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尔德曾被称为戏剧舞台上的革新者。在作品集的序言中,怀尔德对此做出回应,自述自己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创新的人,而是一个“看到好的东西复古的人”[13]。怀尔德所谓的复古,就是回到戏剧的本性。
对于戏剧舞台本质的认识,怀尔德有明确的观点,他说:“舞台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它在人们接受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欣欣向荣。”[14]长久以来,戏剧要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这一观念统治着戏剧舞台,具体表现为在舞台上要为人物创造出酷似实际生活的活动环境,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都和实际生活一样,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中,就用非常写实的手法来设计场景,以一种追求“逼真性”的方式,来给观众带来真实感。怀尔德反对的,恰恰是舞台上的这种“逼真”。他说,当戏剧“试图坚称剧情中的人物是‘真人’,真正住在什么样的房间里,真正受着什么感情的煎熬时,它就失去了而不是赢得了真实性”[15]。他主张在承认戏剧舞台的“虚构”本质基础上,来实现戏剧的真实。他指出:“戏剧靠一套约定俗成的惯例来维持。”这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就是演员的扮演,“正是在扮演和做戏的过程中,戏剧表现了比小说所能达到的更令人信服的真实”[16]。
怀尔德使用的“虚构”“约定俗成”等词,指向的其实是戏剧理论中的“假定性”概念。“假定性”一词译自俄语условность,原本就包含了“约定俗成”之意。“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固有本性,怀尔德非常尊重这条规律。肯定这一点意味着怀尔德认为剧作家要借助“假定性”的方式来求得“真实性”,而不是一味追求“逼真”。戏剧中的“假定性”包括了舞台空间和舞台时间的假定、戏剧情境的假定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的假定等。其中,怀尔德强调的主要是舞台空间与时间的假定性。一方面,戏剧中人物的动作虽然是写实的,但是戏剧舞台上的空间和时间都受到很大制约;另一方面,剧作家需要在小小几十平方米的舞台上,创造出各种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了适应创作素材本身的要求,更好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剧作家往往需要挑战舞台时空的规定性,求取更大的自由度。(www.xing528.com)
突破舞台时空的限制,有很多种做法,比如运用科技手段改进舞台设备,使场景的转换更为便利,或直接运用影像手法来表现时间空间的变化,等等。怀尔德主张的是扩大戏剧舞台时空假定性的方式来增加舞台的容量,因为舞台本质就是虚构的,没有必要再去刻意追求“真实的幻觉”。他推崇伊丽莎白时代只用牌子来向观众标示剧情地点的舞台布景,认为这种一无装饰的舞台解除了剧情的特定性,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戏剧理论史上,已有不少类似的主张。如布莱希特就表示不应在舞台上创造一种特定空间的环境,梅耶荷德主张“在光秃秃的舞台上表演”,布鲁克甚至宣称选取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称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怀尔德的主张没有这么极端,他只是不希望舞台上各种各样的布景和道具把人物的行动缩小到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褫夺了戏剧本该具有的活力。
怀尔德认为戏剧要依靠众多部门的合作,演员是其中最重要的合作者,剧作者在塑造人物性格时要考虑充分发挥演员才能的可能性。而扩大舞台时空假定性,也是为了给演员提供更大的表演空间,突出演员的表演中心地位,将观众的注意力聚集到演员身上,而观众也可以在这种与舞台的想象力的互动中,完成对戏剧的欣赏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