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芸
笔者还记得在某次大型学术会议上,某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曾公开表示:“我就闹不懂让我们的学生摇头晃脑背诵古文、学习经典有什么意义!他们要面对的是商品经济社会的选择!他们需要掌握的是一门娴熟的职业技能!”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①要回答这位领导的质疑,我们首先要尝试做到概念上的明晰。国学,曾有“旧学”、“中学”、“国粹”、“国故”、“汉学”(Sinology)等别名,其概念在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撰文指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这个界定明确而重点突出,指出我们今天在国学教育中所主要传承的,乃是其中属于传统文化范畴的精神层面。
早在1906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就提出了集合“知育”、“德育”、“美育”为一体“使人为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1920年,蔡元培先生也曾在一次演说中,用一个比喻来分别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他说:“职业教育好像一所房屋,内分教室、寝室等,有各别的用处;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也即是说,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以人的智、德、美的综合发展为诉求点的通识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基。同时,对比初职、中职的“技能型”职业教育模式,有学者撰文指出,高职应被准确定性为“技术型”职业教育,其造就出来的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和普遍的课程设置,正如开篇这位领导所言,其基本法则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看到,若仅仅着眼于市场需要,而忽略人的发展需求,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到底是规格统一的“产品”,还是合乎要求的人才?谈何“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www.xing528.com)
①《论语·子路》,《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06页。
“过于追求教育的经济属性,忽视教育的自然属性,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忽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使职业教育功能单一化,所培养的人才缺陷严重。”这种现象在今天的高职教育领域尤其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现状,一直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层面正能量的国学教育当有充分的作用空间,笔者试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