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重德而非名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重德而非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人生重贤豪,不在名字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士矜才则德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无实有名者,盗也;小实而大名者,幸也。明薛应旃《薛方山纪述》○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重德而非名

○人之内不充而惟外之饰焉,终亦必乱而已矣。宋《李觏集•礼论后语》

○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人生重贤豪,不在名字美。清•倪瑞璇《四弟恳予易其名字》

○人有大誉,无訾其小故。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人贵有自知之明。《韬奋文集•无所不专的专家》

○大名之下难处。清•张伯行《学规类编》卷一六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士矜才则德薄。《唐宋传奇集•飞烟传》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李大钊全集•现代史学的研究》

○马效千里,不必骥騄;人期贤知,不必孔墨。汉•王充《论衡•案书篇》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国魏《曹操集•短歌行

○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三国魏《曹操集•礼让令》

○不可无济物之志,不可有济物之名。清•梁章钜《退庵随笔•交际》

○不要靠官,不要靠职位高,不要靠老资格吃饭。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无实有名者,盗也;小实而大名者,幸也。明•薛应旃《薛方山纪述》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文选》崔子玉《座右铭》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韬奋文集•无所不专的专家》

○天下最厉害的无过于天才得了真知识。 •《陶行知文集•“伪知识”阶级》

○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明•吕德胜《,J叫乙语》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宋•林通《省心录)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宋《欧阳修全集•与高司谏书》

○少做场面上的事,多做骨子里的事。恽代英《来鸿去燕录•勉和含学会》

○今信言以弃理,非得理者也;信名而略实,非得实者也。北齐•刘昼《刘子•审名》

○心与迹多相戾,道与名不两立。唐《白居易集•书序•答户部崔侍郎书》

○文繁者质荒,术胜者人亡。《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

○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明•薛瑄《读书录》卷六

○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一善成名也。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政事》

○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宋•王楙《野客丛书•附录》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卷一○○上《叙传》

○功生于败,名生于诟。不有败,安有功?不有诟,安有名?明•庄元臣《叔苴子》卷四

○功未成者不可以独名,事未道者不可以言名。《管子•侈靡》

○古人必慎传名,近审其词,远取诸理。不使名害于实,实隐于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无所蔽其真。此谓正名也。北齐•刘昼《刘子•审名》

○古人求没世之名,今人求当世之名。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世有雷同之誉而未必贤也;俗有欢哗之毁而未必恶也。是以迎而许之者,未若鉴其事而试其用;逆而距之者,未若听其言而课其实。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世间惟名实不可欺。宋《苏东坡集•答毛滂书》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杜少陵集•戏为六绝句》

○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就没有人下人。《陶行知文集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可惜世间无李白,今人多少贺知章!金•元好问《遗山先生集•济南杂诗十首》

○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庄子•则阳》

○有名而无实,天下之大患也。宋《李觏集•庆历民言三十篇》

○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谨勿与谋。《六韬•文韬•上贤》

○行非为影也,而影髓之;呼非为响也,而响和之。故君子功先成而名随之。汉•刘向《说苑•杂言》

○行修而名自立。《孔子家语•困誓》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列子•说符}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宋•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寄滁州欧阳永叔》

○好名而立异,立异则身危。故圣人以名为戒。宋•林逋《省心录》

○自以为是,是思想生命的一个病态。《徐特立文集•自以为是者的前途》

○自古虚名只误人。金•元好问《遗山先生集•怀秋林别业》

○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战国策•齐策》

○自夸者近刑,自喜者不进,自大者去道远。宋•程颢程颐二程集•畅潜道录》

○自爱者,未有不能自治。《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吴樾《敬告我同志》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名不贵苟传,行不贵苟难。汉•荀悦《申鉴•杂言下》

○名不可以外务,智不可以从他,求诸己之谓也。《邓子•元厚篇》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墨子•修身》

