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评判的基点和逻辑

人才评判的基点和逻辑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人才评判的基点什么是人才?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雎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后来,范雎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这使人才的界定日益倾向于一个基点,就是组织需求。2)人才评判的逻辑立足于人才评判的基点去评判人才,源于组织管理的逻辑。

人才评判的基点和逻辑

1)人才评判的基点

什么是人才?自古以来,对人才有不同的界定,人才有时候是指人的能力,有时候是指人的相貌。现代社会,人才的概念日益集中到人的素质和能力上,一般将人才视为具有一定能力和本事的人,但是这仅仅是非专业的界定。

★小资料★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容易获得。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雎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分工的高度细化和合作的全球化,个体日益被约束于一个个的组织之中,成为组织的一分子。这使人才的界定日益倾向于一个基点,就是组织需求。简单地讲,如果一个人不为社会所需要,或者不能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就很难被看作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一定义就从整个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思考人才概念。

更进一步细化地思考,能够为一定组织所用,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就被看作人才。因此,在现代社会,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被从组织需求的角度来评判是否是人才,这就是人才评判的基点。

2)人才评判的逻辑

立足于人才评判的基点去评判人才,源于组织管理的逻辑。这体现为以下逻辑。(www.xing528.com)

(1)根据组织目标与任务实行工作分类

一定的组织根据一定的组织目标与任务设立之后,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与任务,势必开展相应的行为进行推动。至于如何去开展这些行为呢?首先就要对这些行为进行分类,以便据此组织相关资源去完成。

(2)根据工作分类进行岗位设置

在对整个组织的工作进行了分类之后,只是解决了组织的整体工作框架问题。每一类工作都有很多具体的事务,从管理的角度看,这些事务具有不同的性质,在管理中需要进行不同模式的管理,这就要进行岗位设置,确保每一件工作都能得到顺利的完成。

(3)开展岗位分析和人才需求分析

岗位的设立和界定,内含一个命题,即不同的岗位要完成不同的工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具有不同知识、素质和能力的人来承担,这就需要开展岗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需求分析。

(4)岗位对人才的界定

根据人才评判的逻辑,可以得出组织管理对人才的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一定岗位提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组织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