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突破传统实验瓶颈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突破传统实验瓶颈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实验采用的是Na2S2O3 与H2SO4 的反应。图2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2 为某文献记录的实验结果,实验①②③探究Na2S2O3 的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③④⑤探究H2SO4 的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3不同浓度H2SO4与Na2S2O3反应吸光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这刚好与学生的直觉相吻合了!这可能与反应的机理有关[5]:Na2S2O3 与H2SO4 反应可能分为两步进行:其中反应①速率大,而反应②速率较小,为决速步。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突破传统实验瓶颈

本实验采用的是Na2S2O3 与H2SO4 的反应。传统实验是至少两组进行对比,设置反应物浓度的差异,观察反应体系的浑浊程度,至看不清试管对面的字符时记录此时的时间,由此得出结论: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再由此推理出由于一开始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所以经典的“速率-时间”图中,刚开始的化学反应速率就应该是最大的。但如果仅靠观察,难以确定刚开始的反应速率是最大的。

这种实践与理论间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下来,问题在于反应物间的混合效果是不理想的。于是,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

图2 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图2 为某文献记录的实验结果,实验①②③探究Na2S2O3 的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③④⑤探究H2SO4 的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

有些作者用色度计来测吸光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从曲线的斜率能看出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但实验结果显示,曲线刚开始的斜率并不是最大的。

图3 不同浓度H2SO4与Na2S2O3反应吸光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这刚好与学生的直觉相吻合了!文献中说明的实验操作是“在比色皿中混合,放入色度计内并记录数据”[2],对两种溶液的混合操作并没有作特别说明。

图4 不同浓度H2SO4与Na2S2O3反应混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www.xing528.com)

另一文献详细说明了操作过程:用量筒分别取0.05 mol·L-1 Na2S2O3 溶液8 mL 与0.05 mol·L-1 H2SO4 8 mL,倒入比色瓶中,然后迅速旋紧比色瓶盖,上下颠倒振荡约6 s 后,放入浊度传感器的比色槽,合上盖,约8 s 后浑浊度数值平稳,点击“采集”按钮,得到浑浊度变化曲线,再用量筒分别取0.05 mol·L-1 Na2S2O3溶液8 mL 与0.1 mol·L-1 H2SO4 8 mL,倒入比色瓶中,重复之前的操作,得到浑浊度变化曲线。曲线如图5 所示。[4]

图5 浑浊度曲线

由于难以保证反应物充分混合,造成开始阶段的曲线斜率并不是最大值。

由于比色皿的空间狭小,不利于搅拌,我们采用了一种双联混料管(如图7),相当于是两个针筒并列,但在出口处合用一个尖嘴(如图8),在6 cm 长的空间内进行15 次互逆螺旋式混料,使反应液充分混合,对经典的化学反应“速率-时间”图的构建在操作上给予保证。实践中发现即使使用了双联混料管,只有Na2S2O3 溶液浓度大于0.18 mol·L-1 的情况下,曲线的斜率才在一开始达到最大值。这可能与反应的机理有关[5]

Na2S2O3 与H2SO4 反应可能分为两步进行:

其中反应①速率大,而反应②速率较小,为决速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