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育人养德的文化瑰宝。无论是从国学的内涵与作用还是从通识教育的角度,以往的“经史子集说”以及当今的“道、学、艺、技说”或“大国学”说,都难以圆满而清晰地阐明国学的功用和分类。故我们仍可以继续沿用国学的“三分加一”分类法,先将其分为传统国学和新国学两类,再将传统国学类分为三个层次,以分析其对强化大学通识教育的作用:
1.国学核心层次。以“道”大一统者,属于哲学层次、宗教层次、信仰层次、理想层次,包括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等,可浸入所有中华学科与中华文化领域。
2.国学的主体层次、学科层次。属于专业学理层次,以“学”分科者,包括文学、史学、诗学、音韵学、武术学、艺术学、中医学、风水学、命相学、养生学……
3.国学的文化层次、应用层次。属于技术层次,“以文化成”者,包括历史悠久、文化味浓,深入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用”各领域的中华传统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花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红木文化、器具文化等等。
4.新国学的创新层次、主流层次。属于思想革命、文化创新、经济改革、社会改良的实践层次。从历史演变看包括孙中山学说,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说、科学发展观,所有批判继承中华国学精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目的的学界重要理论贡献,以及更广义范围内在所谓新儒学、新道学、新佛学、新易学等基础上建构的国学新说等。创说者力图站在时代高度,引领或启示国人前进。其新国学理论的能否成立,能否发展丰富,关系到党的理论建设和生命力,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与未来,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和谐也紧密相关。
目前,大陆的“新国学”的建设均已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轨道,它的构建主要由两大部分人来做。一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学者,其对中华国学的态度又有绝对排斥与比较宽容,主张合理借鉴的两类。另一种是站在时代高度研究国学的学者,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又有绝对排斥、视而不见、存而不论以及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并将其“中国化”的三类。但无论属于以上两种人中的哪一类,也无论研究者以何种态度去看待和研究国学,国学自身的性质和价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依然有如下明显的主要特色。
1.讲求和谐,阴阳互补。西方讲斗争、讲对立,强调矛盾的绝对性与不可调和性;中国讲阴阳,讲和谐,讲滋阴壮阳,负阴抱阳,你中有我,互相依赖。国学的易、儒、道、释各家都讲和谐。易家讲阴阳和谐,以和泰通气致天地交合;佛家以“慈悲为怀”致人间和谐;儒家以“仁义礼智”致政通人和;道家则以“道法自然”致天人和谐。未来的文明时代,必将从中华国学中,提取丰富的和谐理念。(www.xing528.com)
2.统揽百科,鉴古烁今。国学研究的特点是文史哲结合,中外结合,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包括在内。而马克思主义要吸收全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自然不能缺少传统中国典籍中的精华。尤其是孙中山学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已被视为当代“新国学”。弘扬国学传统文化精华,有助于解决现代化、全球化难题,适应现代化发展。孙中山高度重视中华文化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他明确提出复我国粹,学欧美之长,其民生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主义,大同主义。
3.尊道贵德,经邦济世。一贯是国学治学传统。作为国学重要经典的《易经》,更是揭示了天地人间的六十四个卦象,其中每一个卦象代表了一种现实处境,也蕴含了一种行为提示,劝人行善、积德,以逢凶化吉。所以,《易经》实际上是一部教人为善、导人向上的道德经典。它既是老子道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孔子儒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思想理念价值远高于它的占卦价值,是中华文化线象思维方式的百科全书。
综上所述,国学精华,包括了易学美德和老子之“道”,它不仅是中国哲学的灵魂,而且是世界哲学的精华。中国文艺复兴崇尚圣贤、崇尚经典,强调道德,伦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是具有当代道德建设的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的文化资源。正是我们的老祖宗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正是国学给了我们民族身份证,让我们成为挺起脊梁的中国人,让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当中跟其他的民族得以平等和谐地共处。如果我们没有国际地位,还可以逐步自强自立,如果我们没有国学,我们必定被别人瞧不起,更没法让别人愿意平等地跟你交流和融合。
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国学是中华文化和通识教育的瑰宝,是曾经成为世界最强国家的中华精神支柱,在清朝康熙乾隆时期,中国的国民总产值甚至占到全世界的40%,这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的伟绩,其中当然也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国学之功劳。
因此,我们当前要大力弘扬国学,要在大学解决如何做人的通识教育中突出国学。这就首先要能辨明和纠正歪曲国学的种种错误倾向。如有人把《易经》仅仅当作一本占卦的书,这是非常肤浅和错误的,大大贬低了《易经》的价值和意义。另外,由于中国一度落后挨打,一些不理解、甚至反对和排斥国学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就连文化伟人如鲁迅,当年也曾排斥国学,甚至说:“翻阅两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只看到两个大字:吃人。”现在还有些学者在反对“中医”,也是对国学的否定,对保证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生息保健养生系统学科的否定。这都是特殊时代的局限性或者个人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