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本书的研究围绕前面提出的问题,遵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展开。首先回顾与本书研究问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公开披露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提出的假设;然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分析IPO“破发”的原因和后果;最后对本书的研究发现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框架
注:箭头为影响,虚线为包括。
① 我国询价制度自实施以来经历了两次改革,即2009年6月11日进行的询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和2010年11月1日进行的询价制度第二阶段改革。本文从制度变迁的纵向角度比较两次改革前后询价对象显示信息动力的差异,进而考察不同的询价制度安排对询价对象显示公司市场价值信息的影响。(www.xing528.com)
② 本文参照Lowry和Schwert(2004)的研究,将市场价值信息分为两类: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信息(增长潜力和风险),以及反映IPO时市场环境的信息(市场气氛和新股市场供给),以公司间横向比较为研究视角,回答在我国询价制度的具体安排(例如锁定期制度)下,询价对象是否能够在询价报价中显示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信息而非市场环境信息。
③ 对IPO“破发”原因的考察主要是在前面章节研究结论基础上的扩展分析,而IPO“破发”的后果主要是从询价制度安排角度,探讨在新股频频“破发”的市场环境下,中小投资者在网上申购新股时面临的“赢者诅咒”问题。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书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制度背景分析、理论框架的建立,以及理论分析部分采用归纳、演绎等规范研究方法。对理论假设的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以及均值差异检验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于“破发”的原因和后果的考察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书的写作路线如图1.2,研究逻辑根据研究问题的递进关系逐渐深入展开。
图1.2 写作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