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职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次的被拒绝、很多次的面试失败,但不要自暴自弃。
对于面试,你应该这样认为:一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失败,都不代表什么。面试对于你来说,应该只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已,成败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1)做好心理准备
你应该做好应聘不成功的心理准备。在面试时,我们应该抱最高的期望,做最坏的打算。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都很高,而且条件苛刻,毕业院校、身高相貌、年龄婚否等都在考察的范围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求职面试,你既要有信心,又要有面试不成功的准备。这样,你才能泰然自若,冷静对待,不会在面试不成功的时候怨天尤人。
(2)清除输的感觉
一般时候,输的感觉总比臝的感觉来得更强烈。这就像打球一样,你可能打了10个好球,失了最后1个,但最后的情形会在你的脑海里反复出现。这就是说,我们都把输看得比臝更重。在面试失败后,我们一定要清除自己心中这种输的感觉。
(3)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李岩走出了用人单位,暗地里叹着气:这已经是他第八次面试了,结果得到的仍然是面试官的一句“请你回去等消息吧,如果合适,我们会通知你的”。
李岩以前在物流公司里负责车辆调配,在曰常工作中认真负责,业绩不错,但原单位始终不给他加薪,于是他一气之下辞了职。
他找来了好哥们儿,跟他一起分析屡次求职失败的原因。结果他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自己有三年工作经验,但疏于学习,早把技术忘光了;太看重面试结果,一失败就心情不好,一心情不好就影响下次面试;对行业的薪酬水平缺乏了解,因此有些“狮子大开口”了。
恍然大悟的李岩终于在第九次面试中得到了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职位。
求职面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你应该积极地看待一次面试的失败。在遭遇失败的时候,你应该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以便于重新应聘。比如,有时候导致面试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你的能力和学识不足,而是由于你错误地选择目标。
找出面试失败的原因只是第一步,你应该从面试的失败中学习经验教训,汲取力量。这样,面试的失败反而可以成为下次面试成功的转机。
(4)收拾心情,再度出发
应聘中不可能个个都是成功者。如果你同时向几家企业求职,在一次面试结束后,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情,一定不要气馁。你应该随时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场面试的考验中去。
◆面试参考:谷歌HR传授的八点求职秘诀
谷歌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立于1998年,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捜索引擎“Google捜索”,致力于互联网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谷歌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捜索引擎,也是互联网上五大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荣获2013年“最佳雇主”。
布莱恩·多威尔在谷歌负责招聘工作,是一位招聘达人。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大公司在求职者中寻找什么,以及求职者如何脱颖而出。下面就是他的建议:
秘诀1:如何脱颖而出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许多公司发布的职位空缺信息,这样的信息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前是很难得到的。现在,我们可以在一天之内向几千家公司递交求职简历,如果是在15年至20年前,我们就需要寄送一千个信封,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只要轻松点击“发送”,就能寄出简历。现在我们可以一遍又一遍这样做,通过互联网发出简历。虽然这样做很简单,但是这个策略很难奏效。
如果你想要脱颖而出,应该缩小选择范围,针对更少的机会,专注地投入更多精力。因为其中肯定有一些公司或特定的职位是你真的很适合的。你应当围绕这一小群公司和职位,投入更多精力,而不是试图让自己吸引更广泛的人群。所以,不要漫无目的地去敲一千扇门,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策略。你应该选定十家至二十家愿意进入的公司,或者你强烈感觉自己会很适合的职位,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努力进入这些公司并获得岗位。比起努力尝试尽可能多的公司,这样做将会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秘诀2: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如果你想进入一家暂时还不招聘的公司,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获得对方的关注。今天很少有哪个公司不打算参与某种类型的行业活动。你可以去参加公司的行业活动,跟他们建立初次接触,混一个脸熟。
有的人在开始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总是很着急地对那个公司的负责人或HR说:“我不知道谁能给我一份工作。”这样的做法很不好。你要知道,你认识的那个人通常不会帮你找到工作,真正能帮到你的,是那个人的熟人。
例如,你想到大学工作,而你的邻居是位教授,那么真正对你有用的人际关系,往往不是教授,而是教授的配偶或他的邻居。(www.xing528.com)
秘诀3:质量VS数量
如果你打算把一份简历投给广泛的潜在雇主,那么你的简历必须很宽泛。你陈述事情的方式必须旨在让很多不同的人感兴趣。但是想同时取悦几千个观众,是很难办到的。于是努力想要脱颖而出的人,专注地让他们的简历使一小群人产生兴趣。
当你打开邮件夹,收到几千封的信件,这个时候,你更愿意看哪一些呢?当然是那些专门写给你、标着你的名字的来信。所以说,如果你把简历寄给少量的一个公司或五个公司,这会更容易成功,因为你将关注这些公司的细节问题。
相反,如果你一直都使用同样的求职信,希望它能吸引更广泛的人群,那么你的希望将会变成失望。因为你的简历对很多人来说不够有趣。
所以,如果你愿意花三个小时准备简历,而只花五到十秒的时间来发送电子邮件,那或许会有效。如果你再用三个小时,尽可能多了解在这个公司你能做什么,然后根据这一点,再次完善你的简历,那么你的简历将会更有效果。
秘诀4:如何用简历有效推销自己
在你发送简历之前,你还要问问自己,简历里是否包含正确的信息。如果你的简历非常宽泛,读起来就像一个工作描述,那么跟那些能够清楚明白说明他们的成绩的人相比,你的简历的说服力就不会那么强。
例如,“我管理过十个员工”“我曾负责区域销售”“我曾负责这条生产线”。但是如果你停在这里,仍然不够。你要告诉对方,通过你曾承担过的这些职责,你完成了什么。所以,如果你管理过八名员工,那么这个团队实际上取得何种业绩?你曾监督某个销售区域,那么你的工作使得该销售区域的利润提高了多少?
