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假定性”是戏剧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方式,那么“真实性”则是指戏剧给观众造成的效果。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定的,剧作家的任务是在“假”中求真,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调动观众的想象,使观众把舞台上的演出当成真的。因此,“真实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在谈到《我们的小镇》时,剧作家自己就曾指出:“这个剧本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于观众,而非取决于道具和背景。”[17]
怀尔德从四个层面指出了观众之于戏剧的重要性:
1.戏剧要依赖观众在经济上的支持。
2.演员的激情有赖于观众的捧场。
3.做戏本身如果没有观众的支持,一到戏台上就会变得支离破碎,荒诞不经。(www.xing528.com)
4.舞台上扮演的某些生活场景会引起人们巨大的激动,常常带点宗教仪式和节庆的气氛,这就需要有一大群人在场。[18]
早在19世纪,法国戏剧理论家萨赛就提出过:“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萨赛是使用排除法得出这一结论的,他一一考察了戏剧演出中的一个又一个附属物,如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音乐,等等,认为除了观众这个附属物外,所有的附属物都是可以代替的,或是可以不予采用的。萨赛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否定的方式,来追溯戏剧本质之所在,他的结论突出了观众在戏剧中的必要性,并强调观演关系中“约定俗成”的戏剧规律。我们从上述怀尔德对观众的表述中,看到的则是怀尔德对戏剧认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他并不是一位案头剧作家,非常重视戏剧的舞台呈现和实际演出中的观演关系。如果说萨赛的“观众说”是从给戏剧做减法的路径上强调观众的重要性,那么怀尔德则是在承认戏剧是一门合作的艺术的基础上来确认观众的位置。一部作品被剧作家创造出来后,只有在导演领导下,由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等集体合作共同创造成一出舞台演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作品。在这一系列环节中,观众都起到了作用。在写给《漫长圣诞晚餐》一剧制作人的说明中,怀尔德就强调:“要注意激励想象,给予暗示和提示。”
在观演关系上,萨赛强调应给观众营造“真实的幻觉”,给观众带来新奇感。怀尔德则特别强调观众作为一个“集体”对戏剧剧本创作带来的影响以及在演出现场的参与。怀尔德的简化舞台布景、追求时空自由等主张,共同指向的都是一个目的——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导观众参与到戏剧作品的意义生成和构建的过程之中,让观众在现场与舞台上的演员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怀尔德的最终意图是想将观众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某一特定的人物、某一特定事件中脱离出来,领悟超越于个别之上的普遍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