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德强企:功遂身退,展现道德品格与精神

国德强企:功遂身退,展现道德品格与精神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的奕譞是一位深谙功遂身退之道的王子。急流勇退不能等同于功遂身退。从这个意义上说,韩信被杀是他自取的,是他不懂得功遂身退造成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不懂得功遂身退,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可见,为官者尤其是居上位者在“功遂”之后能否“身退”,不仅是个人的政治品德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乎到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

国德强企:功遂身退,展现道德品格与精神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9章指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话的意思是,端持满满的一盆水而不使它外溢,无论如何小心也是很难做得到的。为了使利器保持锋利的状态而不断捶击它,是很容易使之崩裂,甚至折断的。黄金美玉积聚得太多时,要想守住它是不容易做得到的。当一个人富贵之后,如果以富傲世,以富凌人,就必然要招致灾祸。因此,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更应谦虚谨慎,提防骄横;更应收敛欲望,淡薄权位名利;更应自律自爱,力戒自贵自见。这样做遵循的正是道的品格和精神。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转化都有一个“度”,如果越过这个“度”,就会向它的反面转化。老子这一“不盈”或“戒盈”的思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过分、过度、过头,而应适可而止。“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万事万物在运动变化中都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一个人如果功成名就之后,不懂得谦虚谨慎,收敛欲望,自律自爱,就可能会走向反面。

清朝的奕譞是一位深谙功遂身退之道的王子。他是咸丰帝的弟弟,慈禧的妹夫,光绪帝父亲。他曾与他的六哥奕訢联手,扳倒肃顺八大臣,从而使慈禧得以掌控清朝廷的实权,他的地位,除慈禧外无人能比。他却格外的恭谨敬慎。他把自己的正房起名为“谦思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退省斋”,他还在子女的房中挂上自己写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www.xing528.com)

急流勇退不能等同于功遂身退。人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隐身退去,这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如果不懂得功遂身退,不但会毁掉他已经成就了的功业,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韩信被废王爵时曾叫冤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其实,韩信早就野心毕露,刘邦在河南被项羽围困时,曾下令让他尽速派兵救援,但他却按兵不动,反而派人去面见刘邦,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因为此时,他已攻占了齐地。刘邦为了顾全大局,只好答应说:“要封就封个真的,封个假的做什么?”后来韩信进入楚地,干脆自称楚王。他自以为有大功,应当得到报偿,应当割地封王。但不消灭这些割据者,天下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人民就不能过上真正的和平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韩信被杀是他自取的,是他不懂得功遂身退造成的。唐代的长孙无忌、清代鳌拜,还有当代的林彪薄熙来,都是不懂得功遂身退之道的典型,也都不可避免地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不懂得功遂身退,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天宝年间,由于坚定地奉道而行,从而开创了唐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世。然而他没能善始善终,没能继续励精图治,而是居功自傲。他怠于政事,骄奢纵欲;他远君子,而亲小人;他饰非拒谏,喜欢阿谀奉承,结果酿成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大唐从此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衰亡之路。毛泽东于建国之后树立绝对权威,发动人民公社、大跃进、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运动,使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可见,为官者尤其是居上位者在“功遂”之后能否“身退”,不仅是个人的政治品德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乎到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