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是民族的心灵史,也是人们生活的镜子。应该说风俗是随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而异变的,然而,数百年来,慈城年糕的制作习俗却一直延续至今。实际上这些制作习俗所包含的意义有敬天地、尊祖先、孝父母、尚礼义、广行善等内容,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在年糕制作上的集中显现。制作过程中那些敬天、敬地的仪式,用今天的观点去分析,是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形态;而制作过程中的齐心协力,是人们追求人与人和睦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形态;此外,制作过程中祈求丰收、追求美满生活,正是乐观主义人生观的象征。
虔诚之心从上述年糕制作流程,不难发现做年糕人的虔诚之心表现在年糕制作的全过程,具体有四种表达形态。一是精心挑选做年糕的原料,禁忌谷眼睛和白肚米的混入;二是说些吉利话,一户人家做年糕,大家都会共同祝福。比如,路」二或河埠头碰到做年糕的人家,人人都会礼让,让做年糕的人家先淘米,接着说些好语吉词。再比如用“年年高”、“年年好”之类的吉语互相祈福;三是穿干净衣,做年糕时,人人都会换上干净的衣裳。虽然在物质匮乏年代,一般穿新衣大多是在过年时候,但做年糕时,人人会换上干净的或平时不大穿的作客衣;四是准备十分充分,除了上述制作器具的准备外,做年糕的人家往往准备特别富襄[9],尤其是裹年糕团的馅子,品种多、数量足,大多数人家会备一些咸菜炒肉丝、豆酥糖、芝麻粉、大头菜、油条等。在慈城人的心目中,做年糕是庆祝丰收、迎接新年的喜事,祝贺的邻居多,送一副年糕团答谢,也属礼尚往来。
敬畏之心 上述虔诚之心其实是人们对自然,对先祖的崇拜,因为崇拜,因而在制作时处处怀着一份敬畏。糕粉操熟后,做年糕的人家先敬天地,再尊祖宗,后才分送给邻舍隔壁的仪式,这些仪式大多是约定俗成,人人都对此怀有敬畏之心。
■双鱼图年糕模板
做年糕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开阔的大道地,比如晒谷场周边的仓库。每户做年糕总将火热出笼的第一笼米粉操成团,再分摘三团,置于道地的制高点,点上香烛,谓是祭天地。这样流传下来的俗语是:“新年新势头,头蒸供菩萨。”这种仪式,俗称野祭。严格地说,从夏商周到清王朝,民间社会是不能祭天地主神的,或者说即使祭了天地主神也不可能获得神的保护,但人们出于对天地的敬畏,还是要在庆祝丰收之际表达自己的心愿而设这种简易的祭天地仪式。余下的米粉做成年糕,但这些年糕大多是每冢每户谢年和祭祖之供品。
旧时的慈城,大户人家为了感恩天地,感恩祖先的庇护还专做一些大年糕。大年糕有两种,一种是加长加宽,如前述的最早年糕模板出来的特大年糕;一种是与一般年糕长短相差不大,宽却要加三分之一,一般用如双鱼图年桂模板印制。这种年糕模板,内芯长15厘米,宽5厘米,印出的年糕比一般年糕模板所印的年糕宽1.5厘米。
■头蒸敬天地
摘三团第二笼的米粉,放入各家祖宗像前,谓是尊祖宗,有的人家则是摘糕团供灶君菩萨。各家尊祖宗的习俗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做完年糕后,家家户户都有庄重的谢年祭祖仪式,所以做年糕时尊祖宗就没有讲究的仪式,而是摘取几个年糕团放在堂前或灶头,有的人家连香烛也不点。慈城农家的年糕团也有放在自家灶头上的。余下的米粉或做年糕,或摘年糕团,所有做年糕的人都能享口福。此时,在场的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熟悉的或陌生的,凑热闹帮忙的,还是陌生的过路人,都有吃年糕团的份,意寓同享欢乐。
第三笼米粉出笼后,所有米粉摘成年糕团,两个一幢,每户两幢,由东家主妇按家按户分送,意寓四平八稳、邻里和睦。被送人家看到邻居送的年糕团,会祝福道:“好事成双年年高,你家来年还要好。”而送者就道谢说:“好、好、好,大家都好。”
快乐之心应该说,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快乐的。人们虔诚对天地,又对祖先怀有崇拜之心,此时此刻可能连空气都是“甜蜜”的。快乐的气氛,快乐的心,自然做快乐的事。年糕制作流程之一是操舂。操舂年糕时,操年糕的两个男人常开“偷臼”的玩笑。所谓“偷臼”,操者一心想操痛另一翻米粉的畚臼人的手。畚臼人则抱出米粉团,让操者操个空捣臼,这种玩笑其实是比双方的机灵劲。做年糕时,慈城人虽然常以“偷臼”论“英雄”,但大家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因“称雄”而失和。这样的互比高低纯粹也是寻开心,大家取乐一下。
当第四笼米粉操实后,心灵手巧的老农要开始捏米粉,做元宝、鲤鱼和猪、羊、牛之类吉祥物式样的年糕,这些吉祥物年糕一是谢年的备用品,二是孩子们的玩具,其功能除了图个吉祥如意外,还是人们快乐心情的展现。
元宝式样的年糕是家家必做的,一般用五个元宝重叠,意寓五代,有五代见面(五世同堂)、五子登科、五代同福之意。做鲤鱼式样的年糕,意寓年年有余,讨个吉祥口彩。
■做年糕时,取一双年糕团放在灶头供祭
做大猪头,做羊、牛等小动物也是图个吉祥和高兴。用年糕粉做这些动物时,慈城人常取一种俗称乌眼睛的野果子做眼睛。(www.xing528.com)
乌眼睛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子,此植物生长在堤坝上或柴篷丛中,细叶,春天发芽,之后绿叶葱葱,深秋初冬结果,果子与绿豆粒一般大,亮锃锃的,极像鱼、羊之类动物的眼睛,慈城人就地取材,用来做年糕动物的眼睛。
因为人们以虔诚之心来表达敬畏之心,从而达到快乐,因此虔诚之心、敬畏之心和快乐之心,是慈城年糕的灵魂。其实慈城年糕的“三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数百年来的沉积,与此“三心”相呼应的还有制作过程的三禁忌。一是禁参加丧礼、进过产房的人和处于生理期的妇女三种人进出制作场所。若东家的女主人遇上每月的例假,一般也不出面张罗,最多在厨房烧烧火帮忙。二是忌口孽。所谓口孽,旧指胡言乱语而造成的危害。做年糕的那天,大人常教小孩莫乱说,以免不敬。三忌浪费,做慈城年糕时,虽然家家户户准备充足,待人也十分慷慨,但人们不会随意浪费一丁点米粉。比如:年糕团香喷喷,在物质稀有的农耕时代,是诱人的食品,但年糕团很会饱,有道是:“荒眼不荒肚”,那么裹了一团,吃不下咋办?吃不了兜着走,谁也不会见怪。
■农家堂前曾是磨粉做年糕的场所;昔日的磨架不知将住何处
注释
[2](明)宋应星:《图解开工天物》,南海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53页
[3]天罗丝:方言,“丝”音读“线”,是一种植物的果实,也称“丝瓜络”
[4]薄刀:方言,音读“白刀”,即为菜刀
[5]擞:方言,音为“叔”,意为创或搓
[6]《国解天工开物》,第142页
[7]姜彬:《吴越民间信仰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版
[8]畚:方言,按口述音而取,意为翻
[9]富襄:方言,意为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