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话是说,上善的人具有如水一样的品格,水虽然一味地滋育了万物,却不要求得到任何的好处,只把自己栖息在人类所厌恶、所不愿意居住的地方。
水的美德,主要表现在:一是利他性,是一种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是只施恩泽而不求报偿的大道精神。二是不争性,水对万民万物有万千的功劳,但它不争名逐利,泰然安于低处。这是一种谦下退让的美德。
在清朝,有一个叫于成龙的人,山西人氏。他45岁时被委任为广西罗城县令。他家略有薄产,尚可维持一家的生计。亲人都劝他别去上任,因为他们担心于成龙到广西那样的烟瘴之地有去无回。但于成龙觉得这是报国为民的好机会,所以便毅然上任去。(www.xing528.com)
他在罗城做了很多事情,而最重要的两项:一是肃清匪患,二是大力倡导勤俭之风。几年下来,罗城治安良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百姓生活也有了改善。
于成龙十分清廉正派,从不动用官银一分一文,几乎天天喝粥,菜也多是豆豉和青菜。有一次,于成龙的大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罗城探望父亲,于成龙很高兴,破天荒地买了一只鸭子,煮半只给儿子吃,另外半只腌起来留待过年。百姓得知于大公子来了,都四处相告,于是大家凑了一些钱送来,于成龙坚决不收百姓的钱。百姓见于成龙如此,十分感动,都伏在地上,泪流满面。于成龙也为百姓的真诚流下了眼泪。
之后,于成龙升迁很快,先后担任四川合州知州、武汉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按、两江总督。但他不改初衷,始终廉洁自守,勤于政事。于成龙68岁那年,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临终前,军队中的将军、都统,地方上的各级官员都来探视。他们见到于成龙的床边放着几件官服和冠带,连个柜子也没有;后堂上只有几斗米,几罐豆豉。这些官员见此情景都感动得痛哭失声。
于成龙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报效国家、报效百姓而离家到广西当县令的。可见,他为官是出于报国为民的使命。于成龙45岁出仕,在无任何靠山的情况之下,不到二十年就升迁至两江总督。靠的是他对国家、对百姓的奉献,还有百姓的信任和拥戴。“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于成龙一生都担任要职,且官至封疆大吏,但还是一贫如洗。他终生只为奉献而不求索取,体现的正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水的精神。于成龙的政绩官声,就是拿到今天来说,也是一个模范公仆。可见没有上善若水的美德的人,是当不成一个好公仆的,这正是于成龙留给我们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