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地认定年糕的伙伴,应是所有的稻米食品,以宁波地区为例,包括槐、汤团(汤圆)、金团、印糕、麻糍、艾团、米馒头、方糕、灰汁团之类的稻米食品。倘若用制作方法、制作时间来限定上述稻米食品,那么只剩下于腊月或正月制作的槐、汤团、金团、印糕了。倘若依据年糕定义再确认年糕的伙伴,那么把槐、印糕也排除在外了。但笔者却认定槐是年糕的第一伙伴,认定的理由:一是民间称两个人关系好时,时常形容为像“年糕、槐似的黏在一起”;二是根据古代记载的年糕,槐就是年糕。宁波的槐与清同治十三年的《安吉县志》中记载的年糕一模一样。安吉的年糕是“岁时既竣,各家春米粉作糕团”。宁波的槐也是在腊月捣作糕团,却不能称为年糕,而是槐,见糯米槐图。
槐是一种传统食品,但辞书上没有这个字。这是先人采用谐音的方法合成,心字旁读愧,米做的鬼就写成“槐”。为何取名为槐,为何差不多的食品,在安吉能成为神圣的祭品,而在宁波却永远不能登上神圣的祭台,是因这种食品的读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做年糕的田野调查时,笔者曾渴望能找到答案,也曾痴痴地想象能找到关于槐的民间传说,或只言片字,然事与愿违。当发现了丰富多彩的年糕文化时,笔者开始想象先人为什么不让槐上祭台的原因。可能是糯米槐粘性大,不能用木模印成花色的槐,白色糕团只点了一个红点,这样的块状食品太简单,无法表达人们各种各样的心愿。如此,怎么让其上祭台与各路神仙对话呢?于是,先人便将这种白色糕团命名为槐。因为是槐,虽然也是腊月制作的,类似糕形状的大米制品,那就不能成为年节的祭祀食品。笔者根据全国各地的年糕样式还作了这样的想象:很久很久以前,魏或许做过年节的祭祀品,但随着印花年糕的式样越来越丰富,槐被取消了参加年祭的资格。为使言必有据,先人便将这种白色糕团取名为槐。一个是年糕,一个是“愧”,年祭当然取前者了。
■糯米槐
因为要为槐打抱不平,所以将其视作年糕的第一伙伴,除了上述的想象,还有三个理由:一、槐也是稻米的粉食制品;二、差不多在秋收后至腊月与年糕同时制作,故宁波有谚语云:“舂槐舂年糕,出力不讨好”;三、与年糕一样的贮藏方法,一般也是水浸和切片晾干,如歌谣所唱的那样,“阿姆阿婶(缸内)撩年糕,年糕呒有槐也好。”
■“营业写真”之卖汤水圆
槐虽是年糕的伙伴,但它俩至少有三点区别,即外形、制作工序以及功能。槐是以糯米和水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但其制作工艺与年糕不一样,年糕是先水磨蒸粉后捣舂,而秋是糯米蒸熟成糯米饭后直接捣春。槐是一种传统食品,但不是年节祭祀食品。笔者将槐视作年糕的伙伴,还因它的形状。槐是圆形,年糕是长条形。槐与年糕的形状犹如自然界两性器官的象征,真不知这是自然的巧合呢,还是先人的有意所为?最后还要提一句,旧时的宁波以鄞县(今鄞州)邱隘槐最有名。[18]
■汤团
年糕的第二伙伴是汤团,亦称汤圆。宁波汤团与慈城年糕一样闻名遐迩,汤团因有团圆之谐音和意义,也是年节食品,这是笔者将汤团视作年糕伙伴的第一大理由。当然,将汤团视作年糕伙伴的理由还有以下几点:
一、汤团也是稻米的粉食制品。
二、都有一道磨粉的工序。汤团是将糯米浸泡后,再水磨后成米粉与水混合的湿粉状态;
三、也有湿、干两种贮藏方式。湿为水沉浸,若要饮食,提前取一些沉积的汤团粉,漏水而成半成品;干则是太阳晒,宁波人俗称晒冬粉。
其实,说汤团为年糕伙伴,也是有史料依据的。清宣统元年的江湖百业中有做宁波年糕的,也有卖汤水圆的。这里的汤水圆,即为汤团,如“营业写真”之卖汤水圆图。之后,随香烟出品的烟画有反映街头卖汤团的片子,如烟画之《汤团摊图》。
■金团
年糕的第三伙伴是金团。称它们是伙伴,这是因为金团也属稻米的粉食制品,而且又是年节食品。人们取金团圆的形状和团的意义而将其视作过年的吉祥食品。有的家庭也以金团作年祀的祭品。此外,年糕与金团的最后一道工序都是印花,有这么多相似点,也就认定它们的伙伴关系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早期的有些年糕和现在的机制年糕大多是白条年糕,而慈城地区制作的手工年糕却是印花年糕。
