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城年糕制作的流程来看,年糕艺术可归属于民间美术范畴的形态有三大类,即浸米时的剪纸、印糕时的米塑(或塑艺)、敲红印的描“囍”。
剪纸,又叫刻纸,是原始思维意识通过简约的表现手法变成一种可视性、形象性、阶段性、地域性十分强烈的民间艺术形式。[1]剪纸所用的工具是剪刀和刻刀,其作品大多是窗花或剪画。在慈城年糕的制作过程中,在浸米环节所用到的剪纸,一般是取一张红纸,将其剪成圆形或四方形,考究的则剪一个“囍”字,然后贴在浸米缸的缸盖上,以祀神辟邪,寓意喜庆。
显然做年糕的剪纸要比一般所说的窗花或剪画简单得多,但它也是将人们的原始意识通过一把剪刀来表达一种可视性、形象性、阶段性、地域性的艺术形式,自然属于民间剪纸的范畴。
相对于浸米时的剪纸,做年糕印糕的米塑,则是慈城年糕民间手工艺术的精华部分。从目前的口述记忆来看,至少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印年糕,一是捏年糕。前者是用木模印出来,印出来的年糕其中一面印上表达人们心愿的各种花样图案;后者是做年糕人用手捏出各种造型,如鱼、猪等动物造型,还有元宝之类的吉祥物造型。
捏做吉祥物是慈城年糕制作中必做的一环。年糕作为年节祭祀时所需的物品,不可替代。祭祀中还有不可替代的物品是五牲,五牲的选用虽因各地岁时习俗的不同而不同,而猪首似乎是不可缺少的五牲之一。在一切靠自然生长的年代,猪的养殖周期长,猪肉少价格贵,因而采用米粉做个猪头是民间常用的办法,进而盛行成风,成为一地的民俗,有的地方还将此载入史册:“腊月,以米粉制为豚首、蹄、胳之属。”[2]
若将印年糕、捏年糕归属于米塑,则它与我国民间手工艺术的一个门类——面塑十分相似。面塑,是指面粉加彩后,捏塑成各种形象的民间手工艺。就此而言,做年糕人用手捏出的各种造型不就是“米塑”吗?当然这是广义的米塑。捏年糕的米塑相似面塑,又不同于面塑。不同的是印、捏年糕的米塑一米粉团既不发酵,也不染颜色,是用纯色米粉在案板上借助于剪刀、菜刀、梳子等日用品,捏出各种花样,如做年糕时捏动物年糕图。
由图可见,做年糕人捏出的“米塑”造型夸张、生动,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是米塑与面塑的相同点。前文已记叙了年糕在岁时风俗中所承担的功能,尤其在物资不那么充裕的年代,动物造型的年糕是人们在对天、地、神的祭祀与祈祷活动中神圣的祭品,也是人们借以寄托心愿的情感载体。这也是米塑与面塑的共同点。
面塑,作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在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神话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是不可低估的实物资料。米塑的年糕虽然即产即食,但印年糕的模板却成了研究一个地方文化、民俗的实物资料。
敲红印的描“囍”,就是在年糕做好以后,在每根年糕中间点上红印。
民间艺术的特色是所展示的艺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而选用材料也是取于生产、生活之中。上述年糕的艺术,无论是剪纸、米塑,还是描红,其选用的材料都是生产和生活中唾手可得的。
敲红印的描“囍”,是在做年糕时,人们从筷箕笼拔一两支竹筷,用菜刀在筷尾的四方横截面直割一刀、横割一刀,劈出“田”字来,再截取洗帚的一段竹丝,沿着刀痕直插一段、横插一段,散开的“田”字,印在玉色的年糕条上似一朵十字花,形似一个“囍”字,如年糕描工具图。笔者在做慈城年糕回访调查中,意外地发现民间有描“囍”的梅花纹章,这比筷子敲“田”字芯更具艺术性。
■捏做动物年糕
捏做动物造型的年糕时,除红印泥外,几乎不采用其他颜料,那怎么样才能使捏出的鲤鱼、猪、羊、牛之类的小动物造型逼直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捏动物,点睛的眼珠十分重要,也许如此,慈城人在做年糕前,会采集一种叫乌眼睛的野果子,到时用作小动物的眼睛。这种俗称乌眼睛的植物生长在堤坝上或柴草蓬丛中,细叶,春天发芽之后,长得绿叶葱葱,深秋初冬结果。这种果子,颗粒如绿豆那股大,色乌黑,鋥亮,极像鱼、羊之类动物的眼睛。不知是谁发现了这种野果子,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摘取乌眼睛镶嵌在年糕面捏出来的鲤鱼、猪、羊、牛脸部,亮晶晶,与真眼睛没什么两样。只可惜因除草醵等农药的使用,原本常见的这种野生植物现在慈城地区已几近绝迹。(www.xing528.com)
