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跳坡节:邀你共赴盛大春日庆典

广西跳坡节:邀你共赴盛大春日庆典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跳坡节期间,隆林的近千个苗寨的苗族群众全部出动,人们身着各式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德峨跳坡节。喊坡是在坡会的前一天,由主办坡会的村寨推选出的“坡父”和“坡母”到坡场上去巡游喊话,邀请大家第二天去“跳坡”。坡场上弹唱月琴的苗族姑娘跳坡节当天,坡顶矗立起一根高约30米的坡杆。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就演变成了跳坡节最重要的活动——爬坡杆。

跳坡节是苗族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整个苗族西部方言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方在过节时间和内容上略有差别,也有不同的叫法。跳坡节在贵州黔西南很直观地叫“赶花场”,在云南文山称为“踩花山”,从“花”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场春天的盛会;而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们称之为“跳坡”,一个“跳”字更直接彰显了这个节日盛会的内容之丰富、氛围之热烈。隆林因地处桂滇黔接合部,成为这一区域苗族风情的集大成之地,特别是位于金钟山麓的德峨镇,花一样的民族、蜜一样的情歌、云霞般绚丽的服饰,让这里的跳坡节成为桂滇黔三地苗族的盛大坡会。每年跳坡节期间,隆林的近千个苗寨的苗族群众全部出动,人们身着各式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德峨跳坡节。参加坡会的既有广西隆林的苗族群众,也有云南、贵州的苗族群众,还有各地云集而来的游客,参加人数甚至超过十万,真是名副其实的节日盛会。

在苗语里,跳坡节的意思就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踏着初春的青草,绕着开满花的山坡玩乐,共同踏青赏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四是隆林苗族跳坡节,人们按照约定俗成的坡场顺序,在各个村寨逐个跳坡,参与人数从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跳坡节期间,坡场是一片歌舞的海洋,只见人们吹着芦笙、口琴,弹着月琴,载歌载舞。笙歌嘹亮,琴声悠扬,木叶声阵阵,苗族姑娘们穿着各自支系的节日盛装在春日暖阳下把坡场点缀成姹紫嫣红的花坡、百花盛开的花山,场面绚丽壮观。

坡会活动繁多,坡会本身分为喊坡、赶坡、闹坡、射坡、跳月亮五大环节。喊坡是在坡会的前一天,由主办坡会的村寨推选出的“坡父”和“坡母”到坡场上去巡游喊话,邀请大家第二天去“跳坡”。德峨坡场的喊坡调很悠扬:“太阳出来照山坡,锦鸡报晓已出窝。今天是个好日子,我来主办初九坡。阿叔阿婶、阿妹阿哥,快快来啰!快快来闹德峨坡!”

坡会当天早上天刚亮,各个村寨的苗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就梳洗打扮好,身着节日盛装,戴上各种银饰,挎着背包,带着芦笙、月琴、口弦、缺口箫等乐器,相邀赶赴坡场,一路笙歌不断,情意连绵,是为赶坡。

闹坡是整个跳坡节最隆重的活动,会举行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爬坡杆、跳芦笙、弹月琴、“滚地龙”、摔跤、打陀螺、斗牛和对山歌等。在坡场上,小伙子们要施展才艺以赢得姑娘们的芳心;姑娘们则身着各种带有繁复挑花刺绣的盛装,以此吸引小伙子们的注意,那是她们心灵手巧、聪明勤勉的象征。整个闹坡过程充满欢声笑语,热闹喜庆。

坡场上身着盛装的苗族少女

在闹坡期间展示过才艺的小伙子如果相中意中人,会大方地走过去扯走她的头巾。若对方也有意就会紧随小伙子在坡场上追逐,小伙子舞动着抢来的头巾跑跑停停,惹得姑娘又笑又嗔,全场欢声雷动。当然了,若是姑娘芳心不动,只需站着不理,过一会儿小伙子会让小伙伴把头巾恭敬奉还。这一过程就是射坡。

