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禅文化与国学教育探讨:国德强企

广东禅文化与国学教育探讨:国德强企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少华2013年12月24—25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学(佛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和广东华文国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广东禅文化与国学教育研讨会”在六祖故里——广东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悦和庄禅文化基地召开。关于国学教育方面,要纠正一些错误认识。当前广东国学教育得到一些企业的支持,这是非常可贵的。国学教育主要对人的道德教育,这无论对青少年、对成年人还是对自我,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

广东禅文化与国学教育探讨:国德强企

罗少华

2013年12月24—25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国学佛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和广东华文国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广东禅文化与国学教育研讨会”在六祖故里——广东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悦和庄禅文化基地召开。刘小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林伟健(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源兴(原广东省民宗委副主任)、柯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学中心主任、研究员、此次会议主持人)、冯立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阮纪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剑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黎小峰(广东天合国学健身院副院长)、梁国德(广东省武术协会会长)、林小剑(广东华文国学院理事长)、袁穗(广东省佛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广东省佛教工艺用品行业协会会长)、琴石(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秘书长)、刘海鸥(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秘书长)、朱中丽(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秘书长)、罗少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新月(广东省首善基金会顾问)等约3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们先后作了精彩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内容述要如下:

柯可:要纠正对待“禅”和国学的一些错误态度和认识不足问题

关于禅文化方面,要纠正一些“狂禅”和“痴禅”现象。现在的宗教已经发展成为文化了。今年11月至12月间,大愿法师筹资在浙江龙泉市举办了“2013·浙江国际华严文化节”,我有幸也参加了这一盛会。这一活动就是要打造浙江的“华严文化”,使“华严文化节”成为继“普陀山观音文化节”和“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后的浙江省第三张佛教文化名片。华严文化中有“华严禅”,与我们的禅文化有联系,“华严禅”对纠正“狂禅”和“痴禅”有作用。

关于国学教育方面,要纠正一些错误认识。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教人立德,而不是叫人如何挣钱。习近平同志最近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神。由于一些人对国学认识的种种不足,现在申办国学教育机构也很难。政府审批部门的有关人员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国学”,认为政策文件中没有关于“国学”的说明,所以对于我们年初申办的国学教育机构不予认定。其实,“国学”只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提法而已,国学教育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党中央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倡是完全一致的。当前广东国学教育得到一些企业的支持,这是非常可贵的。例如,广州蓝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搞了个“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基金会”,用于支持国学公益讲座。国学教育主要对人的道德教育,这无论对青少年、对成年人还是对自我,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

罗少华:要认识当前大陆国学教育的时代背景、基本前提及必然要求

当前大陆国学与国学教育活动确实存在过热或过冷、形式主义、机会主义、任意炒作、盲目冲动和逻辑紊乱等现象。要让国学和国学教育走上时代的正轨,就要把脉它们在当代的命运和发展规律,这就首先要深入分析和把握好当代国学与国学教育的现实处境,即它们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前提,进而认识其所产生的必然要求。这样才能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学和国学教育现象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理清头绪和消除乱象,明确其发展的正确方向并达成共识,从而推动当代国学和国学教育事业的真正进步。

就其时代背景来说,既有国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例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等等;也有国际环境背景,例如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及反全球化等现象、西方话语权及抵制西方话语权等现象。就其基本前提来说,也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它们主要有:现代科技工具和物质生产生活基本方式,现代民主政治,当代中国及世界的思想文化主题等。

当前大陆国学和国学教育一切要适应其时代背景和基本前提的必然要求,并为时代的需要服务。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稳步前进。

琴石:讲“礼”是落实国学精神的关键

我要讲的题目是《被忽略的国学》。现在的国学有泛化和窄化两种现象:一方面,只要是传统的文化,什么都是国学,造成了国学泛化现象。例如,儒释道是国学,阴阳五行学、风水学等也是国学。另一方面,又把国学局限于某一学派、甚至某一学科,造成了国学窄化的现象。例如,一谈起国学,有的就是专指儒学,有的就是专指佛学或道学,有的就专指阴阳、五行学,有的甚至就是专指《易经》、《论语》、《孟子》或《四书五经》等。儒释道能代表国学,阴阳学和风水学也能代表国学。这就使得国学表现得很散乱,使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国学。

我认为,要走出这个误区,就必须找到国学中最基本的、共同的、能够落地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礼”。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恢复“克己复礼”的社会风气。“礼”是关于人的行为规范的人文常识,衣食住行中都有“礼”的内容。人讲不讲“礼”,能反映他的基本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大家能讲“礼”,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基本、最日常的办法和途径。可见,“礼”这个人文常识是化成天下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谈论国学,但如果不重视“礼”,就丧失了国学的基本功用,就是对国学根本的忽略。

