉:方言,意为住

[14]《慈溪民间歌谣集》,第67页

[15]篮龟:方言,意为竹篮的柄

[16]《慈溪民间歌谣集》,第69页

[17]贺挺:《宇波市歌谣、谚语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第213页

[18]份份:方言,意为家家

[19]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宁海卷)》,1988年9月版,第126页

[20]珠岙:集镇名,现在三门县境内

[21]牵脚燥:方言,意为休息

[22]《浙江民俗》,1986年12月第4期,第10页

[23]《浙江民俗》,1986年12月第4期,第11页

[24]捉盲:捉迷藏,儿童游戏

[25]打潭,旧时种麦,用工具打一个坑,然后抛下麦种

[26]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第95页

[27]《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第151页

[28]《慈城年糕原产地标记注册申报材料》,第3页

[29]《慈城年糕原产地标记注册申报材料》,第20页

[30]《浙江风俗简志》,第5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