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巴蜀茶艺之源-茶艺赏析

发现巴蜀茶艺之源-茶艺赏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秦吞巴蜀之前,茶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从现有资料来看,关于巴蜀地区饮茶活动较早的记载是在汉代。由上述的两条资料来看,西汉时,蜀地饮茶在民间已有一定规模了。《广雅》所记载的是中国最早的茶艺形式,古代团饼茶茶艺的两个要素——炙茶、碾茶都已经出现,这成为团饼茶茶艺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说,巴蜀作为古代茶艺的源头是很确切的。

发现巴蜀茶艺之源-茶艺赏析

晋代常璩所作的《华阳国志》,说周“武王既克殷,封姬姓生于巴,爵之”,封蜀侯为子爵,蜀地则以茶、蜜、丹漆、灵龟等特产进贡。常璩距离武王伐纣时隔千年,他所记述的事现在也找不到什么证据,但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蜀地在先秦时期已经普遍地饮茶了。巴蜀是个神秘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与世隔绝,文化如何形成,土人又来自何处,一直都是个迷,随着近些年来三星堆等遗址的发掘,这个迷不仅没有解开,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李白在《蜀道难》诗里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秦吞巴蜀之前,茶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认为:“秦人取蜀,始知有茗饮之事。”从现存史料上来看,基本如此。唐朝以前“茶”“荼”通假,先秦时期,没有“茶”字,只有“荼”字。“荼”在《诗经》里多次出现,如“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采荼,薪樗,饿农夫”等,但《诗经》里的“荼”一般都认为是指苦菜,只有少数茶人认为这里的“荼”是指茶。除了《诗经》,先秦时期未见有关于茶的记载。

资料:

茶的异名

茶的称呼有多种,如:茶、荼、檟、榎、蔎、荈、茗、诧、荈诧、瓜芦、皋芦等等。其中有些是方言,只在一个地方流传,如“荈诧”,似是巴蜀方言,四川的葭萌一地,在方言中也是茶的意思。有些是特殊品种,如“瓜芦、皋芦”。普遍使用的名称是“茶、荼、荈、茗”四种,其中“茶”与“荼”是通假字,直到中唐以后,“茶”才成为通用字。

从现有资料来看,关于巴蜀地区饮茶活动较早的记载是在汉代。西汉宣帝时期,王褒有一篇文章,叫《僮约》,大意是说,“蜀郡王子渊”去朋友杨惠家作客,杨家的仆人“便了”不愿为王子渊去酤酒,还顶撞主人。王子渊于是决定将这仆人买下好好教训一番,“便了”说:“欲使皆上券,不上券,便了不能为也。”王子渊于是将“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写进了契约里。从《僮约》来看,当时的武阳应是一个茶叶的集散地,茶叶的生产与消费应是有一定规模的;“烹荼尽具”则说明当时的茶具可能也开始成形。在王褒之前,司马相如也是一个嗜茶的人,他有一《凡将篇》将茶(荈诧)与其他药品同列,估计他嗜茶可能与生病有关。由上述的两条资料来看,西汉时,蜀地饮茶在民间已有一定规模了。(www.xing528.com)

资料:

《广雅》里的汉代茶

《广雅》是东汉末年人张揖所撰,其中有一条汉代茶饮的资料:荆巴间采荼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东汉时,茶叶与饮茶活动已经流传到长江中游地区,据汉代张揖的《广雅》记载,茶叶主要产于“荆巴之间”,当时的茶叶已经被制作成饼状,饮用前要先上火炙烤到微焦,然后再捣成末放入瓷器中,饮用时冲入沸水,还要再放上葱姜。从汉朝直至明朝初年,中国的茶基本上是以团饼茶为主的,饮用方法也是在汉代的方法上加以改进的。《广雅》所记载的是中国最早的茶艺形式,古代团饼茶茶艺的两个要素——炙茶、碾茶都已经出现,这成为团饼茶茶艺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说,巴蜀作为古代茶艺的源头是很确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