如此具体的成就描述,在许多人的简历中很少体现出来。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业绩写进简历,将会让你的简历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你在那个职位上工作了一两年,面临了何种挑战,取得何种成绩,这非常重要。
秘诀5:避免这些简历错误
许多人的求职简历中有两个常见的错误。第一个常见错误就是只记下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整个简历看着就像干洗店的清单,列着每种职责。这样的简历看着让人厌烦,毫无吸引力。记住,真正使你与众不同的是你取得的成就。如果你专注于你的成就,量化你过去完成的工作,你就与众不同了。
写下自己的工作业绩,或者工作期间每季度的收入,不论数字大小。闭口不谈销售数字,会让招聘人员无法判断你是否合适。写下你的销售数字,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兴趣一你只需要吸引一部分人就可以了。你可能会担心一千万才是公司要找的人,而你写下的却是一百万元的销售额。但你不知道的是,许多招聘者真正感兴趣的,不是一百万和一千万,而是你敢于将很具体的数字提供给他们。
第二个常见错误就是拼写错误。你必须明白,在应聘过程的开始,公司没有你的很多个人资料。你的简历是他们继续进行下去的唯一资料。所以,像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格式这类小错误一正好是完全不可原谅的。
在缺乏更多你的信息的情况下,一个拼写错误就意味着其他污点。它象征你的邋遢或者忽视细节。也许这只是个简单的错误,但或许它表明更大的问题。你可以请别人检查你的简历,看看有没有基本错误,这当然很简单,但希望你能够自己检查出错误,这样的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6:如何把面试的机会
做好面试的准备。获得面试通知开始,你就应该认真地记下面试地点,尽可能地了解如何到达,你可以用谷歌地图查找地点。不要迟到,迷路不是一个借口。你应该事先知道如何到达那里,而且你应该准时或稍早一点到达。
在面试的时候,你应该做自己,把自己放在最耀眼的灯光下,展示你的信心。不要去揣摩面试官在寻找什么样的人,然后努力去迎合对方,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你很难预见他们正在寻找什么。你只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而不要被公司的需求所引诱。
在面试表述时,可以坦然表达自己的弱点,但要注意表达方式。对某些人来说,可以这样回答:“我不是那种擅长处理数据的人,因此我要确保我的团队中有这方面的专家。这样,通过在团队中处理我的弱点,让团队更加强大。”
如果谈话被设计围绕你的失误或弱点展开,你可以这样表达:“这些都是我面临的挑战,我是这样来克服它们的。”然后说出具有建设性的观点。这样的表达可以显出你的自知之明,同时,也能看出你的自我掌控能力。
秘诀7:你太自信了吗
无论你有多么优秀,即使你认识在那里工作的每个人,而且你真的觉得这份工作已经唾手可得,请不要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态度。你可以自信,但不能傲慢。在公司即将做出雇佣决定之前,不谦逊会让你受伤的。
沉着地表现你自己,你可以说:“实际上我很擅长这项工作。”但你不能说:“这份工作非我莫属,我相信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这份工作了。”即便你所说的是事实,这样的表达也会让你失去机会的。
秘诀8:最重要的建议
在面试中感到紧张时,又如何变得有信心呢?做准备很重要,这能够帮助你消除一部分紧张。走进面试大门的时候,就不要研究公司、揣摩面试官了。在面试开始的十几分钟,你可以起来活动一下,整理你的思路。你也可以听听音乐,出去走走,去拿一杯咖啡,向别人问好。进入一种让你感觉良好的对话模式。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面试中,回答每个问题之前,深呼吸一口气。这可以缓解你的紧张情绪。绝大多数的人在面试的时候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会被肾上腺素驱动着,难免紧张。当面试官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深呼吸,这会帮助你更好地回答。这会让你安静下来,你的血流不再流动那么快,你会更加自信,更加淡定从容。实际上,这比做出正确回答还要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