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刘宋开国缔造者刘裕病逝,临终前遗命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令共同辅助太子刘义符执政。徐羡之等四人,都是长期与刘裕浴血奋战的开国功勋,刘裕病逝前,特意把营阳王刘义符叫到床前,为他分析每个人的优劣:“擅道济精于谋略,负有才干,无野心易驾驭;徐羡之、傅亮也不会谋反;谢晦参谋军机,善于随机应变,如果有异心者,肯定是他。”几天之后,刘义符登位,他原是个纨绔公子;做东宫太子时,就在宫内召游无赖小人,为此刘裕责之不成气候。即位后,正值服丧父皇期间,当时北魏乘刘裕刚死,乘机南侵。外有强敌,又居父丧,作为一国之主,理应勤事谨守,做好国家的楷模,可是他依然不改旧习,与侍从女人,嬉戏游乐,整天歌舞饮酒,禁宫鼓声远扬城外,百姓不得安宁,丝毫也没有皇帝的样子。大臣范泰等人劝谏,被置之一边。刘义符的所为,引起了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的焦虑,他们开始密谋策划,废掉将会断送刘宋江山的刘义符,但是废黜了刘义符,照长幼次序,身为次子的庐陵王刘义真应当继位,刘义真也是一个性情轻浮的皇子,当时做南豫州刺史,喜欢与谢灵运、颜延之、慧琳道人交游。谢灵运性情傲慢,为人好偏激,蔑视法令和世俗成规,徐羡之尤为厌恶他。谢晦早就认为刘义真德轻才干,不是做皇帝的料。何况刘义真曾当众说过:“如能上台,要让谢灵运、颜延之为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刘义真又向朝廷多次伸手要物,每次被徐羡之等人适量裁减,已招致义真的怨恨。所以,刘义真也不能被立;于是,徐羡之等人,利用刘义真、刘义符兄弟之间的矛盾,数列刘义真的罪状,就贬其为平民,逐放到新安郡。不久,徐羡之等人,召邀在刘宋将军中负有威望的檀道济以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共谋废刘义符事。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四月,徐羡之、檀道济等人乘刘义符游乐疲惫酣睡中,冲进皇宫,收去玺绶,废为营阳王,流放到吴郡,不久派人先后杀害了被废的刘义符、刘义真。同时,傅亮亲自领着文武百官,携着皇帝的法驾,前往江陵,迎接宜都王刘义隆入京为帝。
就在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自以为为国黜昏立明、诚心辅助刘宋江山的时候,未料到杀身之祸就在眼前。
宜都王刘义隆时年18岁,当傅亮带领百官浩浩荡荡到达江陵,呈上皇帝玉玺服饰,上表请注其还京继位时,他开始非常犹豫,当即发布告示,口称自己无才无德,难负大任。现在只是暂回京师,一是哀祭祖庙,再向朝中贤达陈述意见。对荆州府官要求称臣,改荆州各门名称等要求,也一概拒绝。后来又听说刘义符、刘义真相继被杀,他更加疑虑,左右亲信纷纷劝说他不要回京。司马王华,有心借刘义隆攀登高位,极立怂恿刘义隆东下。他说:“先帝功盖天下,四海无不心服。虽然嗣主刘义符失德不纲,但刘姓人望未改。徐羡之,傅亮皆平民出身,没有司马懿和王导那样的野心,他们担负有托孤重任,位崇名高,谅一时不敢谋叛。只是畏惧庐陵王不会宽宥自己,担心自己日后被害,才痛下杀手。殿下仁慈宽厚,聪睿机敏,闻名于世,这次他们破格用隆重之礼迎接,也是想借机邀功求自保,所以说毫无根据的谣言不能当真。另外,徐羡之等五人,同功并位,谁也不肯服谁,即使他们中的个别人心怀不轨,企图谋叛,势必难成。被废的营阳.王如果活着,他们担心将来被祸,因此动手杀害刘义符,这都是他们过去贪生怕死的缘故,怎敢一朝之间突然叛反呢?不过想手握大权以自固,奉立少主使自身被重视而已。”王华促刘义隆快马加鞭,赶紧入京都。这时长史王昙首、甫蛮校尉刘彦之也劝刘义隆东行进京。刘义隆觉得王华等人分析得有道理,就说:“徐羡之等人为顾命大臣,不致于背义忘恩。现在朝廷内外布满先帝的功臣旧将兵士,现有的士兵足以制住叛乱,如此情况不应再有怀疑。”于是,刘义隆又妥善布置,以王华总管后方,留守荆州,本想以刘彦之为前锋开道保驾。后来考虑到如此将会刺激人心,易使徐羡之等人产生误解,乃以刘彦之镇守襄阳。
