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这里的“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促进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目标,制定的调控经济发展或某个行业的生产、经营与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具体手段包括财政、金融、土地、进出口、税收、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与行政措施等。
● 产业政策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不是要取代或者排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而是在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对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
产业政策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创业就业、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产业政策与创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把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在结构调整中创造创业机会,扩大就业是一个必然选择。
延伸阅读
我国产业政策的演进与发展(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正式制定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产业政策的重点是推动总体产业发展,希望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全面提升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产业政策的重点是促进重点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不断细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制定针对总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外,针对重点产业的产业政策不断增多。
1978—1988年,随着逐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第二产业畸重状况有所改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三种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有所协调。
1992年,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为解决产能过剩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政府不断强调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1992—2000年,是政府逐步发挥产业政策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时期,1994年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第一个正式的产业政策。1997年通过颁布《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产业政策,努力引导和约束企业行为,调节产能过剩与推动结构调整。
2005年后颁布《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等政策,分别对国家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目录提出明确要求,并确定综合利用行政、财税、价格、信贷、环保审批等多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提出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的原则和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希望通过产业政策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创业发展。
法条链接
统筹协调的产业政策与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第11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第12条规定,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