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阳节,广西节庆 ,长寿、敬老、赛南瓜

重阳节,广西节庆 ,长寿、敬老、赛南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在远古时期,重阳节肇始于农作物丰收时的祭祀活动。如今,重阳节逐渐演化为尊老敬老的节日。因重阳时节天气干燥,易生火灾,故人们认为“送火殃”可免除火灾发生。重阳节期间,广西各民族盛行敬老的习俗,其中以壮族的“添粮补寿”习俗最具特色。重阳节这天,喜笑颜开的老人们重阳亦盛行扫墓。广西各民族的重阳节俗差异较大。毛南族在重阳节赛南瓜。

重阳节,广西节庆 ,长寿、敬老、赛南瓜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以“六”为阴,以“九”为阳。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九”是阳的极数,两阳相重,因而称之为“重阳”,亦称“重九”,俗称“九月九”。因“九”与“久”同音,故象征“久久”之意。

重阳节初肇于远古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西汉时期,盛行于唐朝时期之后。关于重阳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多见于神话传说中,并且大多与驱邪和祭祀有关。在远古时期,重阳节肇始于农作物丰收时的祭祀活动。那时,先民于重阳之日“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自汉代起,在道教文化影响下,人们于农历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重阳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长寿的节日,同时兼有大型饮宴活动。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将重阳视为一个节日,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就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唐朝以后,重阳被正式指定为节日,从那时起,每逢农历九月初九,官方和民间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关于重阳节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古人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可以使人免于灾难,因此人们在“阳极必变”的日子里,要上山避灾,祭祀山神,祈求平安,后来才逐渐转变为娱乐活动;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重阳时节,田野中的秋收活动结束,此时农事相对悠闲,而且山林药材、野果正值成熟期,因而人们纷纷上山采集,故重阳节也被称为“小秋收”。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习俗,古人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们认为在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驱邪禳灾,有的将茱萸戴在手臂上,有的做成香囊将茱萸放在里面,有的将茱萸插于头顶。如今,重阳节逐渐演化为尊老敬老的节日。

广西各民族在重阳时有诸多风俗,如登高、驱邪、扫墓、敬老、拜寄、饮甜酒等。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盛行于城镇地区。在过去,文人学士于重阳日必斗酒赋诗,游目骋怀,登高览景。桂北苗、侗民族扶老携幼,登高赛歌,俗称“登黄崖”。如今,重阳时节登高秋游的习俗日益盛行,柳州鱼峰山、桂平西山、德保云山、武鸣伊岭岩等地都是人们重阳登高的胜地。重阳登高之俗源于古代秋游活动,东汉以后,亦有登高避灾的说法。重阳驱邪的风俗流行于乡村,是日,邕宁、荔浦扶绥等地举行“秋傩”和“赛神”活动,贵港等地祭石牛神,凭祥、宁明等地祭山神,富川、上林、大新、忻城等地祭社王、土地、衙帝等庙神。规模较小者祭以鸡鸭鱼肉,大者则祭以牛羊猪。在邕宁、荔浦等地,逢重阳日诞会邀请道公祈福。在贺州、钟山、上林等地,重阳日会举行“送火殃”仪式,亦称“送雷公”。因重阳时节天气干燥,易生火灾,故人们认为“送火殃”可免除火灾发生。

重阳节期间,广西各民族盛行敬老的习俗,其中以壮族的“添粮补寿”习俗最具特色。在环江、马山等地的壮族村落中,家中子孙会为年满60岁的老人立一口寿粮缸。这口缸一般放在老人床头,可装5公斤多的大米。立缸时,子孙们将优质大米倒入缸中,直到装满为止。平时不吃缸中的长寿米,只在老人身心不佳时才煮给老人吃,但是不能把米吃完。每逢重阳节,子孙们都要为老人添满寿粮缸。人们认为重阳节是“享寿九十九”的吉利日子,多添一些粮便可多增一些寿,这样一来,家中老人能长命百岁。重阳节那天,老人会把旧寿米与糯米混合在一起,制成糍粑、粽子,与后人共享,意为同福同寿。

重阳节这天,喜笑颜开的老人们

重阳亦盛行扫墓。人们将重阳扫墓称为“报冬”,是一年中的第二个扫墓日,其法与清明扫墓略同,此俗主要流行于郁江和邕江流域地区,其中以玉林、容县、钦州北流、邕宁等地最为常见。凭祥、龙州等地重阳扫墓只限于未满周年的新坟。在来宾地区,重阳日有开墓捡骨装坛的习俗。(www.xing528.com)

重阳拜寄之俗主要流行于桂北地区。儿童常于此日拜认寄爹寄娘。寄人者,以生辰、名字和鸡鸭等礼物送于寄家拜认;寄石、树、水、桥者,以粽子、糍粑、弓箭、香烛等物拜寄。在民间,人们认为九九之日拜寄,则预兆福命久久。

壮族妇女用糯米酿酒,酿出来的就是人们俗称的甜酒

在广西民间,重阳饮菊酒、插茱萸的习俗并不多见,但有重阳制作和饮用甜酒的习俗,俗称“重阳酒”。此俗主要流行于阳朔、融安、环江、龙胜、融水等地。阳朔有“九月九,家家酿甜酒”的民谚。融水苗族酿的甜酒堪称佳酿。每至重阳,融水苗族群众会选用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经浸泡蒸熟后拌以酒曲,装坛密封,五六个月后开坛饮用。亦有将酒坛埋于地下二三年者,出坛时,酒糟全部融化,酒色橙黄,香气醇厚,甜似蜜饯。若饮客贪杯,必醉无疑,故民间冠以此酒“见风倒”或“席上倒”的名称,乃重阳节待客佳品。

广西各民族的重阳节俗差异较大。在巴马汉族除在节日里包粽子、杀鸡加菜外,诸城镇的民众还登高郊游。壮族的重阳节,东兰县的长江镇、金谷乡一带称为“吃虫节”,此日人们捕捉蝗虫,拿回来后以开水烫之,再加香料炒熟,制成节日的美味佳肴。毛南族在重阳节赛南瓜。重阳节当天,人们把已收回的南瓜都摆放在楼房里,村里的男青年走门串户评比南瓜,看谁家的南瓜又大又甜、又香又绵,共议谁家的南瓜可当南瓜王,并推选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举刀砍瓜。南瓜砍开后,主人挖出瓜子,晾干了作第二年的瓜种。瓜瓤切片,加小米,用文火煨烂,食用前,主家先盛一碗置于供桌上,敬祀南瓜王,后与男青年一起吃小米炖南瓜过节。南丹县六寨镇水族在农历九月初九过端节。此日,人们普遍吃素,如豆腐豆芽、南瓜、糯米饭等,甚至供祖灵也只用素菜。早上,村寨男子在长辈带领下,挨家挨户去喝酒、拜年,而且每一户人家皆要走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