■年糕描“囍”工具
年糕模板是慈城每家每户为做年糕而置办的器具,这与其他地方只有地主家才置办模板的情况不同,如根据汤光秋口述:他家所在的山坑乡小溪村有千户人家,置办印糕模板不多,只有五户富裕大户人家有模板。在慈城,年糕模板像家产一样代代相传,如妙山楼家堰的“仁久”年糕模板就是楼家的祖传之物。一般置办年糕模板的数量、选用的木料视各家的经济状况不同而不一样。根据笔者收藏的年糕模板分析,制作年糕板的材质要求不高,但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不能有大的裂缝;二是不能太会变形;三是无毒,不能有蛀孔或腐朽处。因为在做年糕的过程中人们有一份对自然、对先祖的敬畏,年糕模板本身带有一种神圣性,所以用来做年糕模板的木材绝不会是陈旧木材的再利用。从现存的年糕模板来看,旧时,慈城的木匠师傅为年模模板选择的木料大多是纹路较为致密、木质毛孔细小的类型。为了便于雕刻,同时又希望经久耐用,人们在选取年糕模板的木料时又考虑了木质的坚韧度,以及取材的方便和价值。价廉物美是人们置办年糕模板的标准,也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用溪坑树做的年糕模板(纪平收藏)
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慈城地区的材用树种有49种[3]。《慈溪新志稿》记载,慈城地区的林木树种有45种,表明器具用材的树木有杉、杨、梓、槐、栗、槠、柘、榆、枫、沙朴、檀以及梧桐、银杏树等,这些做器具的树木有的易裂,有的会变形,还有些有毒,均不能成为做年糕模板的原料,余下能做年糕模板的是杨、梓、槠、榆、枫等树木。
从目前笔者收藏的年糕模板材质分析,人们用于制作年糕模板的材料大多是木荷、梯木和枫杨等,详见附录二《笔者收藏的年糕模板汇编》和附录三《本田野调查的有关年糕模板简编》。笔者收藏的“年龄”最大的年糕模板采用的材料是木荷。木荷,属乔木,为亚热带树种,喜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酸性土地。木荷是江南速生树木,其木质坚硬致密,可作家具、枕木、纱锭等用材。因其木料来源广,不会变形,浙东地区的民间还常取其材作棕棚床的架子。慈城人也普遍选用木荷做家具或棕棚架子,目前仍有不少人家还在使用木荷家具。此外,木荷的木纹若有似无,差不多与黄杨木的木纹相似,如不惦重量,两者很难区分。也许如此,笔者所见的一百五十副(块)年糕模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木荷为原料。
此外,做年糕模板的原料还有一种俗称溪坑树的木材。溪坑树,顾名思义是一种生长在溪边河旁的乡土树,学名谓枫杨,属胡桃科,落叶乔木,生长习性喜光,不耐干旱瘠薄,木材色白质软,可制箱板、家具、火柴杆等。但枫杨树材质易蛀,笔者收藏的年糕模板中遭严重虫蛙的便是枫杨树木质。
■如意年糕模板
慈城的乡村还长有一种其果实能做豆腐的树,民间俗称“苦橘豆腐”。苦槠树就是上述的槠树,其木质致密坚韧,富有弹性,而且取材方便,自然可制作年糕模板。实物也证实了桶木是除木荷之外的制作年糕模板的第二大原料。
如意年糕模板选用的原料是梓木。《慈溪县志》记载慈城地区栽有梓树,但由于梓树不属于乡土树种,在江南较为罕见。慈城人却选用稀有的梓木来制作象征科举文化的如意糕板,这可见科举在小城人心目中的位置。梓木纹路细密,毛孔细小,材质轻软耐朽,适宜雕刻,古代人就有选梓木雕刻印书的木版,现在的出版术语中有付梓一说,就缘于古代的梓木版。选用古人雕刻印书木版的同一种木料制作象征科举兴旺的如意糕板和定糕板,其含义更深更大了。慈城素有“进士盈城”之称,悠久的科举历史沉淀了丰富多彩的科举文化,而每年做年糕时,慈城人还要做一些如意年糕、定糕年糕,这是慈城的风俗,也寄托了慈城人祈吩“科举如意”和“必定中举”的愿望,梓木制作的如意糕板不就更是科举文化的象征吗?一块小小年糕模板如此记录了科举文化对慈城人的心灵影响,这是年糕模板所独具的历史价值的一个方面。
■解读年糕模板
木荷、枫杨、槠树都是典型的乡土树,当年慈城人选用卜分普通的乡土木材制作年糕模板也是就地取材。就地取材,化平常为神奇,既是民间美术的特色,又是民间美术的个性,上述慈城年糕的艺术形态及就地取材不就证明了民间美术的特色与个性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