刘义隆决定东行人都后,召见傅亮。第一次见面,就使傅亮感到大事不妙。相见之时,刘义隆详细询问庐陵王刘义真、少帝刘义符被废杀经过,听后不胜哀恸,放声痛哭,悲痛之状使左右侍臣不敢抬头举眼看,把傅亮惊得汗流浃背,不能对答。刘义隆前往建康路上,前后左右都用江陵兵将,傅亮所带文武百官及士兵,只能远离刘义隆的船队,刘义隆的中兵参军朱容子,手提佩刀,守卫在他所乘的船舱进口处,一连二十多天衣不解带,防范万一。
元嘉元年八月初八,刘义隆抵达建康,初九日,接受百官推戴,承继兵位,是为宋文帝。改年号元嘉。上任伊始,文帝即开始布置削弱徐羡之、傅亮等顾命大臣势力的措施。
八月十二日,宋文帝下诏,谢晦由代理荆州刺史改实授,把顾命大臣中掌握军权的谢晦调出建康,削弱他的力量。荆州是刘宋政权战略要地,当傅亮逆江西上迎刘义隆时,乘其尚未进京,徐羡之以录尚书事、总领朝政的名义,让谢晦代理都督荆、湖等七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配备精兵精将,目的是防范万一,留下外藩据点。宋文帝让其由兼领改为实授,表面上看来是放虎归山,实际是考虑到徐、傅、谢等人君集京都,势力雄巨,动手不易,强剥其权,既打草惊蛇,引起五大臣警觉,而在五大臣势强的情况下,甚至会打蛇不成,反受其害,未必能把谢晦轻意下职。十五日,宋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明升暗降削夺徐、傅等人权力。他下诏提升司空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工府仪同三司,王弘擢司空,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征北将军,并不循先帝上台旧例,把刑法政务等朝廷事务依然让徐羡之、王弘处理。同时,文帝大力拨擢江陵所带来的人马。王昙首拜为侍中,兼右卫将军;王华封侍中,兼骁骑将军;朱容子为右将军;封皇弟刘义宣为竟陵王,加左将军,镇守建康城外重地石头;皇弟刘义恭封江夏王,皇弟刘义季为衡阳王。又征召亲信刘彦之进京,担任负责京师防守的中领军。当刘彦之由襄阳任上南下赴京时,为稳住谢晦,特意充船登岸,至江陵看望谢晦,见面时与谢无话不谈,摆出一付友情诚恳态度,临辞别时,又馈赠名马,名剑利刀,使谢晦感到再也不用忧虑担心。
元嘉二年十一月,宋文帝在属下王华、孙宁子鼓动下,决意诛杀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但如何下手呢?于是采用欺骗手段,在朝中公开宣称,为报复北魏乘先帝刘裕病逝时南侵之仇,收取河南失地,准备讨伐北魏。并命令集中战船,调集军队,并且说自己到京口兴宁陵祭拜祖母孝懿皇后,又整治行装,并放到战船上。(www.xing528.com)
徐羡之等人对迎立刘义隆为帝。虽是诚心为国,但是自傅亮至江陵后,他们开始感觉到,杀害营阳王和庐陵王,已是大大失算,而刘义隆在迎立前后一系列所为,也使他们有所惊惮。傅亮一回建康,就对徐羡之说,“宜阳王未必明白我们的赤心。”而刘义隆上台后,恢复庐陵王刘义真封号,以王礼安葬,封营阳王刘义符的母亲为营阳太妃,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心惊。谢晦赴荆州任上时,把离开建康看作是脱离了“虎口”。而宋文帝一系列安抚措施,却又让他们感到暂时的安定,傅亮、徐羡之主动归政宋文帝,徐羡之甚至还要辞职返乡,远避朝政,当宋文帝宣布要北伐北魏时,他们丝毫不予怀疑,傅亮写信给江陵的谢晦,明确告诉他朝廷准备远征河朔,皇上还将派万幼宗“前来征求你的意见”。以上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傅亮、徐羡之等人实际上已中了宋文帝“明修栈道”的佯攻圈套。傅亮等人前期废少帝刘义符。杀刘义