实际上,今天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对人的“礼”的教育。现在人的专业知识很多,人文知识却很少,所以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例如,一些人出去旅游,乱写、乱画、乱扔垃圾的现象就非常严重。现代人不重视“礼”、缺乏“做人的基本素养,是人文精神的衰退。我敢说,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纠正,三十年后看今天就有可能好像现在看“文革”。所以,当代国学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人“讲礼”。叫人“讲礼”,就是叫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让人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一种文明和意义。

黎小峰:国学教育要“诚”于内,“礼”于外

“礼”还只是表面的东西,它必须有内在的东西来支撑,这就是“诚”。“诚”是内心的信念和价值取向。诚于内,礼于外,这样的“礼”才有根基,才是出自内心的有真正意义的礼。所以,国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当代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当代国学和国学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这个方面发挥出积极的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处于新的“战国”时期和新的“百家争鸣”时代,所以,当代国学和国学教育不可闭门造车,而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李飏:要发挥国学的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功用

我觉得,当代国学应该主要是针对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而来。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当代许多中国人受到只顾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只讲工具理性和绩效,淡化了对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的关怀。这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资源竞争和掠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则日益减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在失去自己精神家园的同时,物质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被恶化。在这种境况中,国学反而更加体现了自己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国学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关心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关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能够让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能让人爱护自己物质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粤北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那里的生态还没有受到破坏,这就保护了水源,能够让我们广州人喝上干净的水。同时,那里的人民非常纯朴,生活简单而清净,但也有自己的幸福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来看,我们应该保护那里的生态,尊重那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如果我们只讲金钱和物质利益,就会去开发和争夺那里的自然资源,从而难免会破坏那里的生态、污染我们的水源,结果对粤北人民和我们自己都会不利。所以,我们要有生态价值观,要有“清净平等”的思想,不能只有金钱价值观,不可恣意助长自己的物质欲望。

国学的主要价值和功用是它的人文关怀,但在物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当今的国学也有被异化的现象。例如,有些人名义上搞国学,实际上是利用国学去挣钱、骗钱。这就是利用国学去做伤害国学的事情。当然,当今时代与过去不同了,国学要适应当代环境要求而进行改革。但国学的人文关怀宗旨是不能改变的。在这个方面,西方文化也有人文关怀。例如,西方宗教也是叫人“从善”。所以,当今国学应该与西方文化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

杨源兴:国学应该是传统和当代的优秀思想文化

首先,什么是国学的问题。我认为,国学应当是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不能将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当作国学来对待。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讲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所以,当今我们要提炼和弘扬儒释道的优秀思想,而不是全盘照抄。(www.xing528.com)

其次,关于新国学也是一个需要思想的新课题。当今时代,仅靠传统优秀文化是不能让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所以需要有新国学。当代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都应该被列为新国学的内容。不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是新国学,当代世界的一切优秀和先进的思想文化也应吸收过去,并使之中国化而成为新国学的成分。

第三,要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关键是要靠自身文化的强大。现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对于大家已经公认的传统优秀文化要大胆交给教育、宣传机构去大力传播。

第四,要有文化包容的态度。不仅在知识方面要有包容的态度,在信仰方面也要有包容的态度。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但只是用某一种宗教信仰来引导全民,也可能是不实现的。

冯立鳌:要重视国学的方法论意义,并按照“四个讲清楚”的要求推广国学

首先,关于禅文化方面,我认为“禅”可以作为一种思想信仰,也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包括思维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禅的方法论中包含丰厚的智慧,也是普罗大众喜于接受的,很有应用价值。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以问题导入改革的方案,一共包含几十个问题。每个问题好像互不关联,但各个问题在深层次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着的,这就表明,整个《决定》有一个内在的灵魂,深入地研读会发现,三中全会决定的内在灵魂是处理权力、资本和劳动三者的关系,让劳动来掌控权力、享用资本。内含于几十个问题之中的灵魂是崇尚劳动。对这层复杂的关系我们无力做出更清晰的表达,但如果借用“禅”的方法,用“月印万川”来理解、来表达,就容易得多了。我们可以说,在《决定》几十个具体问题的“川流”中,都蕴含着崇尚劳动这一理念的“月亮”。月亮只有一个,但它完整地映照于每一川流中;同样,几十个改革的具体问题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蕴含着“让劳动掌控权力并享用资本”这一完整的月亮。总之,“禅”的某些理论论证,既可以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叙述、表达的方法。另外,中华古人的直觉思维,在禅理论中转变成了顿悟思维,顿悟也是一种包含智慧的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用。国学中的《易经》、《老子》、《论语》,包括禅理论,都内含着特定的思维方式,体现为中华传统的文化智慧,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发扬光大。

其次,关于国学的研究推广,习近平同志今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要求。这“四个讲清楚”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第二,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第三,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第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很多角度,关乎着中华民族自信心的确立和提升,是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我觉得,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思想,可能会更多地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使我们今后的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有了更重大的意义,也具备了更广阔的前景。

阮纪正:要掌握发展国学文化中的各种复杂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发展文化,一定要认识其中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首先,环境——人——文化三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其中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基本层面和基本方向。其次,文化本身是多样性的,在这多样性中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文化也是在这多样性中进化着的。

