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诸代表人物在合作学习基本概念的阐释上各有特性,在具体的实施的策略上亦主张有别。但在不同的理论和策略中一定蕴涵着相同的教育思想,如从倡导合作学习最具有影响力的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卡甘和约翰逊兄弟所主张的基本要素来看,“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等”是合作学习不同流派的共同内核,也是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6]
1.建立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旦形成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便会认识到,他们个人的成功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而当小组任务难度达到了仅靠分割任务后独立工作无法完成时,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这一点。卡甘明确指出,要实现积极互赖,学生就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所获得的是否同其他小组同伴所获得的联系在一起,是否必须通过互助合作?”
他说:“积极互赖要求小组同伴荣辱与共,不可能一个独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来建立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做出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贡献。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每个人分派不同的任务:
在高二上半学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笔者安排了对物理科学家的调查与研究这一活动。首先,笔者在班里展示了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科学家的发现及其贡献,让每一个小组去选择其中一名科学家进行调查,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收集资料,有的制作课件,还有的要进行讲解,还要求各小组把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中的个别场景进行表演,并完成分工表格填写(见表1-2-2)。
表1-2-2 分工合作表格
因为小组里的每位成员都有着另一个人不具备的信息,所以要想完成任务,他们必须针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在小组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会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同时收集评估材料。当然,若想成果汇报变得有趣,可以鼓励各组选择与众不同的汇报形式,如:
◆ 情景表演、采访、讽刺滑稽剧、照片等(触动人的情感,唤醒某种感情)。
◆ 脱口秀、知识竞赛、正反方辩论[刺激互动和交流(也包括正反对立的讨论)]。
相互依存关系的建立对于社会也有着不可估量的长远益处。课堂和成人世界的工作场合一样,当所有成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时,切块拼接法既提升了个人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相互依存的联系。
2.增加学生面对面的互动
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才有机会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为彼此提供帮助。当学生积极地投入并帮助组员学习时,他们也练习了实现有效学习小组所具备的部分技巧。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学业上的互助结合起来时,我们称之为“交互式促进”。虽然老师们也帮助学生学习,但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自身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采用速写笔记这一方法培养学生面对面的互动的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结构的建立。
这种简短的写作活动,一般持续1~5分钟,却能给学习者时间,让他们整理思路,并在和同学讨论之前形成较为成熟的想法。速写笔记要写哪些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具体到所学的内容,也可以很宽泛。如在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一天或一周所学的知识时,常用的提示性问题如下:
◆ 你今天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 今天的课,有什么你不明白的吗?
◆ 你今天是如何自学的?
◆ 当……时,我很为自己骄傲。
◆ 我这个星期的目标是……
如在班会课上,希望同学们针对一些现象,如班上的一些违纪现象制定班规时,可以提示如下:在随后的……时间里,当你听到……时,写下所有你能想到的想法或建议。
在物理课上,教师在开始新单元学习时,可以提示:关于这个话题你都知道哪些内容?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读到……时,我很困惑,因为……
在课前、课上和课后都可以用速写提示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简短的笔记,可以让学生保存一系列证据,证明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当然,同伴讨论、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也是培养学生面对面互动的一种较好的做法。
3.明确个人与小组的责任
在高效小组活动中应该建立两个层面的责任制:个人责任制和团队责任制,其意义在于:个人必须为共同的任务做出贡献(比如我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该什么时候做)。同时,全体小组成员也必须对整个任务的完成效果负责(我们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该什么时候做)。
不管合作学习任务的标准有多么严格,持续时间有多久,都要求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并快速进入自己的角色,以保证这个小组完成的任务能够达标。学生还需要知道教师的评定标准是什么,需要从哪个层面收到反馈……卡甘曾给“责任到人”下过这样的定义:“每个人都必须有看得见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是全体小组成员所必需的。”这就是说,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当观众,至少要让小组同伴看到,在说、写、画等一系列活动中,都参与在其中。
现在我们介绍几种个人与小组责任制的实施方法,以及这一体系如何能够辅助小组活动,确保小组活动对所有成员都行之有效。
(1)个体编号法。
在个体编号法中,学生被分成四人一组,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编号。老师随后向各小组提出问题,并希望他们通过深度的互相讨论得出答案,小组组长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能理解答案的由来,因为老师随机挑选的某个人要代表本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此外,也可以采用配对交流法,如在高一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采用配对交流法提高个人责任意识:
①教师向全班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吗?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滑动摩擦力吗?