○名不可以虚伪取也,不可以比周争也。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庄子•天运

○名心胜者,必作伪。清•王豫《蕉窗日记》卷二

○名正则治,名倚则乱。《管子•枢言》

○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圆黑白是也;二日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日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尹文子•大道上》

○名伪必败。《明通鉴》卷七二,李三才语

○名过其实者削。汉•刘向《说苑•政理》

○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宋史》卷二九二《吴育列传》

○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

○名声的起灭,也如光的起灭一样,起的时候,从近到远,灭的时候,远处倒还留着余光。鲁迅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

○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管子•督名》

○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名实相保,之谓知道。《吕氏春秋》卷一七《勿躬》

○名到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

○名美而实不副者,必无没世之风;位高而器不称者,不免致冠之败。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文选》应璩《百一诗》

○夸大了个人,便夸大了心灵。《闻一多全集•一个白日梦

○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清•龚自珍《己女杂诗》

○论事者违实,不行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汉•王充《论衡•知实篇》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www.xing528.com)

○关在房子里,最容易高谈彻底的主义,然而也最容易“右

倾”。鲁迅《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岂无材杰人,发愤起颓废。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少林寺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 《左传•文公五年》

○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晋书》卷三九《王沈列传》

○观形于声,未必见形;求实于名,未必得实。明•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入

○衣垢不湔,器缺不补,对人犹有渐色;行垢不湔,德缺不补,对天岂无愧心?宋•许莱《樵谈•序》

○君子之德三焉:其事上也密,其接下也温,其临事也断。隋•王通《中说•天地》

○君子不穷于名。《韩非子•主道》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惟其当之为贵。

荀子•不苟篇》

○我所遇见的随便谈谈的青年,我很少失望过,但哗啦哗啦大写口号理论的作家,我却觉得他大抵是呆鸟。鲁迅《书信•致曹白》

○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全唐诗》韩偓《招隐》

○言太夸则实难副。鲁迅《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

○事者难成而易败,名者难立而易废。唐•马总《意林•文子》

○即使是鼙鼓,倘若前面无敌军,后面无我军,终于不过是一面鼓而已。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

○芳树虽香,难以饵烹;尸位素餐,难以成名。魏•曹植《曹子建集•矫志》

○求名而亡,欲盖而彰。《左传•春秋序》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唐《李白集•侠客行

○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宋•陆游《剑南诗稿•钱清夜渡》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妍皮不裹痴骨。《晋书》卷一二八《慕容超载记》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人,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清•王夫之《姜斋文集•知性论》

○知其是不恤其非,履其实不骋其名。清•王夫之《姜斋文集•躬园说》

○实不聚而名不立。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实胜,善也;名胜,耻也。《周子全书•务实》

○明者课言以寻理,不遗理而著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北齐•刘昼《刘子•审名》

○明断少而外言人。《三国志》卷三一《蜀书•刘二牧》

○易为而难成者,事也;难成而易败者,名也。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易成者名小,难成者功大。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众庶冯生。《史记》卷入四《屈原贾生列传》

○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吕氏春秋》卷一八《审应》

○取所不能及而称之,犹躄者能言远,不能行也。汉•桓宽《盐铁论•论儒》

○钓名之人,无贤士焉。《管子•法法》

○拂情以沽名,名得实则亏。《清诗铎》吴世涵《杂诗》

○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徇名者不以授命为难,重身者不以近欲累情。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

○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 汉•陆贾《新语•术事》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七

○虏自卖裘而不售,士自誉辩而不信。《韩非子•说林》

○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六韬•文韬•举贤》

○是非随名实,赏罚随是非。《尸子•发蒙》

○冠尧之冠,行桀之行,亦桀也;服桀之服,行尧之行,亦

尧也。唐•马总《意林•唐子》

○树曲木者,恶得直影?汉•刘向《说苑•君道》

○矜功者不立,虚愿者不至。《子华子•百宫子仕》

○勇多于仁谓之暴,才多于德谓之妖。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鹿门隐书六十篇》

○渔利者害多,务名者毁至。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汉•徐干《中论•贵验》

○救文莫如质。《后汉书》卷四四《邓张徐张胡列传》

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形。《清诗铎》郑世元《感怀杂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孔子家语•正论解》

