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文化的兴起与中国宗教的发展踩在了一个节奏上。佛教传入后,在修行方式上借鉴了道教的许多内容,其中也包括茶。另外,茶清淡的味觉体验也与佛法之间有相通的地方,这也是佛教徒爱喝茶的原因。佛教在南北朝时甚为流行,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道出了当时的盛况。这一举动是佛教的影响所致。在茶业迅速发展的南北朝时,佛教的发展无疑对茶俗、茶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茶文化的兴起与中国宗教的发展踩在了一个节奏上。汉晋时期,也正是道教佛教蓬勃发展的时期。道教以个人的长生久视为追求,在饮食上也向神仙靠拢,那么神仙的饮食是什么样的呢?《庄子·逍遥游》说神仙“吸风饮露”,这样的饮食是常人无法实行的,于是就退而求其次,找一些清淡的食物来食用,同时还要服用一些丹药,茶是清淡的,又有一定的药效,于是茶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在宗教中的作用是渐进的。功能上首先被认识到的茶的药用功能,由此引伸出茶的保健功能,再进而被认为是长生的良药。当茶刚传到长江中下游时,它神奇的作用与神秘的来历被人们加上了神话色彩。传说茶被发现是神农氏的功劳,而这位神农氏除了是中国的农耕之神,也是医药之神。开始时,茶还不是太神奇,《搜神记》说:“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忽遇一人,身长丈余,遍体皆毛,从山北来。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使去。精因采茗。须臾复来,及控怀中二十枚橘与精,甘美异常。精甚怪,负茗而归。”在这个故事里,茶只是与山中的精灵有那么一点点联系,其后就更进一层了。《壶居士食忌》说:“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南朝道士陶弘景在《杂录》里说:“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所谓“羽化”,所谓“轻身换骨”,就是成仙的意思,茶居然成了修仙的灵药。

佛教传入后,在修行方式上借鉴了道教的许多内容,其中也包括茶。佛教对茶的接纳首先是从其“不眠”的需求出发的,佛教徒要打坐参禅,长时间坐下来人容易打瞌睡,这时就需要有茶来提神。另外,茶清淡的味觉体验也与佛法之间有相通的地方,这也是佛教徒爱喝茶的原因。南朝的王子鸾与王子尚到八公山去拜访昙济道人(和尚),道人端出了茶,王子尚品味再三,感叹道:“这是甘露啊,怎么说是茶呢?”茶与佛教的结合,为后来的茶艺的发展打下了一个理论基础,当茶叶传到日本后,更是发扬了中国茶艺里的茶禅一味的理论,形成了日本的茶道

佛教在南北朝时甚为流行,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道出了当时的盛况。南齐武帝在一次病重时下诏,在他死后,不要用动物来献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这一举动是佛教的影响所致。以茶献祭并不是从佛教开始的,但以前并不普遍,在佛教不杀生的教诲下,又有崇佛的齐武帝作榜样,以茶献祭遂逐渐流行开来。(www.xing528.com)

在茶业迅速发展的南北朝时,佛教的发展无疑对茶俗、茶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说汉晋南北朝时是茶艺的萌芽期,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茶艺还没有成体系;另一方面,茶艺还是局限在一定的地域,没有在全国形成风气。西晋灭亡,北方的士族纷纷南渡,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他们习惯于饮酒,喝乳酪,对茶几乎一无所知,看到汉族的士人饮茶往往加以讥讽,这种情况到了大一统的唐朝时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