②A、B两人组合。两人先独立思考约2分钟。
③A向B阐述自己想法,B倾听理解并记录。
④交换,B向A阐述自己的想法,A倾听理解并记录。
⑤交流结束后,教师抽取A、B任意一位同学抽查,抽查的方式是:“对这个问题,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
这种方法对所有实质性信息的学习都很有效,对于复习概念性知识尤其有效。
(2)共同创造成果。
以单一成果为目标的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工作量分配不均的情况:有的成员会多做,有的会少做,有的甚至不做,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搭顺风车”的现象。在小组中建立个体责任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在高二上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时,笔者要求学生画出四个单元的思维导图,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A3大纸,并提出以下合作要求:
本组物理专家负责给出每一单元的思维导图框架(对本单元易出的考题类型也要纳入思维导图范围内),安排组员中每人负责一部分(但每一部分完成时需两人帮忙)。
①配对中的学生1(思考者)看着第一个部分并进行“出声想”,学生2帮助画。(www.xing528.com)
②角色交换,2号学生成为思考者,1号学生成为帮助者。研究第二个问题。
依此类推,讨论完之后,每对学生要相互致谢。每一单元结束后,小组长集合本组全部同学互相检查、反馈与评价(作品见图1-2-4)。
图1-2-4 学生作品
评价样表(见表1-2-3)说明:本学期要考核四个单元,每一单元满分10分,有知识点错漏一处扣1分,色彩分布合理得3分,知识点关键词齐全得3分,有图形及公式表达得4分,有特别出彩的酌情加1~5分,要求小组全部成员参与(否则当零分处理),每一单元开头写上每一部分负责同学的名字,负责同学要在相关部分签上名。
各组把学习结果记录在学习的海报上(如思维导图),然后挂到公告栏或黑板上(见图1-2-5)。像在博物馆参观似的浏览各组海报后,所有学生将对本学期要考的内容获得大致全面的了解。这时的成果汇报若由小组自行决定由谁来介绍团队合作的学习成果,有时会导致不愉快的争论,因为有时因没人自愿承担这项任务,于是最后就指定一个“牺牲者”。其实要让所有成员参与汇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表1-2-3 思维导图评价表
图1-2-5 学生展品
◆ 双人汇报:两人一组进行汇报,平等分工,或分为主要汇报人和助理。
◆ 接力汇报:组员在黑板或公告前排成半圆形,依次介绍各自负责的那一部分。在黑板上贴上事先准备好的提示卡片,汇集成一个“完整画面”。
◆ 参观博物馆/画廊漫步:每组各派一名“专家”在本组的“展览作品”前进行解说与介绍。其余学生参观各个“展品”,到了规定时间更换“专家”。
通过制定相关的合作学习要求,让每位学生的贡献对个人、小组和老师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确保小组成员更加了解其他组员所写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出针对合作项目展示的课堂测试,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的细节教给其他成员,然后对整个小组的测试负起责任。[7]
4.培养人际与小组沟通技巧
思路清晰,沟通明确,主动倾听,给出反馈和多角度思考对小组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社交技巧,学会协调复杂世界中纷繁各异的文化、语言和价值观,也是教师的一部分职责。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根据有关研究人员介绍的几种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学会各种技巧,从明确沟通到彼此倾听并做出回应,再到接受不同的观点,全盘分析,择优而定。
(1)思路清晰、沟通明确。
老师们常常看到学生不知所措,既想要和别人互动,又害怕那样做。所以在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想法之前,学生必须有能力组织和打磨自己的想法。而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在向他人展示想法之前整理思路的有效工具。大量的研究表明,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因为这些图谱为学习者提供了立体视觉架构表象。同时,在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评估以明确核心信息的过程中,这些视觉工具通常会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还能帮助学生明确信息源中各概念和思想之间的关联。