我们搞国学,也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一定要关注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和规律性。这对于我们发展国学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朱剑飞:国学教育要贴近现实,为培养当代青少年服务

鲁迅有两句话:其一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二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但现在我们许多青年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大感兴趣。例如,前段时间我们学院党委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了一次参观梅州的红色之旅,到晚上唱红歌时,没有一个学生主动上来,原来是因为他们不会唱红歌。最后,他们唱了首“我的小妖精”这首歌,让人觉得哭笑不得。这说明他们对历史了解得不多,确实给人有断代的感觉。当然,我们对传统的了解,也不能与现实世界隔离得太远。“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这句话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当今时代的制高点上。前段时间,我国出现了一股反宪政的潮流,在纪念习仲勋诞辰之后这股潮流才开始销声匿迹。其实,民主和法制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当代的潮流,也是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

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是信仰,许多人包括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生都缺乏信仰。信仰的丧失是最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党现在非常强调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我们唱红歌,怀念毛主席,并不是重新肯定“文革”,而是怀念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清明,大家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追求。所以,我们想要找回的是一种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也曾意识到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但过去我们对精神文明过于政治化了,过多地强调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其实,精神文明更多的是要追求内心的纯洁和强大,让弱者有精神上的寄托,强者有内心的约束。

我认为,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国学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去理解的,广义的国学则主要是要解决我们当代价值观的问题。从广义上的国学角度来说,国学不应只是我们老夫子谈论的东西,更应当是当代青年人都愿意去研究、去理解的东西。现在讲国学讲得最好的是年轻的于丹老师,她就是要发挥国学思想来解决当代人的价值观的问题。她的课很受青年人的欢迎,课程几乎总是排满的,预约她讲课要提前四个月。可见,研究国学要贴近现实,才受人欢迎,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就如何贴近现实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就是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和接受。许多人对市场经济有看法,认为市场经济造成了许多问题。其实,市场经济是比计划经济更先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天我们社会缺乏诚信,出现了种种坑蒙拐骗现象,许多人唯利是图,只认金钱,以为金钱万能。这些现象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是在市场经济、社会法制、社会管理和社会道德不健全状态下出现的负面现象。其实,市场经济虽然讲价值规律,但也讲法制和诚信。在市场经济中,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相反,诚信却高于一切。但我们的一些宣传单位和主流媒体因为一些负面现象而对市场经济不能持正确的态度,带头忽视和抵触市场经济。可见,我们现在搞国学研究一定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将新生事物纳入进来,一定要是一个动态、创新和扬弃的发展过程,用新知识来不断地充实和发展我们的国学。不然,国学研究就会与现实脱离、与青年人格格不入,造成国学文化断代现象。当今中国的青少年特别需要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但即便是传统优秀文化也必须青少年现实生活贴近才能感动他们、为他们所接受。

新月:“禅”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如何去实现这些标准要求,就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儒家的方法就是“格物”,即观察,从观物到观心,从而得出“修身”和“正心”的具体方法。佛教的“禅”是一种观心法,在方法论上与儒家的“格物”有非常相似之处,都是一种直观方法,所以很容易被中国人吸收。“禅”的方法就是从物质与精神的接触点,观察内心的“贪嗔痴”,进而观察从内心“贪嗔痴”中所演变出来的一切。其实,人的各种各样的世界观都是从自己的“贪嗔痴”中演变出来的,人的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也都是从贪嗔痴而来。通过修禅,就能克服内心的许多贪嗔痴,从而提升道德品质。

思维方式与世界观有密切关系。空间是多维的,不仅有三维空间,也有四维、五维等空间。我们的肉眼等感官只能感觉到三维空间,但“坐禅”则能达到四维、五维空间。所以,从我们的肉体感官所看到的世界观必定是非常片面的和局限的,从中产生和形成的世界观也必定是片面的和局限的。而修禅则能让我们突破这种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将我们的世界观提升到新的境界。现代一些科学知识也支持佛教的某些观点,例如,量子也是突破了三维空间的存在,从量子或微粒子空间来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万法皆空”和“无我”的境界是真的。

人的世界观是会变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也会跟着变的。现在有许多人在修禅,既有许多中国人,也有许多外国人。他们中不少人将发生世界观的改变和提升,随之也发生价值观和评判标准改变。可以预测,现在许多人以经济指标(如GDP等)作为发展的评判标准,以后很可能就不是这个标准了。

林小剑:国学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做人

禅学是国学的一部分。我在禅修方面算是有了点体会。刚开始,我觉得“禅”博大精深,很复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现在觉得“禅”很简单,原来就是一个“开悟”的问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夫。

我认为,这个过程也适应于国学教育在其他方面的推广。现在国学的内容非常复杂,但国学的教育和推广要能够从复杂的内容中走向简单化,这就是要牢记和抓住它的根本宗旨,即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幸福感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