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别掉进他设的陷阱——会影响到你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
通常我们对所有我们见过的人都会有个第一印象,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它也极受重视,通常会被称为首因效应。那么究竟什么是首因效应呢?
首因效应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有专家就专门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这个就要牵涉到后面会讲到的近因效应了)。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
第一印象既然有如此大的威力,那么我们在读懂一个人的时候,对于它的使用就要很好地把握了。首先我们要很好地把握我们对于对方的第一印象;其次我们要警惕这种第一印象渐变成一种“刻板印象”的可能;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小心一种叫“光环效应”的衍生品。好了,未免把大家绕晕,我们继续来说首因效应。(www.xing528.com)
一般来说,“首因效应”主要体现在衣着穿戴方面,其次才是言谈举止。有些人对这些不太上心,觉得一个了解他的人会了解他的内心。但事实上,除了朋友会看见你的内心,不在乎你的形象,大部分人都是通过一个人的衣着外貌来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文明程度以及专业与否这样的问题作出判断的,所以,对于外表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即使你习惯于不修边幅,但最起码应该让自己看起来清爽、舒服。不要觉得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在这上面栽跟头的,自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可不止一个人。
《三国演义》中同诸葛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准备效力东吴,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不顾他的才华和自己爱士的名声将之拒于门外。
无巧不成书。美国总统林肯也曾拒绝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相貌不佳的人才,朋友责怪林肯说:“任何人都无法为天生的脸孔负责”,林肯却反驳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分析这两个故事,也许你会觉得孙权和林肯作为用人者未免太吹毛求疵,但事实上林肯的话为大家在分析一个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时,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那就是一个聪明的、想赢得他人尊重的人,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修养和阅历为自己的外貌加分,倘若他真的有才华又已年过四十的话。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叫识大体。你可以不拘小节,但关键是,你得识大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