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德强企:儒家思想中的止于至善与完美境界

国德强企:儒家思想中的止于至善与完美境界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止于至善,乃《大学》第三纲领。止于至善,意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从《大学》的思想体系来看,“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有着因果的关系。“止于至善”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的思想境界、理想人格。按照朱熹(南宋)和王阳明的观点,“止于至善”可以理解为念念皆善,时时行善,内外融通,豁然大公。

国德强企:儒家思想中的止于至善与完美境界

止于至善,乃《大学》第三纲领。

止:达到;至:最,极。止于至善,意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讲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从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总的意思是,修身育人,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必须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从《大学》的思想体系来看,“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有着因果的关系。只要真正做到了“明明德”和“亲民”(或“新民”),就可以讲你的人品达到了“至善”的水平了。

“止于至善”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的思想境界、理想人格。最高的思想境界,就是要具有放眼社会、放眼世界的心态,把社会的整体利益看作远高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为人民服务不计个人得失和报酬。这种境界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内圣”就是要使每个人的思想水平达到或超越神圣、永恒的生命意义与存在价值,实现人生最光辉的德性——“明德”。“外王”就是要我们在社会上建立孔夫子所讲的“博施广济”的业绩,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幸福——亲民。也就是说,我们不光是要求自己的思想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还必须在高尚品德的基础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创造力所能及的业绩。当然,每个人的“外王”业绩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因为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也就不一样,但只要能在自己的社会分工中做到孔子所说的“博施广济”就可以达到“外王”要求了。比如,你是学法律的,你应做个公正严明的好法官;你是搞政治的,你应做个民众爱戴的好官员;你是搞科研的,你应做个按照自己良心从事发明创造的好科学家;你是当老师的,你应做到既是学生的楷模,又是教书的好老师;等等。

按照朱熹南宋)和王阳明明朝中期)的观点,“止于至善”可以理解为念念皆善,时时行善,内外融通,豁然大公。(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看一看,儒家的思想境界和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又有什么不同?共产主义思想境界,实际上就是天地境界,这是人类最高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全人类,他认识到他做的事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和幸福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既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又是孟子所说的“天民”。笔者觉得,儒家学者与共产党人虽不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但就其个人的终极目标来讲,基本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大学三纲”的要义是:“大学之道”是修身成圣的学问,其纲要在于先知内,后达外,再融通内外达于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