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年糕食俗:各地异彩飘香

全国年糕食俗:各地异彩飘香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糕作为吉祥食品,全国各地大多过年备的年货中有年糕。然而,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虽然讨的同样是年高的口彩,但其吃的时间与吃法却是截然不同。以下根据史料等记载,说说年糕在各地的不同祭食习俗。另据杨福泉的调查,汉族各地祭灶祀品除江苏的那种元宝年糕外,还有用“糕”的食品,如山东省的辞灶供品主要是糖瓜、米糕等黏食和甜食。扫墓祭年糕台湾省祭、食年糕习俗较盛。

全国年糕食俗:各地异彩飘香

年糕作为吉祥食品,全国各地大多过年备的年货中有年糕。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说办年货是年俗之一。冯骥才先生所办的年货中必有宁波老家的慈城年糕。这自然是讨年高的口彩。然而,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虽然讨的同样是年高的口彩,但其吃的时间与吃法却是截然不同。岁时的年糕,除了上述腊月、正月祭祀用外,各地还有两个特殊的日子食用年糕,一是正月初七的“人日”,另一是二月初二。以下根据史料等记载,说说年糕在各地的不同祭食习俗。

东北益寿糕 晋人董勋的《答问礼俗》中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21]

正月初七这一天,吉林省辽宁省辽源和四平、沈阳等地,家家有食年糕风俗,取年高益寿之意,而且古来词人多以此作诗。[22]

庙会卖年糕 北京,盛正月食黍糕,日“年年糕”,有市卖江米竹节糕古风

正月初五称为“破五”,除了初一吃饺子外,初二至初四,无论是请客还是自家家宴,都要吃馒头、年糕和炸糕。初五再吃饺子,年也就基本过完。

年末岁首,北京的庙会集市上,卖各种小百货,还有风味小吃,其中少不了年糕。

馅儿花年糕 清代天津志略》记载:“元旦食黍糕,曰‘年年糕’。”如今的天津还有黍糕,因黍粉带香,黍糕是一种有着糯米团那样黏性又比糯米团具有香味的年糕。天津人讲究吃,连年糕也追求色香味,天津年糕的色大多有黄、白两种,分别象征黄金、白银,以祝过年发财,为了年糕更有吃头,常在其中掺加小枣、小豆或夹上豆馅儿。[23]

送灶陈年糕 据有关文献记载,江浙两省都有用年糕祭灶的习俗,如江苏的常熟有“一声爆竹送神回,熸红元宝定通财”。另据杨福泉的调查,汉族各地祭灶祀品除江苏的那种元宝年糕外,还有用“糕”的食品,如山东省的辞灶供品主要是糖瓜、米糕等黏食和甜食。1931年的《天津志略》记载:天津地区祭灶亦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供以糖饼、糖瓜、黏糕、胡桃等品。这里的米糕和黏糕,其实是糖年糕,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而已,其意均希望灶君菩萨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苏州方头糕 在江苏苏州,过了腊八,家家得准备年糕。[24]一般富贵人家因用量大,常常雇糕工到家,磨粉自制自蒸;寻常百姓则在市间购买。年糕也有黄、白之分,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有的形似元宝,名称元宝糕,备作年夜祀神、岁朝供先及馈赠亲友。凡用于赏贲仆婢的年糕,大都是狭长形,俗称条头糕;稍阔一些的形状称为条半糕。

常熟调头糕 江苏常熟的年糕为圆形,除了正月相关习俗中用年糕外,农历二月初一必食年糕,原来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此前食年糕,日调头糕。

■天津馅儿花年糕

中国汉族以龙为图腾,在正月敬天地祭祖宗之后,二月开始祭祀图腾,以求龙王保佑一年的风调雨顺。在常熟,“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食年糕,又日撑腰糕。

此外,食调头糕、撑腰糕的民俗,同属江苏的苏州、无锡上海青浦,浙江嘉兴等地亦有。

娘家馈年糕[25] 浙江省嘉兴地区,每年腊月,嫁女的母亲要给亲家母家送年糕,向女婿一家致年节,而其他亲戚互相馈遗,称作年节礼。

畲族特色糕 年糕还是畲族的特色主食[26]畲族的年糕,以粳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磨、压、拌后,入甑蒸热,再切成方形厚片,即可食用。

定亲糖糕担[27] 浙江温州地区有一种糖模板是用来印糖糕的,我们这里的年糕不印花纹。过年前,每家那做30斤、40斤、50斤不等,多的人家做百余斤。而做糖糕多的是定亲人家,过去定亲结婚要用糖年糕模板印花。糖糕也称年糕,不过糖糕制作多了两道加糖水印花的工序。

旧时男女双方定亲时,男方家要挑糖糕担去女方家。女方收到男方送的糖糕担后,将糖糕分送给亲戚朋友。亲戚朋友收到糖糕后,就向新人送礼贺喜了。“我(汤光秋)是20世纪70年代订的婚,家里做了不少糖糕,向女方家送了几十对、百余根(糖糕)。以后不知啥时,不时兴送糖糕担了。”

