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和经济学界致力于研究的一个课题。中国作为对外直接投资母国的地位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认可。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控制别的企业部分产权或是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等方式,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种形式。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为那经济落后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国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和经济学界致力于研究的一个课题。长期以来,中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规模、竞争力以及出口结构的影响上,而对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部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之间巨大的规模差异引起,相对较小的对外投资规模使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较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上,但是近几年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中国企业不仅在世界各国新建企业,而且还在实施大规模的并购不仅投资于贸易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地投资于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不仅国有企业在“走出去”,而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在“走出去”。中国作为对外直接投资母国的地位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认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对外投资问题,这也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理论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控制别的企业部分产权或是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等方式,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种形式。创办新企业指的是投资者直接到国外建立公司、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以及收购外国现有企业和公司等,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控制外国股权是指购买外国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拥有对该外国企业进行控制的股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到现在演变成为以利润进行再投资是指投资者把通过直接投资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分用于对原企业的追加投资。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海默首先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后经过众多经济学家的完善补充,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终于由邓宁完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受经济发展阶段,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为那经济落后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垄断技术优势不是一国打入国际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相反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的企业仍然具有很强的经济动力和市场需求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因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拥有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工艺而获得竞争优势。(www.xing528.com)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包含着企业内部自发的创新活动,可以对技术消化、改进和创新,进而对产品进行某些改造,使他们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当地或者邻国市场的需要,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形成竞争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在提出了对外投资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用以解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延伸到发达国家,并成为当地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现有的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