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中以水稻的品种最多。据《慈溪县志》记载,旧时慈城地区的水稻之属就有59个品种。[1]在自然种植的农耕时代,根据播种时节和栽种时间长短,水稻分早禾、中禾和晚禾三大类。其中早禾在插秧后的七十天便可收割,而晚禾的栽种周期则需二百多天,因而就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益而言,早禾为罕品。从水稻的品性分,也有三大类:一类是没有黏性的早稻,此稻轧出的米叫做早米;一类是有黏性的糯稻,此稻轧出的米叫做糯米,旧时的糯米主要用来酿酒,因而慈城有谚语曰:“老酒糯米做,吃落闲话多”;一类是介于早米与糯米间,带有黏性的晚熟粳米。这种晚粳米就是慈城年糕的原料。
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松散型、自发型的劳动。旧时的慈城,农家每年计划茬口生产时,首先要把做年糕的稻米打算好,种多少、种在哪块田,这是家家户户最早的安排。同时,农户会选择“梁湖晚”、“水底青”、[2]“农垦58”、“98110”、“宁03-88”等晚粳稻品种开始育秧栽种。慈城农民所选的“梁湖晚”即《桃源乡志·物产志》卷五中所记载的“良湖稻”。
这些晚粳稻品种,慈城农民统称“晚稻”[3],以“梁湖晚”、“水底青”为例,种植前的大田前茬大多为晚熟的春花作物或早春作物,如油菜田、紫云英的留种田。选择这种田是因为田力足,而且种植时间在145天以上。在充足的光照下,且稻谷灌浆结实时温差较大,收割的稻米具有米粒大、玉色透、粳糯适中、口味好的特性。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慈城农民发现:“梁湖晚”、“水底青”最适宜做年糕或用来酿酒。于是,农户每年多的种三四亩,少的也会种几分田。
在靠天、靠地、靠人的传统农业生产中,慈城农民自育秧起到收割前的农活大多自己做。这是因为播、耕、种、耘、耥等诸多种植环节不仅影响稻谷的产量,还影响着稻谷尤其是晚粳米的品质,晚粳米的品质又直接影响着年糕的好坏。
数百年来,慈城年糕之所以成为传统的年俗食品,且一直保持糯、滑、柔而不腻的口感,与慈城老农精心选择种子、精心培育、精心管理息息相关,而一系列的“精心”既是慈城农民种田的态度,也是产出优质年糕原料的基础。
■做慈城年糕的稻米种植
口述人:张兆康 男 46岁 江北区农林水利局
口述时间:2010年8月(www.xing528.com)
口述地点:江北区政府大院新大楼
我是慈城人,从小就知家乡的年糕耦、滑、软,口味好。长大后,特别是从事农技工作后,才知慈城年糕的口味好有诸多原因,而年糕生产的原料与工艺是其中两大原因。其年糕原料,即是米与水;工艺其实是水磨。全国各地差不多都有年糕,慈城年糕的水磨是区别于各地年糕的工艺之一,你让说年糕原料,关于慈城年糕的水磨我就不说了。
应该说,稻米的品质直接影响慈城年糕的口味。慈城地区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至少有六七千年了吧,这一点毋需我说,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证明。同时,慈城地区那优越的气候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当然包括用于生产年糕的稻米的种植。我这里有一份气象资料。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下,慈城地区的年均降水量1317.7mm;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及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2℃,年总积温5901.3℃,无霜期为238天。这种气候特别适合水稻生长,而且年糕所用的晚粳稻米的营养生长期间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这使稻苗生长发育快,分蘖早,能形成高产的群体。之后,进入秋天。秋天的气候是昼夜温差较大,这时正好是水稻幼穗分化期至抽穗灌浆期,白天温度较高,光合作用强度大,制造的营养物质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营养物质少,谷粒内的营养物质积累多。这样生长的稻米千粒重。俗话说,慈城米吃起来结实,有韧性。这是影响年糕原料的气候因素,还有就是慈城的地理环境。
慈城地处宁绍平原腹地,其地理位置好像是东经121°43',北纬29°40’。江南的宁绍平原上传统农业是稻、麦、油菜三熟制栽培。这样周期性的水旱作交替轮种,一年四季的灌溉、排水、轮作、培肥能不断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物理性状,慈城地区的黄化青紫泥土壤有50%多,土壤有机质平均有5%左右,这种土壤十分适合生产优质年糕稻米。
除上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年糕稻米品质的还有生产的因素。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高产,慈城的农民,我们区、镇农业十分注重优质年糕稻米的品种选择,如传统的梁湖晚、水底青,现在向农民推广的丙98-110、宁03-88,这些都是适合做年糕的优质晚粳米品种,也就能为慈城年糕提供优质稻米原料。
此外,还有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也是确保优质的因素之一,上面提到年糕稻米原料为晚粳米,这种晚粳米的种植时间比其他稻米时间长,一般需140-150天的生长期。一般而言,大米种植的时间越长口味越好,现在宁波人为什么要吃东北大米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稻米是慈城年糕的原料,要保持家乡年糕的口味好,这年糕米是第一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