跳月亮要等到夜幕降临再进行。坡场上相互中意的姑娘和小伙子,成双成对伴月吹笙、邀星听琴、吹木叶对情歌,直至拂晓。情到浓时姑娘和小伙子还会比腰带订终身之约:小伙子打开头上包缠的头巾与姑娘的腰带比长短,如果长度相等就说明两人是天生的一对。不少苗族青年在坡会上找到知己,进而携手一生。

坡场上弹唱月琴的苗族姑娘(www.xing528.com)

跳坡节当天,坡顶矗立起一根高约30米的坡杆。寨老捧着玉米酒,绕坡杆祭祀天地神灵后,唱敬酒歌向八方宾朋敬酒,然后点燃鞭炮。活动正式开始,顿时歌声四起,各个村寨的姑娘排成长队,手拉着手唱着山歌,沿着蜿蜒曲折的坡场小路走来。站在山坡上望去,姑娘们排成的长队仿佛一条条彩带,慢慢将坡场围满。隆林苗族6个支系的女款服饰和头饰各具特色,而且还有已婚与未婚之分,每一款服饰都精美艳丽,让人眼花缭乱。坡会是苗族各个支系各个村寨展示自我的舞台,姑娘们穿着新衣,唱着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那场面真如置身百花丛中,周围萦绕着鸟语花香一般,让人备受感染而欣喜开怀。

坡会上对歌的苗族姑娘

苗族爬坡杆

中午时分,活动渐入高潮,坡会上最紧张刺激的爬坡杆竞技要开始了。在古代,苗族聚会议事时会选派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爬到大树顶端放哨。如遇敌情,青年会立即滑下树干将险情告知族人。担任这一任务的人,一般都被人们尊为“英雄”。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就演变成了跳坡节最重要的活动——爬坡杆。

爬坡杆的大多是未婚的小伙子,爬坡杆时躯干不能碰到杆子,只能弓着身子,手脚攀踩而上。约30米高的坡杆非常光滑,所以爬坡杆既要技术也要胆量。爬坡杆是难不倒苗家小伙子的,小伙子们一口气爬到了杆头,双脚稳稳地扣住杆体,停在杆体的顶端,一只胳膊钩住杆体,腾出另一只手摘下在杆头挂着的酒壶和腊肉,喝一口酒,然后真正的绝技比拼才刚开始。普通的小伙子是手脚抱杆顺滑而下;出色的小伙子是双脚扣住杆体,张开双臂挺直身子顺杆滑下或俯滑到地面;技艺超群的小伙子是翻身倒头又后仰,展开双臂,双脚反钩杆体,背对地面如雄鹰展翅般快速轻盈下滑,待离地面1米多高时才反身抱住杆体,跃身立地站稳,整个过程往往惹得观众惊呼赞叹。能展现这招俗称“金钩倒挂落”绝技的小伙子,一般就是整场的“坡杆王”了,也是所有在场群众,尤其是姑娘们心目中的英雄好汉。

爬坡杆之后,同样精彩的还有“滚地龙”。所谓“滚地龙”,是在坡杆四周将若干酒碗按相隔1米的距离围绕坡杆摆成圆圈,芦笙手跪地下板腰,以头顶地,以躯干为轴心,双手捧着芦笙一边吹奏一边翻转身体以越过地上的酒碗,做到笙曲不断、酒碗不碰,绕着坡杆翻完一圈回到原地为止。技艺高超的芦笙手会一气呵成地翻好几圈,让人叹为观止。要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技巧,没有过硬的本领和非凡的勇气是绝对做不到的,因此能表演“滚地龙”的芦笙手也是坡场上受人尊崇的英雄。能顺利闯过这几关的人在苗语里被称为“阿卡又”,意为“最有本事的人”或“了不起的英雄”。能获得“阿卡又”殊荣的人会受到所有族人的尊重与爱戴。

芦笙手们吹响的笙曲整齐嘹亮地在山谷中回荡,在悠扬的笙曲中,姑娘和小伙子们唱着歌,跳起欢快的舞蹈,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不断地加入舞蹈表演之中,围着坡杆一圈又一圈,很快整个坡场变成了歌舞的海洋。苗族女孩的裙裾飘然,阳光映红了她们的笑脸,就像天上朵朵飘动的绚丽彩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