(金燕芬口述)“我们永嘉现在不做糖糕,乐清市仍十分流行。去年,一乐清朋友送我六对糖糕,说是有人订婚了,糖糕味道不错。糖糕的花色除了你手中的花草式样,还刻些如‘百年好合’、‘好事成双’之类文字。”

玉山“青吉糕”[28] 江西年糕大多是条状年糕,玉山年糕敲红印,红印有的是简单花纹,有的是文字,如“福”字等。每年正月初一,江西人有吃年糕习俗,尤其是玉山地区,人们常吃青菜年糕汤和白煮年糕。青菜用玉山方言讲发“清(青)洁”音,“洁”的谐音为“吉”,吉的转义是“吉利”,因而正月初一吃青菜年糕汤,说成“青吉糕”,意寓一年大吉大利。而白煮年糕常蘸糖而食,意寓一年甜甜蜜蜜。

■温州糖年糕模板

湖南粑粑糕[29] 年糕,在湖南资阳称为“年耙耙”。腊月下旬,民间有做年耙耙的习俗。城里人用襦米浆做成长条形的年糕,在市场销售农村的年耙耙有各种花样,有斗笠形的,也有用木模印成各种花纹的印子耙杷,还有做糍粑的,均是节日食品和过年做人情的时令礼品丘陵山区做的多为印子耙耙,湖乡大都做糍粑。湖区做糍粑要请人帮忙,有做几斗米或几担米糍粑的,将糍粑切成小方块,用冬水浸在缸里,陆续食用,可存放两三个月。做糍粑,也标志着庆丰收和预兆来年吉祥之意。无论山乡和湖乡,在做年桂那天,不管来了任何人,主家都要请来人吃耙耙,让来客欢心,讨个吉利。如有人上门还钱,预兆人财兴旺,更为吉祥。

成都礼品糕 旧时,成都的汉族人办年货时也要舂糍粑或做年糕。[30]那时所舂糍粑或所做年糕,除了一部分自食外,主要用来作走亲访友的礼品。

扫墓祭年糕 台湾省祭、食年糕习俗较盛。据介绍:台湾人每年做年糕时,先将糯米、蓬莱米混合洗好,泡三小时,磨成米浆压干,加入砂糖、香蕉油揉匀,蒸熟后,用于祭、食。

在台南地区,称年糕为甜棵、糕棵。腊月,家家户户制糕棵为食,制红龟棵、发棵等祀神,意寓敬奉覆育万物的天公。《台湾通史》卷二十三记载:“元旦……初三日,出郊扫墓,祭以年糕、甜料。”

福州“除夕”宴[31] 在福州南平等地,除夕晚餐,家家户户设宴过年,互说吉祥语。晚餐食猪血、花生,意寓“发财”,食猪肝,意寓“欢喜”,食年糕,意寓“高升”,食猪肚,意寓“银荷包蛋”,食灌肠,意寓“串钱索”。

广东开年糕[32]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吴川市,是闻名粤西的古商埠。那儿流传开年风俗。即每年正月初二,吴川人开始走访亲朋好友,出嫁的女儿与丈夫带着孩子回娘家,耍做的第一件事是切年糕,俗称“开年”,意寓“年年高”。这一天,商家打开门户招徕各方顾客,说是开年啦!

注释

[1]《宁波报》,1956年2月3日

[2]《抒情散文》,第64页

[3]《春节》,第183页(www.xing528.com)

[4]信客:旧时对专门替人们递送物品信件的人的称呼

[5]俞福海:《宁波市志外编》,中华书局.1998年5月版,第356页

[6]《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第790页

[7]杨福泉:《灶与灶神》,学范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135页

[8]《儒魂商魄》,第152页

[9]饭碗:方言,职业的俗称

[10]挽亲谋戚:方言,这里的“成”音读“居”,意为寻找关系

[11]堕贫:方言,音读皮,意为堕民。堕民,明清以来生活在江浙一带的贱民,处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外的特殊阶层的称呼

[12]脚埭:方言,埭读大,意为里贫服务于东家的地域范围

[13]揎勒蛋:方言,“揎”音读忽,意即水波蛋

[14]张传保、赵家荪、陈训正:《鄞县通志》,宁波出版社,206年11月,第2594页

[15]接缘:方言,意为搞好关系

[16]桂花厅:慈城一地名,在民族路上

[17]王静:《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宁波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64页

[18](清)范寅点注:《越谚》,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199页

[19]《中国的吉普赛人》,第202页

[20]老棚:方言,意为堕民的家

[21]《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第74页

[22]《中国地方志才俗资料汇编》(东北卷),第362页

[23]贾长华:《天津卫过大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97页

[24]王稼句:《姑苏食话》,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106页

[25]《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第720页

[26]吴杰、吴昊天:《民族特色主食精品制作》,金盾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7]这部分内容根据汤光秋、金燕芬口述整理,口述时间为2010年9月2日,口述地点为温州永嘉县楠溪江景区

[28]这部分内容根据魏萍口述整理,口述时间为2010年3月6日,口述地点是去宁波体育馆大巴车

[29]这部分内容摘自www.admaimai.com/Previem/c430900.htm

[30]林洪德:《老成都食俗画》,四川科技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3页

[31]《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第1251页

[32]吴川之窗WWW.ggl89.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