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德强企:中山修身行动助力社会建设的创新经验

国德强企:中山修身行动助力社会建设的创新经验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山全民修身行动以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为行动原则,广泛团结社会力量、充分凝聚民智民力,普通老百姓既是言传身教的被教育者,也成为教育者。

国德强企:中山修身行动助力社会建设的创新经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与社会建设的推进发展是全民文化修身行动的一体两面。中山文化全民修身行动,能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真正认同、自觉践行,关键在其将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一方面,核心价值在一系列具体的社会建设行动中凝聚形成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建设则因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不偏离主导航向,始终要以国家、社会和全体老百姓的利益为中心。纵观四年的全民文化修身行动,中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行动理念、行动路径和阵地、行动机制的创新性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

1.行动理念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从理论认知上升为自觉行动,在社会中培育、在行动中践行,真正做到落地生根。然而,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中山率先开展的全民文化修身行动成功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个倡导”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贯穿于文化修身的十大行动中,巧妙的把核心价值观化于道德实践的具体活动中,落实于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行动把文化修身作为主题,覆盖了所有中山户籍和外来人口,集中开展的十大修身行动,则涵盖了文化民生改善、社会诚信建设、社会结构治理、社会矛盾缓解以及公民素质提升等诸多社会建设内容,文化修身成为创新发展方式、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原则,推进社会整体系统总体提升的重要转换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山全民文化修身这一行动倡议的首要创新在于它不急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直接贯彻落实作为目标,而是采取迂回策略,把先进的文化价值原则贯穿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社会活动中,力图在长期的社会涵化下,在人们长期的切身实践中形成价值上的共识和行为认同,即“构建具有广泛认同的共同精神家园,找到精神追求上和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逐步实现城市融合,构建全域中山”。

2.行动路径和阵地建设创新。中山全民修身行动以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为行动原则,广泛团结社会力量、充分凝聚民智民力,普通老百姓既是言传身教的被教育者,也成为教育者。作为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的“修身学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宣讲宗旨,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找准人们思想的共鸣处与交汇点,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有效地提升了广大群众道德弘扬的自觉性,也进一步确立了广大普通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如今,“修身学堂”遍布中山各镇、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通俗化的主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在修身行动中,自发形成的民间社会组织农民义工队较好地发挥了联系村民与村组织的桥梁功能,通过调解家庭矛盾、处理邻里纠纷、慰问患病老人等,逐渐成为维系乡情、融洽社区的纽带。这种以农民义工队为代表的社工+志愿者模式,不仅显示出政府创造条件推动社会自治、鼓励第三方社会力量自主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与决心,还进一步彰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帮互助的主流思想观念,对社会其他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如今,农民义工队这一成熟模式已推广至全镇9个社区,吸纳义工达2000多人,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团体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全民文化修身行动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www.xing528.com)

3.机制建设创新。机制建设是保证修身行动规范运转、常态发展、实现跃升的重要条件。中山开展全民修身行动除了在行动理念和行动内容上实现创新,也在四年修身实践的变化发展中加强了经验总结、问题分析和运作机制建设,形成了完整、动态、发展的行动系统。“五个一”的运作机制,结合了修身行动主体的广泛性与特色性,结合了修身内容的本土性与开放性,结合了修身形式的主流性与多样性。这一具有系统创新性的运作机制保证了修身阵地的广泛性和常态性,保证了修身内容的鲜明化和特色化,保证了修身行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实践指导、虚功实做、考评激励”的保障机制则进一步保证了修身行动的方向和原则,保证了社会建设与主流价值的有效互动,保证了修身行动的社会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