○虚名自古能为累。宋•陆游《剑南诗稿•高卧》

○虚名不值一钱轻,唤得呶呶百谤生。金•元好问《元遗山诗集•虚名》

○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汗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史记》卷入三《鲁仲连邹阳列传》

○智出乎身,理无或困;声系于物,才有必穷。《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刘祥列传》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九章•抽思》

○循名责实。《邓子•无厚篇》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子•奸劫弑臣》

○循序以进,不为幸获。《孙中山全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策大功者,不为其速;图实利者,不居其名。《宋教仁集•东亚最近二十年时局论》

○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而名副之,祸福不虚至矣。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孔子集语•持盈》

○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文选》曹元首《六代论》

○靠着偶然的机会所得的成功,究竟没有很大的价值。《李大钊全集•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

○影无违实之状,名无离实之文。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答司马谏议书》

赵主父困于立储 公子成趁忧进攻

在兵法上讲,敌有内忧,可以攻而夺之。其内忧是内部遇到的困难,诸如天地灾变,经济危机,政治昏暗,内战纷争等等。在封建斗争中,各种政治势力在相互倾轧时,内部的纷争相对减少;当在利益分配上不均衡时,内部的纷争就多。只要有政治权益和经济利益存在,不论是那种政治势力,都会为此产生矛盾,在矛盾尖锐时,内乱就出现了。如果在此时政敌趁机发难,本集团则难以齐心协力,其衰败也就势在必然。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为了经略西北军事,将王位传给年仅十岁的少子何,即赵惠文王,以肥义为相国辅政,自称主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加强边防,充实赵军的战斗力,在诸国纷争中难以雄立一方。然而,赵武灵王作事主断,偏听偏信,宠爱不定,这就使其能去外患,而难去内忧。

少子何是赵武灵王所宠爱的吴娃所生之子,爱屋及乌,因喜其母而爱其子,把原已立为太子的长子公子章废掉,而改立少子何,为使少子何能巩固王位,又提前传位。不想吴娃不久死去,屋不存焉,乌将何及?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又可怜起长子公子章来,认为废他有些对不住他。在传位三年后,赵武灵王把东安阳(今河北阳原县境内)封给公子章,称为代安阳君,并派田不礼为辅佐,准备征服代地而封公子章为代王。本来公子章就不服其弟为王,此时有实力在手,其不臣之心顿增。这时在赵国还有一大政治势力,就是公子成。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在赵武灵王欲改胡服骑射时,他持反对意见,赵武灵王亲至其家说服,可见其有相当的势力,何况他手下还有一位谋士李兑。

公子成的谋士李兑清楚地看到赵武灵王的内忧,便打到相国肥义游说道:“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礼之为人也,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谋阴贼起,一出身徼幸。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利而尖了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以吾观之,必出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祸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子奚不称疾毋出,传政于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肥义也心知此事之棘手,但以“昔昔主父以王属义”为由,不肯将辅政之权出让,而准备以身迎难。异日肥义对左右说:“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以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人也。”而李兑与公子成却早已作好事变的准备。’

公元前295年,赵主父与赵惠文王出游至沙丘(今河北巨鹿县境内)时,公子章与田不礼诈称赵主父之令召赵惠文王,准备借此时杀掉赵惠文王,不想肥义先来,便先杀掉肥义。因没有除掉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的部下便与公子章混战起来。就在这时,早已准备好的公子成和李兑,“乃起四邑之兵人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于是,公子成为相,封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封号奉阳君。公子章在初败时,走奔沙丘宫去投主父,主父开门纳之。公子成和李兑就派兵围困沙丘宫,等公子章被杀死之后,公子成和李兑认为:“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便围住主父不放。“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彀而食之,三月余,饿死沙丘宫。”这时赵惠文王年少,公子成和李兑专权,尔后李兑又为相,长期专断国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