■各式金团模板
在做慈城年糕的田野调查时,笔者发现:当今民间所藏的年糕模板不多,而金团模板比较多,大多是带柄单块模板,见图《各式金团模板》。至今慈城有的家庭还有做金团的习惯,大多在过年时,平时偶尔想吃也做一些,尤其是在新米收割之后。这是因为金团不但是年节食品,还是生日寿庆的吉祥食品。若遇喜事,有的人家自做,有的则到糕团店订做。
■一板多式的金团模板
旧时,家家户户有做金团的习俗,所做金团的大小尺寸与每家门笫高低和寿庆老人的年龄大小有关。上图中一板多式金团模板,双面雕刻,其中的一面金团模板雕刻了三个大小不等的凹圈,凹圈可放1-3个不同直径的铜箍圈,那就可印三种不同花样、不同大小的金团。
年糕除了上述三个伙伴外,还有名称相近却相差较远的伙伴,那就是印糕。印糕也是稻米的粉食制品,其制作工序却与年糕截然不同,这是其一;其二印糕也有一道用木模印花的工序,只是印好印花样再用火烤干,其制作方法类似饼的制作。《辞海》释“饼”,“泛称烤熟和蒸熟的面食,形状大多为扁而圆”。因面粉与米粉这一原料的不同,印糕不同于饼;其三,印糕可作年节的食品,但更多的是日常食品,特别可作孩子的零食。
旧时的慈城,做印糕比较普及,一般不受时间的限制,现在的一些老人仍旧做印糕,尤其在偏僻的山村。
■印糕
■三眼各式印糕模板(www.xing528.com)
年糕与其伙伴,毕竟还有区别。就食用时间而言,年糕食用时间长,也可与米饭一样当主食,而槐、汤团、金团、印糕一般都不能当主食,这也就是慈城人决不会一日三餐都吃槐、汤团,或金团印糕,而年糕就不同,好多人吃年糕好像吃米饭一样,多吃不厌。其次,是外形的不同。年糕大多是长条形,而槐、汤团、金团、印糕都是圆的,比如槐为球冠形,汤团为球形,金团和印糕则是圆扁形。其三,是口味的不同。大多数情形下,年糕以咸食为主,而槐、汤团、金团、印糕主要是甜食,尤其是汤团、金团大多是裹甜馅再食用。
广义上的年糕伙伴,如麻糍、艾团、米馒头、方糕等,因不是慈城地区年节的食品,不再赘述。
注释
[1]俞福海:《宁波市志》,中华书局,1995年10月版,第2825页
[2](清)臧麟炳、杜璋吉:《桃园乡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第763页
[4](清)童岳荐著,张延年校注:《调鼎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166页
[5]烟画:一种附衬在烟盒内的小硬片,一般一面是图画,一面为广告。旧时的上海人俗称“香烟牌子”,天津人俗称“毛片”
[6]宁波市慈城镇人民政府:《慈城年糕原产地标记注册申报材料》,2003年8月
[7]应风呜:《宁波同乡》第407期,台北市宁波同乡会,2003年2月
[8]春作木匠:方言,做农具的木匠师傅
[9]踔倒莆鞋,方言,即农村的草鞋。“踔”意为“踩”,音读“闹”
[10]奥松:方言,称呼,即叔叔
[11]千人俊编.晓洋,童心点校:《民国慈溪县新志稿》,1987年10月慈溪县档案馆,第52页
[12]千人俊:《民国慈溪县新志稿》卷八《交通》,浙江省慈溪县地方志编基委员会办公室,1987年10月版
[13]哑子:方言,意为聋哑人
[14]毛草郎:一种小蟹的俗称;弹涂:一种跳鱼的俗称
[15]祥见附录七的序8、9、10
[16]宁波专区水稻原种繁殖场:初名为慈溪县农业场,建于1928年12月1938年改名为慈溪县农林场1946年,该场隶属新建的慈溪县农业推广所1951年,改名为慈溪县农业示范场。1954年因行政区变化,改名为余姚妙山农场1968年,改为宁波市妙山良种场1978年,定名为宁波市良种场,沿用至今。
[17]邪火倒气:方言,意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18]贺挺主编:《宁波市战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版,第4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