假设在高一新生入学时,通过思维导图,以“我的介绍”为中心词,引导学生在中心词旁边的线条上写下要介绍的关键词。如你的家乡在哪里;在班级生活中,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你擅长的事情有哪些,如手工艺、体育、唱歌、舞蹈;你的格言是什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在介绍时思路清晰了很多。常用的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还有维恩图解、网状图、序列图或流程图、表格、十字分类图等,教师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图谱,学会自己去选择应用。
(2)发展交际能力。
如果我们打算把学生培养成合作学习中平等对待伙伴的人,就必须及时尽早地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经过长期的针对性训练来达到一种能力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谈话规则。其中包括:
◆ 我们认真倾听对方说话。
◆ 耐心等待对方把话说完,不打断对方发言。
◆ 容纳每一种观点和想法。
◆ 不嘲笑他人。
◆ 我们重视彬彬有礼、得体的交流方式。
◆ 我们向他人求助,也给予他人支持。
◆ 表达自己的观点前,应提及前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内容。(比如:张三说得没错,……我同意你的建议,但在此基础上还想做下列补充;我不能理解你为什么反对,因为……)
如果学生围坐成马蹄形或围成圈,可以充分锻炼良好的交际能力。在倾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集中,眼睛注视着发言的同学,直到自己获得发言的机会后才发言。[8]
5.引导学生总结合作后的学习经验
当谈到构建学生从事高效小组活动的技巧时,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机会思考其从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该定时与学生讨论班级内各小组运作的情况,利用多种手段,如图表、专栏、板报、班会等来加强小组建设并完善其自治能力。小组组长也应花些时间去审视自己做了哪些贡献,以及自己的组员做了哪些贡献;谁对活动的贡献大、谁在哪些地方最值得改进、谁能够经常鼓励别人、有哪些最有助于达成小组目标的措施。[9]当学生讨论与评价他们之间的互动时,为了实现目标去检查哪些方法有用,哪些没用,并能继续研究将来会做哪些改变的时候,小组的整体性能才能得到提升。
此时自我监控问卷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总结经验。
自我监控问卷,有时被称为自我管理,包括制定目标与评估进展,辨别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描述促进或阻碍他们学习的行为。自我监控还与从一个情景转换到另一个情景所做出的技巧转换相关联,这也是执行功能的部分内容。
虽然这些监控行为听起来似乎复杂,但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阶段,可以对其进行简化,对于高中生,可以用李克特量表(Liker Scale)来评估他们的进步(见表1-2-4)。[10]
表1-2-4 李克特量表(Liker Scale)
在进行总结时,请给学生时间,事先让他们温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笔记和评价,在学生给别人反馈前,先让他们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和个人的学习成就,对此可提出此类问题:
◆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你越来越擅长什么事?
◆ 你还记得因为自己的好点子帮助小组顺利完成目标的情形吗?
学生的这些自我评价最好能通过一名或多名小组成员的外部评价加以补充。[11]
通过这些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策略的实施,可在课堂教学中,从自我调节、心理安全、积极互赖、多方参与、彼此分享等角度出发,创造一个既充满合作精神,又体现竞争意识的学习氛围。当然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有很多,每个小组的特点、优势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教纲的知识要求与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实施有较强的协作能力,能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建设,会使得其在教学中改善师生的不平等、不协调处境,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的实践和参与的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进行优质、高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