真,不能说智。但杀了人家的兄弟,再做别人的强臣,又怎么能维持长久?宋文帝的阴谋则是设计巧妙,剥夺了傅亮等人不少实权,还能使徐羡之甘心拱手让路,已是高明,而伪示假目标,施展佯攻,用攻伐北魏作幌子,令傅亮等人沉迷不疑,则更是高明中的高明,为下一部彻底消灭傅亮等顾命大臣争取了好的突袭的条件。
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十六,宋文帝开始谋杀徐羡之、傅亮、谢晦的行动。动手之前,他把顾命大臣势力中参与废弑阴谋罪轻的王弘、檀道济拉拢到自己的旗下,集中力量攻杀徐、谢、傅三人。徐、傅二人身居建康,当日,文帝下诏布告徐羡之、傅亮、谢晦杀害刘义符、刘义真二王罪状,令兵士前去捕获,并且宣布:“谢晦据守长江上游,如不能立即服罪,朕当亲自率大军征讨。令中领军刘彦之急速发兵,征北将军檀道济为后继,雍州刺史刘粹等人实行截击。符卫军府及荆州官属,应及时捕杀谢晦,罪犯只限元凶谢晦,其余一律不加追究。”当日,徐羡之、傅亮受诏进宫,因谢晦堂弟黄门侍郎谢嚼使人告警,傅亮走至半途返回,且告知徐羡之。结果徐逃至都城外新林后,无路可逃,引颈自杀。傅亮出城后,被半路追兵抓获,随即斩杀。谢嚼也被捕入狱,谢晦在京的儿子谢世休被杀死。
谢晦出镇在外,是最先得到其弟告警的人,但谢晦却不能相信,他拿上傅亮给他的信函,对咨议参军何承天说:“估计万幼宗马上会来,傅亮担心我轻意生事,是故先送此信来。”何承天认为外面传言朝廷西征荆州事很多,万幼宗不可能再来江陵了。谢晦坚信不疑,且让何承天拟奏朝廷,建议北伐延至明年为妥。这时江夏内史程道慧使人飞驰告警,说事情已经明确:“朝廷近日内有非常行动。”谢晦这时才着急起来,赶忙问计于何承天,何承天答曰有上中二策可行:上策是出国境外求生存;中策是以心腹领兵占据要地义阳,然后谢亲率大军与敌在夏口决战,即使失败,可由义阳退至北魏,但谢晦认为荆州为兵家重地,粮草易得,决战后再退走不迟,于是下令草拟起兵檄文。当得到朝廷已密杀傅亮、徐羡之等人消息后,立即筹兵集军,一面为徐、傅等人举哀,寻面打着清君侧旗号,领兵两万由江陵东下,接连两次取得胜利,但后来檀道济率援兵加入王师刘彦之队伍,结果谢晦兵败,单身逃回江陵。二月三十日谢晦在向北逃跑途中被俘,旋被弃尸建康。
宋文帝在佯攻的掩护下,突然发动对傅亮、徐羡之的袭击,是其暗渡陈仓之计中的第二个步骤。阴谋之下,已是在劫难逃,尽管事前收到谢嚼的报警,但对一个已经失去不少权力而又疏于防范的政治家来说,失败已是必然的了。是故说,对于抗战相持的政敌双方来说,谁的阴谋高明,谁就能取得胜利,阴谋者胜。作为顾命大臣中据守京外重地的谢晦,虽手握兵马,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当初傅亮等人的布置,是想以能征善战的刘宋将军檀道济驻屯广陵,谢兵守荆州,徐羡之、傅亮则居朝廷实权中枢,三者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现在徐、傅被杀,檀道济靠向宋文帝,三者已失其二,势力已弱,独角难支,况且宋文帝挟天子的权势,领全国军队讨伐一州,力量悬殊已大,加上朝廷名正言顺的讨罪旗号,又极富影响和号召力,所以谢晦的失败也在意料之中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