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正当朝廷群臣在开封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突然边塞传来警报:北汉、辽军会师攻周,于是禁军最高将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受命倾后周大军出征,北上抗辽。大军行至离开封东北40里远的陈桥驿,一幕“黄袍加身”的戏剧开演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亲信谋臣赵普,指使亲信高怀德,在将士中散布谣言:“皇上幼弱,我们纵然拼死力打仗杀敌,也无人晓得,不如先立殿前都点检为天子,然后再行北征。”聚集一起的出征将士,很快被传言煽动起来。赵匡义、赵普乘势诱导:“改朝换代,异姓兴王,虽说是天命,人心向背才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大事,诸位将领如能严饬军士,勿使掳掠扰民,使都城人心安稳,则四方自然安稳。大功告成,诸位亦能共得富贵。”第二天凌晨,鼓噪一夜的众将领披甲执兵,叩门叫醒昨夜醉酒卧睡的赵匡胤,由赵匡义、赵普带领相继而人,共同要求:“诸将无主,愿策立点检为天子。”赵匡胤故作惊愕状,起身下床,众人一拥而上,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接着排列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随之乘马领兵南返,要求众将士,“如要保富贵,须听从号令。回城后不得惊扰宫阙,凌辱朝贵,劫掠府库。听从者厚赏,违命者戮及妻孥”。大军衔命,旋返归开封,城中早有赵匡胤亲信重将石守信、王审琦布置内应,后周满城文武,尚未从惊诧中回过味来,七岁的北周恭帝柴宗训,就被迫在正月初四日(公元966年2月3日)禅让帝位。次日,赵匡胤正式登基,改元建隆,称国号为宋,成了大宋王朝的开国始皇帝宋太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逼恭帝禅让登皇位一事,并非《宋史》所称的赵匡胤为大军所迫,顺从而行的一次偶然事件,实际上是赵匡胤施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发动了一场一切皆在密谋策划之中的政变,而其谋主,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祖籍涿州,世代为将,李姓唐朝政权崩溃后,他看到纷乱的天下,正是豪杰四出的风云际会之时,便投军到后汉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帐下,亲自参加了郭威代汉的兵变。后来又被郭威的养子柴荣调至禁军任职。在周世宗柴荣统一关中、征战淮河流域、北伐契丹等一系列战争中,赵匡胤身为将领,既谋划得体,又身先士卒,很得柴荣信任,特别是公元954年随周世宗出征北汉、辽国一战,赵匡胤拍马向前,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拔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因病重难治,着手布置后事,以朝中甚得人望的魏仁浦为枢密使,兼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王博,加门下侍郎,兼知枢密院事;宰相范质,兼知枢密院事;韩通以侍卫亲军副指挥部兼宰相职;周太祖女婿,世宗的妻弟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同年六月,周世宗猜忌张永德心蓄异志,把张削去军职,改任为宰相,而以禁军中由低职慢慢晋升的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掌率禁军。世宗认为赵资历尚浅,不致于有胆量篡夺帝位。而朝中王傅、魏仁浦,范质等一帮老臣,文武相兼,可辅助新任皇帝。周世宗是后周历史上一个有为的皇帝,执政期间,厉行改革,在经济、政治方面,相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稳固国家政权,统一中国的措施,如对中央禁军的加强,使殿前诸班精兵强干,改变了唐朝后期冗兵之弊,也使中央政府有了足够的武力控制住地方藩镇,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周世宗虑事有理,认人不当。去了“前狼”张永德,迎来了“后虎”赵匡胤,不知道赵匡胤也是一个窥视帝王宝座已久的野心家。
显德六年六月,年仅三十六岁的周世宗因病英年早逝,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父嗣位,母后符氏亦是一个入宫时间不长的妇人,新王不谙人事,太后不习国政,孤儿寡母居高台上,面对复杂的内政外侮,只能求助于辅政重臣。恭帝上台后,诏命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韩通兼太平节度使;向训为西京洛阳的留守;赵匡胤封开国侯,兼归德节度使。西方布兵,拱卫京师。既掌禁兵大权,又节制地方藩镇的赵匡胤,见到后周朝廷内虚严重,正是谋夺帝位的大好时机,于是召集谋臣赵普,弟弟赵匡义一起密商,最后明察善断、处事周密的赵普出谋,设计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www.xing528.com)
赵普等人计谋的第一步是利用幼主上台,畏惧边患,急于稳固政权的心理,先令人伪造假情报,谎报边患紧急,朝廷必然要求助掌握军事大权的赵匡胤,赵匡胤因此可以名正言顺地率领朝中大部禁兵出征,离开京都。这样既可以使赵匡胤避开朝中与自已地位资望相近的朝臣将帅,以及北周宗室王公、宰辅们的耳臼,又可以转移朝廷视线,削弱朝廷军事力量,造成周政权内部虚弱,攻之无力还手的状态。而赵匡胤以禁军首领领大军出征,亦是国家遇边患时采取的通常做法,丝毫不使人怀疑。果然,当显德七年正月初一,突然从定、镇二州传来北汉、辽朝合兵南侵的消息后,宰相范质正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气氛中,军情火急。仓猝间,他也不思辽朝刚刚一个多月前战败而归,人马困乏未解,哪能马上再度南犯?于是召赵匡胤紧急商磋,赵当然顺水推舟,尽带朝中禁兵精华、心腹亲将,离京出征,至此,赵匡胤的以假情报迷惑对方,佯动掩护,造成对方暴露薄弱之处的目标达到,也为下一步回师突袭创造了条件。
赵匡胤北御辽寇本来就是假,大军的先锋殿前副点检兼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是赵的莫逆之交,所以慢慢腾腾地走到了陈桥驿,就借故停了下来。心腹高怀德受赵匡义、赵普指使,先在军中煽动,鼓动军心。又有赵普、赵匡义从中以富贵功名相许,兵士当然兴致高昂,等到将领兵士们被鼓动起来,赵匡胤又故意装作醉酒,示以被迫顺从军心的样子。实际上,如果前方真的军情严重,敌人进犯,作为大军统帅,怎能第一天出征,就逗留不前,沉湎于酒仙之中呢?何况禁军在军中喧闹一夜,声音噪杂,他如果是一个赤心为国,一心御敌的将帅,又怎能容忍这种严重犯纪情况存在呢?故此,当众将领一致推之为首,黄袍披上身上之后,他就俨然以皇上口吻下令,要求众将领唯命是从,归城后不得违纪扰民,侵掠朝廷的府库财物,听命者重赏,违令者诛及子孙。起事的将领士兵已上圈套,当然会绝对服从。赵匡胤安顿了禁兵,第二天突然回师开封。京师本来兵力空虚,留下的石守信等人亦是赵匡胤的亲信。恭帝柴宗训、宰相范榜正翘首以盼赵帅的报功消息,意料不到赵匡胤回马京师,群臣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束手就范。回师当天,恭帝被迫诏令,要效法古代尧舜禅让故事,让位给有上圣之姿,神武之略,功德具备的前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赵假惺惺地到崇光殿受命接禅让书,后周皇帝的宝座几天之内,移到了自己的身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