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自幼念及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外,真正意义上接触国学还是前年在广州大学城的一次“经典诵读”展演上,从那以后,心向往之,却又无从入手。直至去年国庆期间有幸听了徐建顺老师有关吟诵的讲座,才略有头绪。
于是,化想法为行动,让本班学生们开始接触国学。因是初中生,《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一类太过浅显,并不适合,最终选择从《论语》入手。
一开始,学生们并不理解,为什么在正常的教学内容外还要加入令他们头痛的古文,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疑虑,给他们播放了朱畅思老师的吟诵第一课——《唤醒》视频、于丹老师《论语心得》的视频及相关访谈节目内容,让孩子们对国学、对吟诵,特别是对《论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铺垫做好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刚接触,还是以兴趣为主,正赶上学校推行“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分组竞赛的氛围下,学生背诵的兴趣愈渐浓厚,每个小组都想争得班内背诵最熟练的一组,每个同学都想争得组内背诵最熟练的一个。
二十一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在坚持二十一天每日背诵一页的《论语》后,大部分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在家和家长一起背诵,也有家长发信息来赞同这一举措,让我欣慰不已。(www.xing528.com)
以竞赛形式背诵《论语》已持续了半个学期,部分学生兴趣度有所降低,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我又利用课前一分钟演讲这一环节,让学生们轮流上台,联系生活选取《论语》中最喜欢或最有感触的一句话进行演讲,其他同学听后进行点评。不仅检查了演讲学生对《论语》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训练了其他学生的听、说、评的能力。第二轮的兴趣被挑了起来,收效不小,《论语》的句子、思想精华在日记中、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在和家长的聊天、争辩中也开始借用《论语》中的名句。
背诵《论语》已持续了大半个学期,某日准备教《小石潭记》,突发奇想不如先让学生们背下来,再讲解,会否对文章理解掌握更牢固。于是用一节课让学生们先背书,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全班49人,已有45人能背诵全文,快的同学半节课就能背完。事后在和学生的聊天中了解到,背书对他们已不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其余的文言文也尝试过先背再讲的方式,不仅背诵问题解决了,对文章词句、内容的理解也更扎实了。
这仅仅是个开头,是个人摸索、尝试的阶段,国学涵盖的内容很多、很广,还需要自己多接触、多阅读、多钻研,充实了自己的底蕴才能逐步影响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