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够像珍惜自身一样珍惜天下,众人就可以放心把天下交给你治理了。如果你能够像珍爱自己那样珍爱天下人,众人就可以放心把天下人托付给你照料了。
广东某市有个姓麦的市长,常对自己的部下说,如果你能把一个乡的人都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你就有资格当一个乡的乡长;如果你能把一个县的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你就有资格当一个县的领导。可以说这市长已经道出了老子这话的真谛。
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某村同时出了两位县委书记,而且他们的任地正好是两个邻县。甲书记在他的任地给自己的不少乡亲安排了工作,于是家乡的人都说他好。乙书记没有在他的任地上安排任何一个乡亲,也没有给家乡任何特殊利益。尽管任地百姓说他是个好书记,但他家乡的人对他却很不满,说他忘本、忘了根本。这既关乎到为官者的操守,也关乎如何理解和践行正确的亲疏观这一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56章说:
故不可得(亲)而亲,亦不可得(疏)而疏;不可得(利)而利,亦不可得(害)而害;不可得(贵)而贵,亦不可得(贱)而贱。故为下下贵。(www.xing528.com)
这话的意思是,面对亲人,有道的治国者不会给予特别的亲近与照顾;面对非亲非故的人,他们不会待之疏远与冷漠。面对利禄,他们不会孜孜以求;面对凶险,他们不会避而远之;面对高贵的人,他们不会奉承与献媚;面对卑贱的人,他们不会予以轻蔑与作践。有如此境界的人,便是天下人所推崇的至尊至贵的人了。
为了让为官者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不仅要求他们有爱民之心,还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亲疏观、利害观和贵贱观。模范共产党员孔繁森称得上是践行老子上述思想的典范。
孔繁森,山东省聊城人。他当过兵,任过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莘县县委副书记。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奉调赴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家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毅然告别了家乡和家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他又奉调到西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他第二次赴藏工作期满,本可回到山东工作,与家人团聚,可他接到了担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任命,这意味着他将要继续留在西藏工作,他的身份也由援藏的干部变为西藏的干部。面对党的需要,他愉快地赴任了。
阿里地处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有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让孔繁森却步。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子,他花了两年时间,行程8万多公里,走访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茫茫雪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这大风雪到县里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2月27日晚,孔繁森躺在一座牧民的帐蓬里,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他预感到高原反应的死神正向他逼近,于是挣扎着在笔记本上给公务员小梁写下这样的话:“万一我发生不幸,千万别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的信。”……
1992年,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十二岁的曲尼、七岁的曲印和五岁的贡桑。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上好学,他化名到医院卖了三次血,共900毫升。然而,他自己吸的却是几毛钱一包的低档烟。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被一场车祸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角钱。这就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
“故不可得(亲)而亲,亦不可得(疏)而疏;不可得(利)而利,亦不可得(害)而害;不可得(贵)而贵,亦不可得(贱)而贱。”优秀的共产党员孔繁森做到了。体现在孔繁森身上的是一种无私无己的大爱精神,是公仆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